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名著内化阅读之操作

2016-04-13浙江省嘉善一中吴小英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摘记说书人内化

浙江省嘉善一中 吴小英

浅谈初中生名著内化阅读之操作

浙江省嘉善一中 吴小英

初中名著阅读“名有实无”的状态维系多年,教师有意教却收效甚微。新教材的推出,重点指向名著阅读,聚焦名著阅读方法,从课内到课外,实现名著阅读常态化、生活化。笔者从以听入读、以说促读、以评激读、以写深读几个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小步骤,实现“跬步至千里”的成效。

以听入读 以说促读 以评激读 以写深读 内化阅读

新教材的推出,名著阅读不再是鸡肋,而成了语文学习的常态。初中生名著阅读,其目的之一是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最终指向名著阅读聚焦读书方法,摸索由课内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延伸到课外的名著阅读的过程,不仅需要理解、认同、吸收、内化教材的营养,而且要将读书方法内化,成为学生自由阅读的利剑。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虽然有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能力的理念与愿望,也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想法,但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读书方法须内化,当然不可能整理、归纳读书方法内化的过程与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切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名著阅读方法。缺乏学习内容同化、方法内化,缺乏个性化的阅读方法的学生,往往会在碰壁之后希望重回教师直接喂食的老路。

如何扭转名著阅读教学的尴尬情况?2016部编教材体现的理念解读和教学思考是导向大量读写实践,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这种变化,必将带来语文教学思维的转变和教学范式的重构。不如我们从语文学习最基本的策略开始,读而辅之听、说、写,有意识地摸索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靠近名著,走进名著,爱上阅读。

二、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内化

学生是一个能动的学习主体。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变化,他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可以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不断产生自己对事物认识的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学习中的内化。内化,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持久学习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咀嚼学习材料、理解、比较、运用、形成自己的概念并添加到自己相关的知识框架的过程。以比较论证、比喻论证法来证明,一个人要隆胸,在医生指点下,自己选择、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生长成自己的血肉肌肤,这是内化;如靠医生打硅胶、玻尿酸或脂肪填补,这不是内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内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机能而被接受到主体认知结构中来的。同化的是接触、过滤、改变、接纳,在同化过程中,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出新,这即顺应。

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内化的内涵,指的是学生在名著阅读中逐步形成切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名著阅读方法的学习过程。它的基本要点有三:①教师对阅读方法重要性的动员与操作方法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方法的接纳、运用,同化学习内容。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思、交流、论辩、整理以至顺应创新,归纳形成适合自己的名著阅读方法。

这一内化过程中的途径或载体是听、说、读、写。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完成内化,提升学习能力。

名著,在本文中,特指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中外文学作品,但我们期待学生有一个由内而外、由课内片段到课外整部名著的阅读发展。

三、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内化的操作策略

笔者在教学中使用整理的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内化的具体策略有四 :以听入读、以说促读、以评激读、以写深读。关键词是:让学生自己来做。

1.以听入读

为什么推荐初中生听书?因为这是同化环节中的接触,是内化的基础。接触还有其他方式,为什么推荐初中生听书?首要原因,听书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初中生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学业的压力比较重。平时的学习时间大部分用于课堂学习和课余作业,真正能完整地利用起来的时间有限。

其次,听书还能调剂一下学习氛围,修炼学生的倾听能力。说书人有不同人群,吸引人;书中情节,高低错落,时而婉转凄艳,时而慷慨激昂,引人入胜,趣味盎然。

再次,听书能反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名著朗读热潮的持续。

最后,有些名著不需要全读,但是如果直接跳读又会影响到故事情节的理解。假使我们能先听精彩部分、难解章节等,再仔细阅读,这样不是更好?跌宕起伏中让我们感受作品文字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这里的说书人第一阶段可以是名人名家,比如百家讲坛,也可以是身边的“名嘴”,也可以是老师、长辈。但这只是抛玉引石,激起学生过过“名嘴”瘾的欲望与激情。

听书人的主体是学生,这是必须的;说书人的主体最终也应该是学生,这也是必须的。说书人的第二阶段就要让学生全员参与,人人投入。虽然这样的说书人各有千秋,对于学习者来说,没有参与就没有阅读,没有接触,没有认同,没有同化,就没有内化。

学生说书人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有着不同的个人情感色彩、不同的音色特点,可以让听的学生从更多角度解读文本,更丰富地感受作品的深厚。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的是朗读,它是“说”的基础。没有认真的朗读,就没有精彩的说书。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要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要让学生琢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除此之外,还可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此举丰富名著阅读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朗读能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经常把朗读环节放到学生家里进行,一则学习时间伸缩性强,不受时间限制;二则可以避免面嫩的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尴尬;三则可以有家长的参与投入。

2.以说促读

以说促读就是用“说”来促进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说,是同化的第二步。只自己埋头读书,视角不宽,收获是有限的;若经常跟老师、同学交流体会,听听别人读出些什么,是怎么读的,从中悟出值得自己借鉴的方法,便会有更大收获。笔者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理解、心得,或介绍读书经验,其取得的效果甚至超过教师的直接讲解。只要是阅读后想说的,可以说的,都可以让学生崭露头角。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说”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交流收获,事半功倍。

如何说?“说”的形式可以多样,笔者常常动员学生设计,常用的方法有:随堂五分钟的阅读心得展示、名著阅读大讲堂(可以是系列讲座)。说得欲罢不能,不亦乐乎。

说什么?笔者也在课前布置学生寻找问题,设计论题。如《朝花夕拾》之“父亲”“玩伴儿”“师友”等;《西游记》之“各有所长的三徒弟”、“妖魔大集合”“似亲实敌兄弟情(孙悟空叫铁扇公主为嫂嫂)”等;《城南旧事》之“惠安馆的疯子疯了吗”“那片海呢”等;《猎人笔记》之“残酷”等等。

3.以评激读

说,在阅读过程中,是属于记忆、复述、理解层面的同化性质的环节。评,则是形成自我见地并现之于公众场合的顺应阶段的学习实践。评的内容不需要老师的审核,也不用害怕学生评论的片面性或过激。

“评”这一环节的主要载体可以是比较文雅的主题论辩会、人物形象论辩会;比较“血腥”的有以性别分列或“拉帮结派”的“楚汉之争”,还可以是此起彼伏的“三国杀”。组织者都是学生,而笔者则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

举个例子:我们开设主题讨论会“《朝花夕拾》之父亲”。

初次阅读,在说的环节,大部分同学会说《五猖会》中父亲的讨人厌,《父亲的病》中那个医生的庸。为了准备这次讨论会,学生至少三遍看过《五猖会》和《父亲的病》。

学生们设计的论辩台风眼一是我至今还在诧异什么?真的诧异吗?为何说诧异?二是《父亲的病》回想过去,我觉得我对父亲犯了什么错?错了吗?为何说是错?三是关于“父亲”这个角色的篇章不多,又爱又憾,生活中我们的父亲怎么样呢?

这些学生自我灵魂深处的论题与辩词,单挑,群斗,三国杀,楚汉争,根本停不下来。热火朝天的过程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一节课!

在“评”之前,学生想要有独特的个人见地,必须要好好地看,多多地看,甚至参阅相关文章。看似简单的“说说讲讲”如何让对方、听众信服,知识与能力在这里翻番。学生听众从学生演讲论辩者身上汲取养分并推陈出新,都在这过程中发酵滋长,回味悠长。在一次次洗耳恭听或唇枪舌剑之余,每个学生的心中都会拼凑出独有的自我认识。这个过程,由课外阅读延伸到生活,同时实现了教材要求的语文学习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4.以写深读

阅读后的写作,是学生阅读知识的内化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通过对名著环境、情节、人物、语言的理解,阅读知识的内化而形成对名著文本的评判,形成自己的看法,再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其难度与深度,胜于口头形式的评论。而且通过“写”的方式还可以检测学生阅读的深浅。

写作是名著阅读内化的回归,学生读后写作,首先必须要再次阅读文本,理解、筛选、鉴别同学老师的看法观点。只有仔细地阅读、比较,才能对阅读文本产生自己的心得、收获、评价、新见。这种阅读后的写作,是阅读的深入与延续,具有同层性、易通性、批判性、应用性,是有效的阅读内化。这一环节与前面的环节紧密相关,相互依存,互为支撑,共同提升,使名著阅读的内化达到顺应的地步。

笔者以写深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读写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编写名著人物小报、名著故事黑板报;中等能力的学生写阅读心得;低等能力的作阅读摘记等。多种多样的读后习作,构成了美的世界,它们荟集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映照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文中的景趣、情趣、理趣,文中的构思布局、曲笔直笔,小作者的阅读愉悦、犀利见地甚至课文仿作,让人喜悦惊诧,学生自己看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产生再次阅读习作的冲动。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就阅读摘记而言,对于七年级的初中新生而言,需要给他们一个摘记的具体方法或者方向,不能形式化地敷衍了事,不同的作品采用的摘记方式需做调整。

比如:

《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摘记

①主要人物(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尽量都写上)

②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故事情节尽量讲得细致些)

③人物分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需结合文章内容)

④好句摘抄(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能诵读,如果没有就不写)

《西游记》摘记可以主题型:“石猴”到“行者”的称呼之变;唐僧三徒弟针对住址、武器、本领、称号、地位结合具体情节的比较性摘录。也可以针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如“三打白骨精”中对于白骨精、唐僧在技能、攻击力、回血力方面进行摘记。那些学生也做得津津有味。

阅读是学生一辈子的马拉松。利用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名著阅读内化,以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欲望,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功德无量的工作。这种教学的影响,一天两天的阅读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日积月累的阅读对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

贾靖华.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成果报告

猜你喜欢

摘记说书人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Max讲故事——说书人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
阅读摘记,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