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研究

2016-04-1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

曾 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研究

曾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一带一路”为会展业空间分布和产业融合提供了历史机遇,如何清晰定位文化会展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会展业支撑平台,促进沿线城镇、产业链和城镇网络的沟通交流,发展思路是关键,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机遇进行全面剖析,总结分析文化会展业的文化内涵,探究文化会展业的影响和发展对策,以期对文化会展业发展有所裨益,为相关区域和部门在参与经济带建设中对文化会展业的作用认识和战略定位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会展业 发展

一、“一带一路”带给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战略构想最早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出访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中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发展的战略构想,已被写入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内涵与操作路径,提出“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关于充分发挥文化会展业对贸易融通、文化交流建设性作用的观点进一步体现了开展文化会展业发展研究,搭建文化会展平台,发挥文化会展业市场、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平台功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带一路”战略的本质是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需要开辟对外的窗口和平台,这为文化会展业提供了历史机遇。目前国内外有关“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战略和路径的研究大多数从整个经济带内涵界定和实现路径角度分析或者着眼于某一区域未来发展规划,鲜有关注文化产业与会展业相结合的文化会展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会发挥的集聚效应和平台作用,文化会展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集聚效应和平台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国家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为相关区域和部门在参与经济带建设中对文化会展业的作用认识和战略定位提供智力支持。

二、“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研究

(一)文化内涵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它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包容开放的合作理念。帕拉西奥(201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沟通桥梁的代名词,是新丝绸之路的精华所在;郑永年(2014)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贸易需要文化先行;孙志远(2014)从经济、国家安全和人文三个层次剖析了该战略的内涵,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将推动中西部与东部更好的衔接,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国家安全角度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维护社会稳定,人文方面他提出“一带一路”将加强国家、民族、宗教间的人文交流和沟通,而人文交流又将带动经贸合作;张蕴玲(2014)认为首先它强调开放、安全与共建,其次它强调发展、合作与共赢,而且它是一个动态发展进程,内容可以不断进行调整和丰富。

(二)文化意义

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剖析,“一带一路”对于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文化沟通,进一步对外开放、平衡中西部发展、维系国家安全有着重大意义。石广生在第六届中国(成都)会展经济年会上提出业界对会展功能都定位在新技术的传播,会展贸易和营销功能,“而其推动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以及具备的大国经济和政治战略内涵却鲜有提及”。周俊生、安宇宏等(2015)认为“‘一带一路’凸显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将有利于解决中国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难题,进一步推进通路、通航、通商,有利于互惠互利的资源配置和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袁新涛(2014)从重要意义,历史机遇,面临挑战和实现路径多角度分析了该战略,他认为一带一路有着促进国家间文化、经贸的进一步交流和沟通,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也面临着国外的干扰和国内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

(三)实现途径和操作思路

国内外专家强调要夯实合作基础,文化先行带动经济合作,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袁新涛(2014)认为首先国外加强与中亚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国家的友好合作,国内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张蕴玲(2014)则认为周边地区发展愿望强烈,应该构建周边战略依托带。旅游业可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旅游合作才能加强沟通的同时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连辑认为应该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培育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拓展渠道构建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产业项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一带一路”对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使文化会展业成为经济带建设先导产业

“一带一路”战略为文化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经济带建设需要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必须文化先行,文化会展业必将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平台,借力优势文化会展资源,实现人文先行是历史机遇也是发展的需要。经济带建设中,文化会展业所具备的促进区域融合和产业升级的功能和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二)最大化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集聚功能和经济效应

作为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文化会展业将为地方经济振兴和发展带来无限的文化集聚功能和经济效应,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文化会展业发展、挖掘优势文化资源、最大化会展文化集聚功能和经济效应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促进文化会展业本身发展

文化会展业兴起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对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助推器作用明显,已经成为当前会展经济发展研究的热点,但对文化会展业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缺乏科学的研究成果,文化会展的研究资料也相对零散,尚无关于文化会展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对典型文化会展业还缺乏必要的介绍与推广,而在经济带建设中文化会展的功能及定位、区域文化会展业发展模式和思路方面也尚为研究空白,关于文化会展业发展领域都有诸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四)帮助会展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会展与文化产业都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性、产业关联性和社会推动性,两者都被视为第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会展产业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文化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是会展业发展的动力,文化会展业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窗口和引擎作用日益显著,“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利于促进会展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的影响

(一)文化会展业的内涵

聂坚、肖璐(2012)认为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涵盖多个产业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文化产业的加速器,陈红进(2008)辨析了会展文化和文化会展业的概念;发展战略方面,洪振强(2010)分析了博览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以及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战略,他认为“会展业有自己的业态特性,举办博览会发展文化产业,既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也要符合会展业的特性和发展态势”;尹文分析文化会展会向创意类、设计类和数字类展览发展;唐瑀晗(2010)等人从某一展会的角度分析文化会展发展对策问题。他和齐勇峰都提出在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初期,文博会应该由政府主导的观点,做好整体规划,文博会的战略定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引擎,完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文化会展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文化会展业的影响

张蕴玲(2014)认为“一带一路”战略要特别注重文化建设,加强多层次的文化交流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国外专家普遍强调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学者交流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和旅游部原部长苏尔丹拉耶夫(2014)认为,没有人文合作的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合作的进步,希望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德国专家建议与有关国家合作编写历史教科书,共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认同感,借鉴波罗的海国家民间组织推动城市间人文交流,从而推动政府间合作的经验,从软性的外交中获得持续不断的政治动力,通过软实力外交,消除硬实力的顾虑。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1]“袁堂军(2014)认为,旅游合作能让双方百姓更多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和误解,同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力推动经贸发展。希腊教育部原部长季亚曼托普鲁等(2014)提议设立‘丝路文化之都’项目,每年由一个沿线国家组织文化活动,涵盖文化科技展览经济合作,并进行定期评估,用标准化方式推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人文交流长效机制。”[2]

(三)文化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徐燕燕(2012)提出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体现在展品蕴含价值、展馆显示价值和会展形式价值等方面;林永莲、郭利峰、赵黎昀等(2012)人则分别分析了不同省份文化会展业发展到现状和问题;周密(2013)提出了地域文化在会展设计中的应用和体现;周华山(2012)认为融入民族精神的会展不仅能彰显民族文化,呈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还能丰富会展内涵;唐瑀晗、张军(2014)、蒋芝英分别从某一展会的角度分析文化会展发展对策问题,提出文化会展要从平台到品牌需要坚持国际化,主体化,贸易化和服务化,彰显文化内涵。

(四)文化会展业对丝路城市发展的影响

《愿景与行动》中,关于合作机制方面明确提出需要充分发挥会展业平台的建设性作用,并支持重点发展文化会展促进贸易融通,例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连辑(2014)针对甘肃省文化会展资源,提出构成完备的博览会体系,加快完善文化会展硬件设施;连云港市提出发展体现现代海洋文化的会展文化,打造连接东中西城市日韩等国的会展中心城市和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城市;2014年昆明在京举行会展推介会,将打造“一带一路”会展平台,努力将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会展明珠;两年一届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更加注重“合作”、“共享”,并突出丝路与文化交流的主题;秦淮(2014)认为海博会的举办将诠释“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成为国内文化会展的代表,也将对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借鉴意义,他认为文化会展必然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五)会展业对文化沟通的影响

“贾彦静(2013)对国际会展文化传播功能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出文化传播的产业途径,借助资源、媒介聚集功能和品牌传播功能,探索出文化传播的产业途径;洪振强(2013)提出形成文化会展业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积极探寻文化会展业市场运作机制,促进文化会展发挥创意而不断自我创新;孟祥敏等(2013)认为会展业是文化资源的消费者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从会展业消费文化资源特征、产品模式入手,构建以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为引领,以市场化运作型会展活动为支撑,向‘专、新、精、特’方向发展的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的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形成具有合理的经营收益与可持续发展的会展业和文化业,林英华(2010)会展业的本质是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促进了解的媒介。”[3]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其一,尽快研究制定文化会展业发展规划。“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西部各省区努力抢占以文化会展业促进区域开放的制高点,纷纷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方案,陕西已形成了以三大重点展会为核心、以四大潜力展会为方向、以五大特色展会为品牌的文化会展发展格局;甘肃颁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打造国际性文化博览会,以文化会展促进甘肃对外开放;广西规划了多个文化主题展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提出办好四川的西博会,充分利用西博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功能和优势,发挥西博会贸易合作平台、投资促进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的作用,政府应尽快制定文化会展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对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产业结构、支持政策和行业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科学指导文化会展业的发展。

其二,加强构建文化会展业产业链。首先,既要形成会展业的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也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关的管理办法,规范和实施会展业相关的法律来加强对会展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其次,着力培养支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或发展潜力的文化会展骨干企业,以展览企业为龙头,发展以交通、物流、通信、餐饮、旅游、住宿等为支撑,策划、广告、设计、安装、现场服务等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的展览业服务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效应,带动相关展览服务企业发展;再次,充分发挥会展联盟等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整合作用将推动会展资源优化,全面提升会展业竞争力,延伸会展产业链;最后,加快培养文化会展相关人才,会展业是操作性和关联性较强的行业,文化会展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文化会展业发展。文化是会展的灵魂,会展业由于具有产品展示和营销、品牌推介、信息传播、产业联动、促进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平台功能,其本身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利润率大都在25%以上[4],还有极强的经济联动性和带动产业升级的特点,注定了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作为文化产业门类的文化会展业不仅具备会展业的基本功能,还有活跃文化市场、搭建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和融资平台,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等作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潜力巨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文化会展业发展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应以政府、企业投资为主,鼓励民间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出资,形成多渠道、多层次联动机制,支持培育品牌展会、新办展会、文化展会创新、引进国际国内大型展会等,拓宽文化会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实行开拓会展市场、创新会展品牌的鼓励政策,支持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培育发展已有的较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各类文化会展,创新文化会展开办形式,注重文化会展专业性,充分释放文化会展业的外溢效应。

其四,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复合文化的会展交流平台。文化会展是多种文化和区域文化集中呈现的活动,不仅在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的价值,还将产生外溢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它通过交易、展览、论坛、节事及活动等形式,打造展示、贸易和信息平台,既能宣传品牌推销产品,又能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交流合作。近年来,国内举办过许多文化会展活动,但文化会展活动从组织水平和品牌效应方面都还有待提高,要全面提升文化会展业发展水平,科学确定重点文化展会定位,发挥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开发行业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各类文化会展活动,鼓励产业特色鲜明,区域特点显著的重点展会发展,围绕节庆假日举办系列主题展销活动,逐步形成集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出等活动为一体的“大会展”格局。

【责任编辑:张伟】

参考文献

[1][2]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3]吴培钦.会展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影响的作用途径研究[J].城市地理,2014(18).

[4]程宏.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及借鉴[J].经济纵横,2001(09):29.

★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曾 兴(1982—),女,四川简阳人,经济学硕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会展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文化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2SA183)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5-21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17-5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