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总目录

2016-04-13

关键词:研究教育

历史·文化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徐泓(第1期)

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张邦炜(第1期)

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考………………王姝(第1期)

《唐写本<五土解>》性质再探…………张鹏(第1期)

构建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宁可先生遗著《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的理论价值…………………………………邹兆辰(第2期)

宋朝政府对夜市的干预与管理………张金花(第2期)

试论宋代社会的赌场与赌风…………纪昌兰(第2期)

论景祐兴学………………………………刘冲(第2期)

历史年代学家刘坦及其学术成就……………………………………………………乔治忠 李金华(第3期)

1736-1911年间山西粮价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马国英(第3期)

秦朝“敬祖”观念与政权合法性建构……李琰(第3期)

“儒释融摄”视野下的宋僧“上梁文”书写………………………………………………………纪雪娟(第3期)

蒙恬悲剧与大一统初期的“地脉”意识…………………………………………………………王子今(第4期)

论“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与相关问题——燕秦汉时期东北亚走廊系列研究之……………………………………………………王海(第4期)

战国时期秦领土扩张及置郡背景…………………………………………………………[韩]琴载元(第4期)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外戚政治研究………………………………………………李禹阶 韩晓燕(第4期)

木板年画发祥传播的史学研究………程民生(第5期)

元江西行省镇戍军万户府考……………刘晓(第5期)

试论唐五代政府对伤残将士的救恤…盛会莲(第5期)

中村不折155号中之《维摩经注》创作年代考…………………………………………………王晓燕(第5期)

“第五届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暨农商社会富民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孙方圆(第5期)

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谨以此文纪念齐世荣先生逝世一周年…………………………………………………徐蓝(第6期)

为学为师的典范:追忆恩师齐世荣先生…………………………………………………………梁占军(第6期)

怀念恩师齐世荣先生…………………赵军秀(第6期)

缅怀齐世荣先生………………………李华瑞(第6期)

明朝万历年间“矿税银两”的定额与分成…………………………………………………………方兴(第6期)

北宋三京留守司御史台考论…………张吉寅(第6期)

哲学·政治

说西-道东:中西比较和解构……………童明(第1期)

儒道论“和”之两系三义及其当代意义…杨杰(第2期)

跨国的谣言:全球化背景下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张加春(第3期)

网络舆情的生成机理与政府善治………李礼(第3期)

科学转型演化与马克思主义创新……苗东升(第4期)

楚简“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解析………………………………………………………邓谷泉 柳菁(第4期)

道德资本视域下包容性领导研究……管春英(第4期)

依附式合作:企业商会与政府的关系模式探析——以在京外地企业商会为例…马红光(第4期)

政府数据开放问题探析………杜振华 茶洪旺(第5期)

经济·法律

论金融法的法典化……………………邢会强(第1期)

入户犯罪、牵连犯处断与比例原则——兼论合宪性解释对刑法释义学命题的尊重…………………………………………杜强强(第1期)

刑事速裁程序实证研究——以C市J 区为分析样本……原立荣(第1期)

美国田纳西州以结果为基础的拨款模型分析及启示………………………………李国俊 任文隆(第1期)

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探讨与解析…………………………………………………………肖怡 龚力(第2期)

知识产权与垄断规制的边界及其法治反思……………………………………………………董笃笃(第2期)

论企业社会责任及其限定……………陈敏光(第2期)

大数据时代的科研不端治理…………解本远(第2期)

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交易费用的影响………………………………………方竹兰 王子龙(第3期)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研究………………………………………………冯科 王一宇(第3期)

论VIE架构对中国跨境破产制度提出的特殊问题……………………………………………张海征(第3期)

消费升级的立法回应……………………宋彪(第4期)

农村留守群体的基本权利保护………刘晓兵(第4期)

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危机及其缓和………王伟(第5期)

试论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构建………………………………………饶常林 常健(第5期)

私人自治的困境及其出路……………金善明(第5期)

柏拉图思想中“自然”的呈现与“法”的二重张力…………………………………………………汪雄(第5期)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反思…刘静(第6期)

美国FTA战略下视听服务领域内的文化例外条款研究………………………………………黄晓燕(第6期)

论刑法上安全体制确立义务的主体范围………………………………………………………王海涛(第6期)

资本逻辑的逆生态性及其应对理路……张乐(第6期)

从陈衡哲的女性观看当代中国“新主妇”…………………………………………………………黄华(第6期)

文学·语言

《甲申三百年祭》与郭沫若的隐微心曲…李斌(第1期)

鲁迅创作与童话译著对话研究………………………………………………………王家平 吴正阳(第1期)

《中原音韵》有7个单元音音位和3个前响复元音音位说——兼论构拟《中原音韵》元音音位数量与分布的方法论原则…………………………………冯蒸(第1期)

《从军日记》与民国“大文学”写作………李怡(第1期)

民国视野:走出“现代性”研究范式的方法——兼论《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熊权(第1期)

由《活着之上》看中国当代作家的缺失…………………………………………………………旷新年(第2期)

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论20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杨波(第2期)

是敌人还是朋友——论甲寅中兴期文明戏与活动影戏之相依相争………………………………【日】白井启介(第2期)

论清末民初改良戏曲语言风格的嬗变……………………………………………………【韩】赵得昌(第2期)

陈寅恪《论再生缘》之文体无意识——一种症候式阅读……………袁一丹(第2期)

《蕙的风》诗案与闻一多………………雷世文(第3期)

兴与感叹………………………………敬文东(第3期)

论中国现代诗剧的悖论张力…………董卉川(第3期)

读者意识与新世纪长篇小说的话语症候…………………………………………………………雷鸣(第3期)

论“虹”的多重象征意蕴——对茅盾《虹》的重新解读……吕周聚(第4期)

克罗齐后期美学的若干变化…………黄应全(第4期)

汉语方言共同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顾黔(第4期)

三重空间:抗战时期的重庆话剧与话剧中的重庆………………………………………………胡志毅(第4期)

民族危难中的戏剧先锋——论中华剧艺社在文化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黄爱华(第4期)

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王玉屏(第5期)

百余年“英国文学”汉译史:苏格兰文学何所在……………………………………………………宋达(第5期)

扬雄《甘泉赋》作年考辨………………龙文玲(第5期)

从“效李白体四十七首”看李梦阳对李白的接受………………………………………………郝润华(第5期)

从启蒙到政治经济学——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再解读…………………………………………………………闫作雷(第6期)

辽代骈文述略…………………………谭家健(第6期)

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笺证………………………………………吴相洲(第6期)

作为文学的《钦定本圣经》接受史研究…………………………………………………………王任傅(第6期)

镜像与还原——论美国学者笔下的日本人航美日记…………………………………………………冯新华(第6期)

教育·心理

创新区域教育治理结构,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综述………………………………………王寰安 蔡春(第1期)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郭德侠 楚江亭(第1期)

论学校精神的价值:基于人文的视角……………………………………………………………陈瑞生(第1期)

深水区改革背景下“公校办民校”分类管理研究………………………………………蔺海沣 赵敏(第1期)

中国人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事实描述与理论检验……………………………………………池丽萍(第1期)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荣利颖(第2期)

积极语用:大国崛起的语文教育改革战略…………………………………………………………潘涌(第2期)

儿童主动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岳欣云 冯海珍(第2期)

国际学前教育投入的有效路径选择……………………………………………………夏婧 庞丽娟(第2期)

中学生情感需要的特点及发展变化……侯静(第2期)

实施免费高中阶段教育:京津冀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高兵 唐一鹏(第3期)

网络社会道德认同的变化与引导……陈联俊(第3期)

微文化渗入学校教育的正负价值分析…………………………………………………………阎国华(第3期)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艺术类课程创新——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色彩”为例……………………………………田少煦 李陵(第3期)

大学生物质主义与幸福感的关系:行为自主的中介效应……………………………于晓波 陈俊波(第3期)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三种管理模式研究……………………………………………李孔珍 张琦(第4期)

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日本教育改革之一的历史进程………………………………………………………樊秀丽(第4期)

幼儿园办园基本原则的国际比较及思考………………………………………………严冷 许晓晖(第4期)

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的学前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水平研究……………………………于开莲 崔龙超(第4期)

论师生关系的心理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张彦君(第4期)

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困境的制度分析…………………………………………………田汉族 王超(第5期)

试论当代西方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发展趋向……………………………………王攀峰 石鸥(第5期)

“六维度三阶段”校长反思能力培养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回俊松(第5期)

城市儿童与父母分离后的抗逆力重组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 基线调查结果………………………………同雪莉 彭华民(第5期)

公益性视野下的公办学校定位问题…劳凯声(第6期)

我国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中的市场参与——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范式的分析…………………………………………………………何颖(第6期)

民办学校有效治理研究——以温州翔宇中学为案例……王寰安(第6期)

程序公正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吴玄娜 徐华(第6期)

猜你喜欢

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