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性研究
——以沈阳市公共交通标识英译为例

2016-04-13王芳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译法汉英公共交通

王芳(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性研究
——以沈阳市公共交通标识英译为例

王芳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的推进,沈阳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双语标识建设也稳步提升,但诸多翻译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如火车站、地铁、公交、机场以及道路公示语的英语标识在书写、词汇、句法以及语义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研究,拟出相应的规范化翻译策略。

公共交通;公示语;翻译策略

公共交通是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国际化城市的“窗口”。公共交通中的双语服务环境则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参考,双语公示语应用是否广泛直接体现了其对外开放程度,应用是否规范直接检验了其国际化程度,翻译是否得法则展现了其整体的人文素质。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作为辽宁省的省会,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若要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就需要有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而相应的公示语英译就承担着“交流媒介”与“地区名片”的作用。如果翻译得规范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沈阳的特色还可以提升其文化气质,相反,若是翻译不当,误译、错译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会给外国友人带来不便,还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流。因此,对沈阳市交通公示语的英译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规范其双语服务环境,对提升沈阳市的文化外宣工作尤为重要。

一、沈阳市公示语及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在2005年9月底由中国翻译家协会发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举办之前,就翻译学术研究而言,公示语翻译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1]。我国严格意义上有规模、有组织、比较正式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应该从2005年北京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算起[2],其后公示语翻译逐渐引起学界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公示语翻译更是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一项重点,在国内学术界对公示语翻译引起足够重视的同时,国内电视、报刊、网络等各家媒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向我国的公示语翻译投以了关注的目光。例如,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全国多地媒体都就各地的公示语翻译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另外,针对公共场所英文翻译不规范问题,一些地方还出台了规范标准(或规范性文件),这些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山东、江苏、陕西、广西等省以及北京、上海、青岛、成都等市。而这其中,作为中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的辽宁,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辽宁省会沈阳,却不见踪影。在中国知网输入“辽宁公示语”作为搜索项,只获得423篇相关论文。搜索“沈阳公示语”,获得的搜索项就更少了,只为280项。这些研究主要有三类:第一,基于某些翻译理论研究公示语的英译;第二,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研究;第三,公示语英译的实证研究。事实证明,由于公示语英译研究所具备的服务性质,近十年的公示语英译研究则倾向于更加接地气的实证研究。但问题也同样存在,就沈阳市的公示语翻译来看,还存在研

究不够细化的情况,在知网上只能找到寥寥几篇关于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研究,而起着重要桥梁作用的交通公示语英译虽然错误百出,但专门的该领域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因而本文选取沈阳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公示语英译为例,对其翻译现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旨在精益求精,找出交通公示语英译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沈阳市交通公示语英译的错误分析

借助相机,本文作者广泛搜集了沈阳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公示语双语语料,范围包括该市的火车站、地铁站、公交车站、机场、高速路以及市区主要街道等。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外国朋友搜集了大量英美国家的公共交通公示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沈阳市公共交通的公示语英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语相层面

张德禄在其《语言的功能与文体》一书中指出,语相被称为“字位学”,可以归纳为文字的大小写、各种印刷变体、标点符号和文字的排版等[3]。而没有空格、错用标点、大小写不正确等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此次交通公示语英译的调查中却很多见,例如:在沈阳北站候车室的二楼,“请勿翻越”被译为“NO CLIMBINGPLEASE”,可见,先不说译法对错,仅是其书写就不规范,CLIMBING与PLEASE两个单词之间应该用空格隔开。此外,同样是地铁站的英文站名,不同站点名称的大小写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全用大写字母表示,而有的仅是首字母大写,例如“市图书馆站”被译为“SHITUSHUGUAN Station”,而“师范大学站”则被译为“Shi Fan Da Xue Station”。

(二)词汇层面

1.英文公示语缺失

在火车站、地铁站和公交车站等地,这些本是客流密集、起着对外交流之桥梁作用的枢纽之地,却存在着很多英文公示语缺失的现象。例如,沈阳北站的“母婴候车室”“哺乳区”“小红帽服务区”“自动售票取票区”“12306服务台”等都没有英文公示语。此外,公交车站的站牌、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禁止手扶”,地铁站的“门灯闪烁请勿上下车”等公示语也只有中文。

2.汉语拼音代替

以汉语拼音代替英文翻译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公交站牌和地铁站名上。例如,232路公交车站牌上的“沈阳站”和“新乐遗址”分别被译为“SHENYANG ZHAN”和“XINLE YI ZHI”。再如,141路公交站牌上“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站分别被译为“LIAO NING DA XUE”和“SHEN YANG SHI FAN DA XUE”。在其他公交站点以及地铁1号线与2号线的站名中,汉语拼音都代替了英文翻译。其实关于地铁、公交车站名称的翻译,辽宁虽没出台确切的规范,但北京的交通标识英文译法已做出明确规定:“地铁、公交车站名中的地名专名和通名全部采用大写汉语拼音,但场馆、商店等名称作为站名时通常应翻译”。因此,“北二马路”可按汉语拼音译成“BEI ER MA LU”,而上述“沈阳站”和“新乐遗址”应分别译为“Shenyang Railway Station”和“Xinle Relic Museum”;“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应分别译为“Liaoning University”和“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除此之外,在地铁2号线“沈阳地铁线网图”以及“车站层级图”中几乎所有的图例都只标注了汉语拼音,如“乘客服务中心”“自动售票”“自动扶梯”“楼梯”“出口”“无障碍电梯”以及“卫生间”都是以汉语拼音标注的。

3.术语不统一

首先,这个现象集中体现在沈阳市区各个道路和街道的英文名称上。同样是“青年大街”就有“QINGNIAN DAJIE”和“QINGNIAN Avenue”两种译法;“文化路”被译为“WENHUA LU”和“WENHUA Road”;“黄河北大街”被译成“HUANGHEBEI DAJIE”和“HUANGHEBEI Avenue”。可见沈阳大多数街路的名称都有两种不同的译法,一种是拼音,一种是拼音加意译。根据《北京地区主要道路交通标识的英文译法》,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英文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地名专名通常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汉语拼音全部大写。此外,同样出台了公共标识英文译法的青岛、深圳、上海等地的标准也是如此,而美国大量道路和街道名称也是这样来处理的。因此,上述各个地名的第二种译法才应该是规范的。

其次,在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地也存在标识翻译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在沈阳地铁站各个站点的门口,“沈阳地铁”就有“SHENYANG SUBWAY”和“SHENYANG METRO”两种译法;在沈阳北站“禁止跨越”有“No crossing”和“No CLIMBING PLEASE”两种译法;在沈阳机场“小心台阶”有“care level”和“watch the step”两种译法。

4.术语不规范

这个现象也在沈阳市道路和街道的英文名称上有所体现,例如,“长江北街”被译为“CHANGJIANG BEIJIE”。通常情况下,地名中的方位词含有指示方向的意义时应译成英文,特别是当一条街道按方位分为东西、南北或内外两段时,或多条街道在方位上构成平行等对应位置关系时,方位词应译成英文[4]。因此,译成“CHANGJIANG North Street”是较为规范

的。同样,“长江南街”应译为“CHANGJIANG South Street”,“黄河北大街”应译为“HUANGHE North Street”,“黄河南大街”应译为“HUANGHE South Street”。该种情况在高速公路沈阳管理路段的指示牌中也有体现,例如,沈辽中路和沈辽西路的英文被分别译成了Shenliaozhong Road和Shenliaoxi Road,表示方向的“中”和“西”都没有被译出。另外,“市府大路”被译为“SHIFU Avenue”。在沈阳,南北为街,东西为路,“街”通常都译为Street(St)或是Avenue(Ave),而“路”译为“Road(Rd)”,因此,市府大路的准确译法应为“SHIFU Road”。

(三)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语法错误上。在沈阳火车站的售票大厅有这样一句译文:Please keeping the ticket clean and do not damaging them.很明显这句话出现了两点语法错误:一是动词应该用原型;二是ticket与them单复数不符。正确的说法应为“Please keep the ticket clean and do not damage it.”再如,“旅客暂休室”翻译成“Temporary Rest Room Passenger”正确的形式应该是在“passenger”前加介词,并把该词改为复数,即“Temporary Rest Room for Passengers”。此外,在地铁站有这样一条公示语:此处车厢拥挤,请移步人少处候车,该句话被译为“This carriage is overcrowded,please move to the area less crowded.”很显然,此译文是一个逗号误接句,即用逗号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独立成句的结构进行连接,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母语思维的迁移。

(四)语义层面

受母语影响,交通公示语的翻译中存在很多的中式英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按字面翻译和过度翻译,这样不但会导致译文过于生硬,也会使其过于繁琐,并不符合交通公示语用词简洁、精确的特点。

1.按字面翻译

在沈阳北站“旅客止步”被译成了“No Entry”。在汉语表达习惯中,“止步”和“免进”之类的公示语通常用来规定哪些人不可进入,而英语公示语通常规定哪些人可以进入,中西文化及思维的差异导致了各自语言选词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选择英语通用的规范翻译“Staff Only”。同样在沈阳北站,12306服务台下面的“重点旅客服务”被译成了“Focus on Passenger Services”机械地对应原文使得译文的含义很难让人理解,因此,可改译为“VIP services”。

2.过度翻译

在动车上“紧急停车按钮”被译为“Emergency train stop button”很明显,该翻译是逐字翻译的。“紧急停车”可译为emergency stop或emergency shut down。而“车”这个词如若再被译出反而显得累赘,因此该译文属于过度翻译,可更改为“emergency stop button”。

(五)语篇层面

交通公示语英译体现在语篇层面的问题主要在于译者忽略了公示语汉英文体的差异性。

1.不注重衔接与连贯

在语篇的“衔接机制”上,汉语和英语具有明显的文体差异。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语言表层衔接符号较少;而英语则是重“形合”的语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连接词体现出来。然而,作者收集到的英语译文,原文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衔接手段,可英语译文也没有、句与句之间没有任何的过渡或连接词,使得整个篇章读起来缺乏连贯性。

2.语域问题

语域也是篇章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语域指的是语言因使用的场合、目的、交际关系等的不同而产生的变体,涉及书面与口头、正式与非正式、礼貌与粗俗、轻松与严肃等等方面。”[5]好的译文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义,还要将原文的语域特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与原文同样的效果。相反,如果译者对语域特征不敏感,译文就不能体现出原文的目的与意图。

因此,交通公示语篇章的英译要兼顾段内、段际的衔接与语域等问题,以达到通篇的连贯。此外,要有全局观念,使译文一气呵成,没有明显的翻译痕迹。

三、交通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策略

“功能对等,情境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触景传情是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6]根据上述沈阳市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六条翻译标准,拟提出以下四点规范化策略。

(一)地名专名与通名区别对待

关于地名的翻译标准各地不一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不一致的现象也非常多见。但根据各地已出台的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来看,基本都摒弃了早先提出的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例如,2006年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北京地区主要道路交通标识的英文译法》就为地名汉译英的规范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地名通名采用英文直接翻译,专名采用拼音标注”。

(二)借用法

从上述分析的沈阳市公共交通公示语翻译错误

来看,无论是术语不统一、不规范,句法错误还是中式英语等,归根结底主要是译者没有掌握目的语国家公示语约定俗成的术语,所以汉英两种文体的功能对等也就无法实现。因而我们在公示语英译时,一定不要忽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中西方通用的公示语,可以采用借用法,即借用英语中的固定译法。例如,“失物招领处”译成“Lost and Found”;“老幼病残孕专座”译成“PrioritySeats”等。

(三)创译法

当然,在交通领域中也不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在目的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说法,这时译员就需要按照英文习惯进行创造性翻译。我们要尊重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句法衔接,都要接近目标语的表达功能,从而准确无误地将公示语要传递的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读者。如“请勿乱刻乱涂乱张贴”,如若被译为“Please do not engrave or scribble or post bills on them at random”,虽然忠实于原文,但实则这种表达背离了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译为“No graffiti”则更为恰当。

(四)标识统一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公示语的文字与图形一样具有美化城市、优化管理的作用,因此各地所制定的公示语双语规范中应该使用统一的字体、颜色甚至体现统一的风格。像遗漏字母、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颠倒位置这些错误要尽量避免。某种程度上,这需要公示语标识的制作人员与专业翻译人员相互配合,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四、结语

通过实地调研,作者发现沈阳市各类交通枢纽的公示语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桃仙机场,双语公示语较多而且准确率也较高;在客流量很大的火车站、地铁站虽然也有很多双语公示语,但是也存在一些错误或是存在有必要出现双语公示语但却缺失的现象;而面向大众的公交汽车站的交通公示语却非常少,基本都是以汉语和汉语拼音为主;另外高速路以及市区主要街道的英文名称是问题最为严重的,应该统一翻译标准。

综上所述,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加速双语公示语标准的制订研究,以提高双语公示语的标准化与术语化的程度。此外,交通公示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态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点,只有在充分了解其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判定其语言风格,确定其词汇选择,规范其语法及语篇习惯,做到表述规范、易懂。

[1]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8-17.

[2]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9(3):104-108.

[3]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8.

[4]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30.

[5]张春柏.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4.

[6]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7:16.

A Study on the Standardization Strategie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C-E Traffic Sign Translation in Shenyang

Wang 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With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Shenyang,the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signs in Shenyang public traffic is progressing steadily.However,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bilingual signs in different traffic area, including the railway station,subway,bus station,airport and the roads,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writing standard,vocabulary level,syntactic level,and semantic level.This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these problems and explo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nglish public signs for traffic system.

public traffic;public signs;translation strategies

H 159

A

1674-5450(2016)06-0157-04

【责任编辑:赵 践 责任校对:赵 伟】

2016-08-10

王芳,女,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译法汉英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