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6-04-13赵陆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内容

赵陆岳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赵陆岳

本文主要从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和改革内容入手,重点对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 课程 教学 改革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对课程知识进行优化与整合,运用该种方式,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明确,从而在课堂中将重难点进行突出,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提升教学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将优化与整合之后的知识体系予以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进而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教学版块,同时依据土木工程知识各个版面之间的联系性可以分别设置相应的小模块;第三,逐一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划分模块与设置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模块与案例一一对应,且每个案例中应包含工程背景介绍、施工现场视频、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演示内容、施工原理讲解等内容。

当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情况比较严重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尤其是针对那些对于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通过简单的课程理论教学显然无法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无论是采用讲解的方式,还是采用幻灯片、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都没有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的效果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当前我国本科教学特点决定了很多本科院校无法像高职院校那样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明显脱节。

2.课程学时较少,不能完整涵盖项目组织程序和工程施工工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两部分,共十六章,内容复杂、结构庞大,且每个章节内容都很重要。从知识层面的角度来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含力学、测量、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内容。为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予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这就要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时必须保证在八十学时以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课程一般为4学分,64小时,很显然,课程学时量不够,无法对项目组织程序和项目工艺进行完整涵盖。

3.注重施工技术,忽略施工组织与管理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多将工程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误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其施工组织和管理部分的课程基本都压缩到了16课时以下,部分高校甚至只安排了6课时。具体来说,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直以来,国内建筑行业始终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均是土建类工科出身,其学缘结构也是造成课程教学“重技术、轻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不同教学模块之间联系不紧密,脱节严重

相比较基础课程而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每个章节之间联系松散,跨度比较大,具有专业化、模块化特点。比如,混凝土工程与土方工程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但是,工程施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这些原本没有关联的知识需要被放到一堂课中进行讲解,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模块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加强分部分项工程或者不同施工工艺之间的联系,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教学。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

(1)知识更新理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对知识进行及时更新,特别是关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应予以及时了解。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新材料和新技术而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以矿物掺和料以及高效化学外加剂为特点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以及节能保温技术予以重点关注;第二,对于标准的修订和制定而言,教师应对标准的修订内容予以及时掌握,如果没有对新标准内容予以及时掌握,学生在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依据会按照旧标准进行,这样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其各方面性能往往存在问题,不符合标准,也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第三,对于教材选择而言,尽量选用最新版的教材,以便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关材料的研究动态及成果予以时时关注,并进行适时讲授。

(2)科研创新理念

科研实践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一系列较为系统的科研实践,能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并巩固,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范围和学生特点,拟定一个论文主题范围,并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兴趣撰写论文;第二,对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进行指导,对自己关注的新材料、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以及各方面性能予以全面了解;第三,教师可以挑选部分优秀、严谨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文献查阅、申报书编写、实验方案编制、专利说明书及论文的撰写、结题报告编写等流程予以充分了解,让学生能够对最新的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情况、现状及发展方向予以充分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以及砂浆等工程常用材料予以重点讲解,其他材料则可以通过布置论文或者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了解;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在生产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工程案例来进行讲解,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予以实时了解,加大课堂内容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编写新型实验教材的方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对“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概念予以强化,比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教师可以在实验教材中对涉及混凝土耐久性能相关内容予以一一列出,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在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先挑选一两个体积和耐久性较为稳定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尝试设计。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进大量的工程案例,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就目前而言,案例教学法并非完美无缺,其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混淆了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加上教师指导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案例选取不当等因素,为此,相关教师还需要对案例教学法予以进一步改进,以便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4.考核方式综合化

合理、有效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起到指导作用。当前,简单的一张试卷考试显然已经无法对学生的能力予以全面考核,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考核可采用多元化、综合化的考试方式,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大量实践证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为此,广大教师应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平台建设,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1]张灵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改革》,《四川建材》2015年第2期,第89-90页。

[2]程云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研究》,《高教学刊》2015年第4期,第112-114页。

[3]张爱卿、李金云、王邵臻:《独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56-58页。

[4]唐纯翼:《〈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第1期,第101-102页。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