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究

2016-04-13王静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院校

王静

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究

王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不少的进步与发展,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普通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的心理教育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这种心理教育主要是为了迎合现在人的需求,主要致力于研究发展的潜能和探索人的潜在能力,同时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对于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我们必须满足当代人们的要求,转变固有的心理健康模式,把它发展成有利的顺应人们的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构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职 积极心理 发展潜能 教育模式改革

根据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高校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全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精神心理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到了高校退学人数的27%,并且自杀现象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可以说高校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成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1]。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的心理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之中,我们不可停留于此,而是应该做一些调查,来满足人们对心理和健康的要求。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及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内涵

1.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需要用心去做,以此来帮助一些心理有问题的人,解决他们的烦恼。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的治疗不仅仅只限于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也可以为我们正常的人提供很多的帮助。

近几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国家逐步兴起,其基础是以前我们传统的心理学教育,而我们现在的积极心理学是于1999年在美国举办的心理学研究大会上,由当时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第一次提出,然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便不断地被传播,为更多的人们服务。

2.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内涵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的真善美,憧憬高尚的人格。目前,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主观层面,主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致力于对每个人进行独特的研究;第二个是个体方面,主要致力于对一些个体进行本质的研究,对每个人内在的人格与品质,还包括他们在家庭以及工作当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能力、遇到危险状况时是否能够表现的勇敢等方面;第三个是群体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情感方面的特征,人们对责任的担当、和谐稳定的生活以及忍耐力等。

当前的积极心理学弥补了很多传统心理学中的不足,也更加地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要求,使得目前的心理学能够积极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是为了满足那些急需心理帮助的人,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但是心理学的发展也是为了迎合更多的人们的需要,也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我们不仅需要帮助人们解决心理的问题,还可以为了人们的健康发展着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陈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绝不仅限于学生,而目前我们的课程内容却只是为学生服务,并没有开阔视野、着眼于更广阔的人群。目前的课堂教学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独有的模式。高职学校可能也在进行着一些改革,但是还是过于形式化,虽然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是忽略了学生心中真正的需求。

2.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片面

有时候课堂的效率不高,可能是教师的讲述不够吸引学生。一些数据表明,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讲课只是单一片面的,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真正吸引学生。其实每个人都是渴望心理健康教育的,我们应该将它进行普及,不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只限于课堂,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进行传播。

3.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单独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师、开展不同的课程来观察可以达到的效果,以此来尝试去满足学生的要求,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得以实现。

4.部分院校的心理教育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客观分析,是为了能够在师生教学过程中反馈正确的、科学的信息,这样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而能够更好地把教学内容反映出来,提升教育的质量[2]。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内隐性,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果单靠传统的考试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是难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课程教学效果的,并且难以真正代表高职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因此,应对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起有效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在积极的心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院校的课程教学应当转变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导向,应当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进行转变与完善,并且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恰当地介绍一些心理疾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疾病,例如从积极的角度带领学生理解负性事件,挖掘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观的教育等,帮助学生对积极心理观念进行有效感知[3]。

2.训练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

相关实验表明,积极心理教育会使记忆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加强,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感谢信与道歉信等方式带来美好的感觉。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助人活动来获得满足感与愉悦感,进而体验出愉悦与满足的积极心理感受。

3.建设校园文化

学生生活在院校中,就像是一个小的社会,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组建的文化心理整体,这是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个环境是消极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让整个班级气氛沉闷,难以形成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来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4-5]。

4.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进行不同阶段的问卷调查,并且通过个体访谈与师生沟通交流等方式对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查,进而考察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构建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的实际成果,再进一步确定之后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能够充分考虑到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而构建出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并且适时调整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能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率。

结语

对高职院校来说,积极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不可盲目、单一,找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积极地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1]汪戎、蒋冠:《建设专业基础教材,推进学科创新发展——评 “高等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材”》,《思想战线》2004年第1期。

[2]皮晓燕:《关于科研工作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定位》,《职教论坛》2009年第32期。

[3]李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综述》,《职教论坛》2008年第22期。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5]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学前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