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会”为主的高职服装材料教学范式研究

2016-04-1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高职

姜 旭(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以“应会”为主的高职服装材料教学范式研究

姜旭(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作为复合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其学习内容和目标应以“应会”为主。本文以服装专业核心课程服装材料为切入点,研究其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尝试探索一套符合服装行业和职业能力需求的教学范式,达到培养高职学生选配和创新服装材料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目标。

【关键词】高职 服装材料 “应会” 教学范式

服装的核心构成元素包括服装款式、服装色彩和服装材料,色彩依赖于材料,服装造型由材料实现,服装的制作工艺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了服装的主体[1]。可见,服装材料的教学不仅关系服装设计、服装生产管理与服装面料检测及服装营销课程的连锁学习,还对整个服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核心技能的掌握起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2]。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作为复合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由此笔者提出高职服装材料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应以“应会”为主[3]。

一、“应会”理念融入高职服装材料课程

高职服装材料课程的作用和教学总体目标相比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异,“应会”式的技能教学培养理念应该融入课程教学。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服装制版、成衣制作、服装陈列等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服装设计、制作、陈列、搭配、营销、管理等服装一线相关工作,相对本科服饰文化及服饰产品开发等理论知识传授有很大区别,理论性教学应以“够用”为原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高职服装材料不是单纯的纺织材料科学理论研究,而是要培养学生基于服装材料“认知、识别、选择、设计”四项技能过程目标,最终能够让学生达到认知服装材料的种类,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性能与服装材料服用性能间的关系,掌握服装材料艺术设计的技能技法,根据服装款式的造型风格进行服装面辅料选配,以及成衣的搭配组合,为今后从事服装的设计与生产夯实坚实的技术基础。

《决定》要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基本目标是:“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因此,课程结构要与之要求的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标准结构相匹配,以保证专业水平能够与行业、产业水平相匹配。高职服装专业学生所对应的行业市场部门(岗位)主要包括服装面料采购、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制服设计、时装设计、服装个人工作室、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面料质检)等相关部门,在课程构架体系初期,尽量要结合双证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课程设计,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要求,既保证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起到保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作用。那么,服装材料的工作任务领域可依据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有《服装制作工》职业标准(劳社厅发[2003]1号)、《服装设计师》职业标准、《服装制版师》职业标准、《服装剪裁工》职业标准、《服装跟单师》职业标准(试运行),根据相关标准提炼出适应高职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服装用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及服装面辅料的选择与服装服用性能关系等。基于上述结构分析,可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服装设计任务分析、服装面料市场调查、服装面辅料选择与应用等服装设计工作流程等板块,按照服装用纤维、服装用纱线、织物结构、服装面辅料的选择、服装服用性能、服装面辅料与服装搭配各个阶段推进板块学习。

二、以“应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服装材料课程学习目标包含两个部分,在理论上掌握各种服装面、辅料的基础知识,其次在技能上具备对不同原料及纱线鉴别的能力、对不同结构织物识别的能力、在设计各类服装时合理选配材料的能力,为服装结构设计、款式设计和服装生产实际奠定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平台[4]。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有关服装材料职业岗位所面向的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按照专业实际情况,对学院派、科研派、学术派等不同类型的服装材料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筛选与整合,梳理符合高职学生学情和就业创业的典型岗位工作内容,合并通识型理论知识,基于“应会”为最终教学目标构架具体教学内容。首先是工作对象项目化,按照服装设计项目过程可得出服装材料基于服装项目过程的实施要素重在服装面料市场调查、拟定面辅料使用方案、面料小样制作;其次是工具材料市场化,根据服装从业人员在各个典型岗位中对服装面辅料选择与搭配的实际能力要求,课程教具尽量贴切市场前沿,同时满足行业目前流行趋势和实际情况,务必保证的常用面辅料鉴别相关器材需齐备,例如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七大纶、合成纤维、纯纺、混纺、交织织物的各类小样;最后是工作方法双层化,学习层面能够理解服装材料基本知识,掌握各类常用服装纤维、服装面辅料的鉴别方法,组织层面能够结合服装项目任务,展开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工作,技术层面则具备常用面辅料的性能认知体系和鉴别能力,以及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解决。总之,服装材料工作岗位要求等同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以“应会”为主,侧重服装材料种类、风格、组织、用途的识别与鉴定,根据服装款式造型风格选配服装材料,成衣搭配组合,结合对服装效果图和服装的形式美感,运用肌理设计实现服装材料的艺术设计与创新[5]。

课程内容基于工作对象和工作要求,可具体划分成认知模块(服装用纺织纤维、服装用纱线、服装用织物)、能力模块(纺织纤维、纺织织物性能分析与鉴别、服装材料洗涤与保管、服装市场调查)、设计模块(服装材料艺术设计、服装材料组合搭配)[6]。认知模块主要解决常见纺织纤维的种类、性能及鉴别方法、纤维的性能、纱线的分类与结构特征、织物的组织结构、性能和品种、常见织物的品种等知识型问题,就传统教学内容而言更加明晰,例如服装用纤维整合了种类、性能和鉴别方法,删减了纤维的结构特征、纤维形态的表征、纤维的力学性质、纤维的表面性质、纤维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等侧重纺织纤维研究的理论知识;能力模块解决纺织纤维的性能分析与鉴别、服装及其材料常用的洗涤、熨烫和保管方法、服装市场与服装材料关系等技能型问题;设计模块旨在掌握服装材料艺术处理技法,能够进行服装材料艺术再设计。按照上述内容所示,以高职特色为主的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高职学情与其工作能力要求。

三、以“应会”为导向的教学实施

根据服装材料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使学生顺利从事服装设计岗位工作,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也应做出改革调整,突显以“应会”为主的教学实施方式方法,课程性质从理论型为主转变为实践性为主,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常见服装品种与材料的选用、服装材料的洗涤与保管、服装材料的艺术设计等环节步骤演示和方法示范,学生通过项目训练、市场调研、老师归纳点评等形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条件允许下,可组织学生到服装企业或服装百货(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和参观学习。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有如下三点体会:在全面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讲授结合各类服装的材料实物,边实际演示分析,边讲授理论知识,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带领学生调研面料市场和面料应用情况,调研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市场典型服装的面辅料选配情况,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7]。

以“服装材料艺术设计”教学模块为例,服装材料基于高职教育而言,其重要性更体现在服装面料设计的实践与创新,即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或多次设计,运用绘写、拓印、熏灸、自流、拼贴等视觉肌理的设计方法,进行面料的再造创新,并运用再造后的面料进行创意服装构思,设计创意性服装[8]。不仅能够实现服装材质的多次设计,形成独一无二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还为服装专业课程的前后期能力穿针引线,为服装造型设计提供服装材料创新与搭配能力,为时装画技法和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服装肌理材质表现能力,为男女装设计、成衣系列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提供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创新能力,以及目前服装热门就业方向的服装陈列中,提供陈列道具设计与制作的纺织材料创意设计能力,可谓是为服装各个工作领域锦上添花。

四、以“应会”为主的综合性考核方式

服装材料的考核方式亦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应会”为主,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式,突出实践性。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素体系为基础建立专业课程考核标准是高职课程考核的必然趋势,服装专业课程可通过对不同规模、资质等级的服装企业职业岗位调查与研究,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分解知识、能力的考核要素,构成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考核标准。其考核应坚持以“应会”为主,“应知”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原则,实训课程按照每个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由教师、团队成员、个人组成考核团队,对整个过程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教师对总结性成果进行考核[9]。服装材料的考核形式应以“应会”为主,并强调过程考核[10]。过程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和工作态度、平时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等,平时表现和工作态度如迟到早退、作业质量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平时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实操考核采用市场调查、服装面料小样制作、报告口试答辩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规定项目的规范操作,考核内容侧重于对服装材料理论知识、服装面料流行趋势与趋势归纳分析、服装面料选择与应用。

五、结束语

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营销、服装陈列等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上述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服装材料的识别、选用、加工和保养是胜任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生产管理相关人员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是本专业甚至衍生行业从业人员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内容与岗位一致,知识与能力协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为服装产品选配材料和设计材料的能力为核心,将“应会”融入服装材料教学理念,深化细化教学内容,可优化实现高职服装教学以技能为主的职教目标。

【责任编辑:闫现磊】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泰姝.服装材料的文化表达与创造[J].纺织教育,2001(04):29-31.

[2]朱松文,刘静伟.服装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259-268.

[3]姜旭.模块化项目驱动为主导的高职动漫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95-98.

[4]王炜,卢光.服装材料课教学要充分体现高职特色[J].辽宁高职学报,2004(01):79-80.

[5]魏静,于国瑞.现代服装材料的设计艺术[J].上海纺织科技,2003(05):45-46.

[6]姜旭.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动漫速写》中的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07):87-89.

[7]姚桂珍,钱旻.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54-255.

[8]姜旭.熏灸肌理对艺术创作的审美强化作用初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9): 48-50.

[9]陈晓英,胡娇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3(06):103-105.

[10]姜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速写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04):90-92.

★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姜 旭(1984—),男,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服装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100-4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