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更换多巴胺微量泵中的应用

2016-04-13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泵入微量多巴胺

徐 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 330006)

PDCA循环在更换多巴胺微量泵中的应用

徐 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重症患者更换多巴胺微量泵的应用效果,以减少换泵时血压的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法 选取行冠脉介入且使用多巴胺微量泵患者118例,其中2015年9—12月直接更换泵的58例(对照组);查阅相关文献,运用PDCA循环对更换多巴胺泵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对策并实施,2016年1—3月实施PDCA循环的60例(PDCA组)。比较2组换泵前后的血压波动。结果 2组换泵前后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DCA组患者血压波动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较少换泵前后患者血压的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PDCA循环; 多巴胺; 微量泵; 血压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监护的重要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时常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应用多巴胺微量泵泵入来增强心脏收缩,提升血压。而保证药物持续、稳定的输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CCU危重症患者护理的重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1月以降低患者多巴胺换泵后的血压波动为主题,实施PDCA循环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118例,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监测有创动脉压,均使用德国贝朗微量泵输注多巴胺。其中2015年9-12月直接换泵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42~86(51.00±5.32)岁;2016年1-3月实施PDCA循环的60例为PDCA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40~85(50.00±4.1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微量泵的使用。1)多巴胺的配置。使用标准药物配制方法:药物总量=3 mg×患者体质量(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至50 mL,配药后用50 mL注射器接延长管至微量泵。2)设置合适的速度。多巴胺一般从5 μg·min-1·kg-1开始,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满意注药速度,收缩压维持在1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一般不超过20 μg·min-1·kg-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直接更换法,反折原微量泵输液通路前端,更换注射器,松开,按原速度继续泵入。PDCA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采用PDCA 循环法包括4个阶段[1],第l阶段为计划阶段,分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目标、制订对策;第2阶段为实施阶段;第3 阶段为检查阶段;第4阶段为处理阶段,包括巩固措施、针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遗留问题转入下个PDCA循环中解决。

1.2.1 计划阶段(P)

1)现状调查。对2015年9—12月使用多巴胺微量泵泵入患者的有创动脉压及护理记录调查发现, 换泵后15 min内27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下降达15%~20%。

2)分析原因。结合现状调查情况, 采用鱼骨图及查阅文献相关资料进行原因分析, 找出影响患者换泵后血压的原因:①微量泵启动延迟:微量注射泵连接安装完毕,按下启动键后,药物并没有立即被泵出。从按下启动键到药物从泵前管中泵出,中间有一定时间的延迟,这种现象被称为微量注射泵的启动延迟。②患者因素:患者对血管活性药较依赖、敏感,即便操作者更换药液动作再迅速,仍出现血压的波动[2]。

3)制定目标。多巴胺换泵后平均动脉压的波动控制在10%以内。

4)制定对策。针对微量泵启动延迟、患者对血管活性药较依赖、敏感的原因,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成立质控小组进行其分析、讨论,结合科室情况,拟定实施对策。

1.2.2 实施阶段(D)

1)针对微量泵启动延迟。使用“快推”功能来有效地减少启动延迟时间[2]:换泵后使用“F键+1键”快推0.1 mL药液[3]。

2)针对患者因素。续泵前将配制好的液体连接泵前管并排气,与三通相连,设置与之前同样的参数在原微量泵发出报警的同时按下新配制液体所连接微量泵的“start”键,若新微量泵正常工作则关闭原微量泵量注射泵[3]。

1.2.3 检查阶段(C)

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掌握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多巴胺泵的更换中,对换泵前换泵后2 min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记录,质控组长对血压值进行统一登记,并定期对实施阶段的方法进行督导和考核。

1.2.4 处理阶段(A)

质控小组统计分析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并与之前情况比较。在督导、考核过程中发现,提高护士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意识和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有助于提高患者使用多巴胺期间的安全,维持循环稳定,由此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更换微量泵前后血压波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更换微量泵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但PDCA组血压波动较对照组更小(P<0.05)。

组别n平均动脉压更换前更换后2min更换前后差值对照组5882.82±7.8170.78±9.1812.25±1.42PDCA组6083.84±6.7982.59±6.581.32±0.28t0.7417.4535.841P>0.05<0.05<0.05

3 讨论

在更换微量泵时,血管活性药物会在短时间内停止泵入,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甚至出现严重的低血压。PCI术后低血压时,冠脉灌注明显下降,容易导致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因此,必须尽量减少更换微量泵时药物中断的时间,维持血压的稳定,保证冠脉灌注,以防发生不良后果。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静注5 min内起效,持续5~10 min,作用时间的长短与用量不相关。在体内很快通过单胺氧化酶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在肝、肾及血浆中降解成无活性的化合物。一次用量的25%左右,在肾上腺神经末梢代谢成去甲基肾上腺素,半衰期约为2 min左右。本研究选择在换泵后2 min内测量动脉压。万建红等[4]研究表明,调换微泵法较双通道轮换法、简单更换法,对患儿的血压无显著影响,因其可将患儿停药时间控制在1 s内,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短暂停药和瞬间注入较多药物的风险。本研究也是最大程度减少了药物暂停时间,保证了多巴胺持续、匀速的输入。吴荣等[5]对成人心脏术后双泵法更换大剂量多巴胺并行时间研究发现:微量泵双通道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注射器时的药物中断现象;更换大剂量多巴胺微量泵双泵并行时间以2.60~4.60 s为宜。

PDCA循环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的循环反复过程,是一种程序化、标注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在循环中针对CCU患者多巴胺换泵后的血压波动问题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制订计划、解决问题, 直至达到目标。保持患者使用多巴胺期间的血压稳定,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1] 贾秀萍,黄爱云,刘晓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效果的研究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3):427-430.

[2] 郭京,王欣然,韩斌如.血管活性药输注异常的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4-6.

[3] 靳秀荣,张会芳,宋芳.微量泵安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51-53.

[4] 万建红,林兴凤,万建云,等.3种更换泵入多巴胺方法对心脏外科术后高危患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3-1104.

[5] 吴荣,石丽,余萌.成人心脏术后双泵法更换大剂量多巴胺并行时间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4):33-35.

(责任编辑:罗芳)

2016-06-16

R473.5

A

1009-8194(2016)10-0082-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31

猜你喜欢

泵入微量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跟踪导练(四)(4)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