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

2016-04-13王建惠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英语

王建惠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

王建惠

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实施创新与创业培养教育是实现高层次学科建设与高效率科技互赢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简述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实施,分析现阶段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新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诉求,探究实现高校英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高校 英语 创新创业 培养路径

引言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作为传递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平台——高等院校也面临着严峻考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信息和知识传播的平台,是推动社会稳步前进的重要力量。英语是新经济环境下的第一大语言,是连接各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纽带,现阶段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各个行业的经济建设、社会服务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与国际化不断深入,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型英语人才,树立英语专业生的创业意识,实现“毕业即就业,更好服务社会”的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2]。

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简析

1.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信息化与知识化,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问题之一。高等院校是集教育、教学、科研、社会于一体的重要枢纽,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在高等院校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根源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学习与技能训练,自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且专业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人才。创业型人才的提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获得社会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创业型人才则是对创新型人才的进一步深化。创业型人才更加强调将各种科研成果、创新思想等转化为市场生产力,实现科研技术和成果的市场化、经济化和现实化。因此,要想实现人才培养向创业型转变,必须先培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3]。

2.创新与创业型教育

创业型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创业型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型意识和能动思维,并最终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细微而言,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与自主创业有关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实现市场化的创业实践活动。因此,不论是创新型教育还是创业型教育,都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等各界的共同努力。而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还未实现创新创业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4]。

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当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发展偏向于两个极端,一是“学院式”培养教育,二是“技能式”培养教育[4]。首先“学院式”教育模式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翻译训练,着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该模式教育注重学科的完整性,更有利于培养科研型或学术型英语人才,学生可以在英语语言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但就市场经济性而言,却难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技能型”培养模式则是基于某种应用市场进行专业性英语能力的培养。在“技能型”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即在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该专业相关英语能力的训练,如在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因此种培养模式不以英语为专业,因此不再详述。

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我国教育领域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在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这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在市场经济严峻的就业形式下,英语专业教育越来越偏重于实务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创业大赛或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忽略了真正的专业教育。其次是英语专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借鉴学习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很少,大多依托于经济管理或其他学院进行,真正具有英语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英语专业教师较少,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再次是缺乏坚实的经费支持。无论是开展创新还是创业大赛,都离不开坚实的经费支持。举办创业知识大赛,建立创业实训基地,除了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外,更多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而这些严重受限于活动经费问题。再加上各种实习企业并不支持,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熟悉并参与实习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专业技能。最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教育。高校英语专业目前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在教育层面进行,以思想教育或简单的实际训练为主线,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性训练[5]。

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1.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与创业教育平台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其创业理念,提高其创业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塑造其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能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校毕业生可以成为成功的求职者,并慢慢成为市场岗位的提供者。因此,要想成功开展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搭建融入创新与创业指导思想的教育平台[6-7]。

首先,可以在英语专业的教授过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通识课程,有目的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其次,要针对英语专业开设与市场需求岗位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通过了解企业或公司对英语专业的需求,指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同时要开设一些逻辑思维类课程,通过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来提高其创业隐形能力。再次,通过开展虚拟项目,吸引英语专业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2.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与创业实践平台构建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最终成果还是要通过实践进行检测。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8]。

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创业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在不同的班别设置难度不同的创业项目。如创业初级班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为主,可以设置简单的创业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相关的创业理论,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创业高级班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创业项目,利用所学基础理论,进行创业项目的目标设定、项目具体操作流程、项目预定收益计算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其次,开展模拟性质的创新创业竞赛。开展针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模拟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组团报名参加,通过团体内部的合理分工,完成整个虚拟项目。如开展虚拟国际物流大赛,每个项目组提供一定的虚拟资金,通过进行相关的商品交易实现最大盈利。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可以给予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具体操作要依靠团队自己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创业和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其团队意识。

再次,英语专业学生要切实走进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企业的需求是英语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高效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经验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3。

[2]彭刚:《创业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杨艳萍:《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110-112页。

[4]叶兴国:《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第299-230页。

[5]谭文:《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前孵化器”的理论和时间》,《科技日报》2012年第9月14日。

[6]刘万兆、西风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34期,第96-100页。

[7]张秀萍、迟景明、胡晓丽:《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管理模式创新》,《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5期,第44-45页。

[8]胡伟:《特色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策略》,《商业会计》2015年第1期,第11-12页。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才英语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