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2016-04-13王宗明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外壁空洞良性

王宗明,王 静

(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530)

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王宗明,王 静

(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530)

目的 研究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以及良恶性肺部空洞的CT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66例肺部空洞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CT检查结果,包括CT形态学特点、空洞位置、CT测量结果。结果 66例患者中,肺结核伴空洞31例,肺脓肿5例,肺癌伴空洞23例,肺曲霉菌病2例,肺转移癌5例。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偏心性空洞较良性病变所致空洞多见[(71.43%,20/28)比(15.79%,6/38),P<0.01]。良性病变所致空洞为薄壁空洞,恶性病变所致空洞为厚壁空洞,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壁平均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所致空洞(P<0.01)。CT增强扫描下,恶性病变所致空洞洞壁强化幅度明显强于良性病变(P<0.01)。结论 CT作为肺部疾病的重要影像学辅助检查,对肺部空洞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病因判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空洞外壁及周围情况、空洞壁厚度、偏心与否、CT强化表现可作为判断肺部空洞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肺部空洞; 螺旋CT; 诊断价值

肺部空洞型病变是指位于肺部肿块、实质或者结节中的含气腔隙,是肺部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肺组织由于不同原因发生液化坏死经支气管排除后空气进入是形成肺部空洞的病理基础。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产生肺部空洞,而不同疾病所导致的肺部空洞在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的差异。临床上诊断肺部空洞时,首先应排除非典型肺囊肿、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等空腔性病变,同时需要判断空洞良、恶性病变,两者在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症状上均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则具有较大差异。目前,对于肺部空洞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X线平片或螺旋CT平扫或增强。X线平片对于肺部空洞的鉴别、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螺旋CT检查不仅可以进行鉴别诊断,还可通过对空洞壁厚度、强化程度、内外壁光整度以及空洞内容物等特征判断空洞性质[1]。本研究选取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04年8月至2016年3月66例肺部空洞患者,通过对其肺部空洞的CT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诊断,研究肺部空洞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经病理或者临床确诊的肺部空洞患者,男5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14.8)岁,其中年龄17~30岁28例,30~50岁18例,>50岁20例。66例患者中,肺结核伴空洞31例(46.97%),肺脓肿5例(7.58%),肺癌伴空洞23例(34.85%,组织学分类腺癌14例、鳞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解剖学分类为周围性肺癌22例、中央型巨大肿块合并有空洞形成1例),肺曲霉菌病2例(3.03%),肺转移癌5例(7.58%)(其中2例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2例为前列腺癌转移,1例为乳腺癌转移)。经手术或活检证实者33例(50.00%),经痰液、血培养证实者23例(34.85%),经支气管纤维镜证实者7例(10.61%),经随访以及治疗证实者3例(4.55%)。

1.2 螺旋CT检查方法

66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36例患者同时行仰卧位CT增强扫描。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主要技术参数:探测器宽度19.2 mm,电压120 kV,电流250 mA,扫描层厚0.625 mm,管球环周时间0.5 s·r-1,矩阵512×512,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团注碘海醇(35 g·mL-1,60 mL,4.0 mL·s-1)。扫描范围由胸腔入口平面至膈面,肺窗宽800~1000 Hu,窗位-650~-800 Hu和纵膈窗宽300~500 Hu,窗位50~65 Hu,根据病例情况调整窗宽和窗位进行观察。将原始图像传至ADW4.4工作站,分别做冠状位、矢状位成像,分别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图像处理及分析。

1.3 CT读片以及病灶大小测量

重点观察分析空洞大小、边缘(内外)、形态、空洞壁的密度、形态、厚度、空洞周围肺组织改变情况等。1)空洞直径:直径定义为纵膈窗上前后径、左右径、上下泾的平均值。2)空洞壁厚度:有CT机所附带的测量软件测量,取每个空洞壁前、后、左、右4个方向点测量,而后取平均值[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肺部空洞的CT影像学表现

1)肺癌伴肺部空洞:为不规则厚壁空洞,空洞内外壁多表现为粗糙不规则,洞内少见内容物,少数情况下合并感染时可见气液平面,周围视野多见卫星灶,空洞壁周围可见炎性渗出影。其他表现可见空洞周围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癌空洞多为偏心空洞,空洞部位分布无特殊性。CT增强扫描,空洞壁增强幅度明显,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空洞。肺癌所致空洞洞壁厚,为厚壁空洞。23例肺癌患者中,4例患者诊断时,未诊断为肿瘤,后经穿刺活检证实。典型图像见封四图1—2,可见右上肺肿块影,空洞形成,空洞呈偏心性、内壁不光征,右侧肋骨、胸椎骨质破坏。

2)转移性肺癌伴肺部空洞5例:内壁多光滑,洞内无内容物,卫星灶较结核以及肺癌少见。空洞结构可为中心性或偏心性,上中下肺叶均可出现。CT增强扫描下,洞壁增强幅度远小于原发性肺癌,洞壁较薄。

3)肺脓肿5例:形成的肺部空洞内壁多光滑,外壁毛糙,洞内多见气液平面,周围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可见渗出影。脓肿形成的空洞多为中心性,且多见于肺下叶,空洞直径较大,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空洞,CT强化不明显,洞壁较厚。典型图像见封四图3,可见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空洞性病变,壁薄、内见液平,病灶周围见片状模糊影。

4)肺结核伴肺部空洞31例:多伴有肺内条索状、斑片状和结节状阴影,空洞形态多呈现不规则状,肺内及空洞壁内可见多发钙化灶,近空洞处胸膜增厚,内外壁较肺癌光滑,内容物少见,周围视野多见卫星灶以及渗出影,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少见。结核空洞多为中心性,CT增强扫描洞壁增强较小,且洞壁较薄,为薄壁空洞,与肺癌显著区别。典型图像见封四图4,可见壁薄,内壁光滑,周围见纤维灶。

5)肺曲霉菌病2例:曲霉菌感染所致肺部空洞,空洞内壁多可见结节球,内壁不光滑,外壁光滑,周围视野可见渗出影,为中心性,肺下叶多见。

2.2 良恶性病变所致空洞CT形态学比较

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外壁分叶或毛糙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所致空洞[82.14%(23/28)比44.74%(17/38),P<0.01)],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周围视野卫星灶较良性病变所致空洞多见[67.88%(19/28)比52.63%(20/38),P<0.05],详见表1。

表1 良恶性病变所致空洞CT形态学比较 例

*:良、恶性病变比较。

2.3 良恶性病变所致空洞的结构和部位比较

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偏心性空洞较良性病变所致空洞多见[(71.43%20/28)比(15.79%6/38),P<0.01],肺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所致肺部空洞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良恶性病变所致空洞的结构和部位比较 例

*:良、恶性病变比较。

2.4 良恶性病变所致空洞测量结果比较

良性病变所致空洞为薄壁空洞,恶性病变所致空洞为厚壁空洞,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壁平均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所致空洞((P<0.01)。CT增强扫描下,恶性病变所致空洞洞壁强化幅度明显强于良性病变(P<0.01),见表3。

表3 良恶性病变所致空洞测量结果比较±s

*:良、恶性病变比较。

3 讨论

空洞病变是肺部基本病变之一,也是肺部常见的病变类型,可有多种不同疾病导致,如结核、肺脓肿、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转移性肺癌等。肺内空洞或者类似空洞透亮影的形成机制包括各种病变导致的肺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或者肺内新生组织由于供血不足或者继发感染而坏死排出,形成肺部病变组织包裹含气空腔所形成的组织空洞[3]。有研究[4]表明:肺部单发空洞较多发空洞多见,而单发空洞既可能是良性病变(如肺脓肿、结核、肺曲霉菌病、结节病等)所导致,也可能有恶性病变(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转移癌、肺淋巴瘤等)导致。肺部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相比,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相差巨大,因此区分良恶性病变是肺部空洞诊断的首要问题,是决定空洞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的先决条件[5]。

影像学检查是肺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基本的重要的辅助检查,对于肺部空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CT技术迅速发展,应用日益广泛,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准直窄、大范围容积扫描、时间分辨率高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肺部疾病的影像学显示具有清晰准确的特点,对肺部疾病的形态学特点描绘更加细致逼真,目前已成为多数肺部复杂疾病的重要诊查手段[5]。空洞形态学分析是利用CT技术研究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肺部空洞的防身诊断学基本手段,技术的进步使得CT从单纯提高形态学信息逐渐发展到可以提高空洞壁血供信息,从多角度发现空洞的病因病理[6]。

最常见的导致肺部空洞形成的疾病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7]。肿瘤组织代谢迅速,对于营养要求较多,血流量丰富,因此肿瘤坏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少血管,而是由于肿块血管受压或者遭到破坏,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后经支气管排除,而形成空洞。有文献[8]报道,肺癌合并肺部空洞的发生率为2%~25%。肺是多数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肺转移癌同样可形成肺部空洞,其可能原因与转移癌血管生成不足,供血缺失有关,不同原发灶的转移癌其肺部空洞形成机制和特点不同,发生率约为5%[9]。本研究23例肺癌合并空洞患者中,组织学分类中腺癌14例,鳞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与以往文献[10]报道肺癌合并空洞多见于鳞癌有所不同。解剖学分类中22例为周围性肺癌,1例为中央型巨大肿块合并有空洞形成。肺癌所致肺部空洞多为偏心厚壁空洞,洞内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外壁粗糙,周围可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以上表现与癌细胞的增生浸润特性有关。在CT增强扫描下,肺癌洞壁增强明显,可能与肿瘤代谢旺盛,血供丰富有关。肺癌合并有感染时,洞内可见有气液平面。

常见的导致肺部空洞的良性疾病多为肺结核、肺脓肿。肺结核空洞的形成是由于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肺组织繁殖,毒力强烈,人体免疫变态反应激烈,肺组织形成较大干酪样病变,而后多形核细胞侵入,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凝固性物质转变为液化状态,经支气管排出,形成含气空洞。肺结核空洞可见多种形态,与其产生机制有关,薄壁空洞与人体抵抗力强以及有效治疗有关,洞壁常由少量坏死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张力性空洞是在薄壁空洞由于引流支气管部分性阻塞形成活瓣的基础上形成;干酪厚壁空洞是由大范围干酪坏死或者结核球形成,其壁有未液化的干酪样病变。本研究所选取的肺结核患者多为单发薄壁空洞,内壁较光滑,外壁偶见毛糙,与病变周围炎症浸润有关,洞内很少有内容物。空洞周围常有斑点、结节、条索影,与结核病灶钙化、纤维化有关,病灶新旧不一,是结核病变的重要特点[11]。肺结核空洞多为中心性,CT增强现象不明显,提示空洞壁血供较少,无增生,这是显著区别于恶性空洞的特点。

肺脓肿空洞是引起肺部空洞的常见良性病变。在醉酒、呕吐等情况下,感染物质坠入支气管,阻塞支气管,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局部组织炎症,继而小血管组织坏死,坏死物质液化形成脓肿,脓肿排出后可形成空洞。急性肺脓肿空洞外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影,且多见气液平面,慢性肺脓肿空洞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12]。本研究选取的病例均为急性肺脓肿空洞,其多为类圆形厚壁空洞,内壁多光滑,洞内可见气液平面,外壁毛糙,周围可见巨大明显的炎症渗出影。空洞较大,为中心性,洞壁厚而CT强化不明显,可与恶性病变区别。

本研究针对良恶性病变所致的肺部空洞从CT形态学、空洞位置、测量结果3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恶性病变空洞外壁粗糙,周围视野多见卫星灶,而良性病变外壁多光滑或有炎性浸润影,卫星灶除结核外少见,这与良恶性病变不同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特点有关,恶性病变增生旺盛,有转移趋势,因此外壁毛糙,可见卫星灶。恶性病变空洞多为厚壁偏心空洞,这与肿瘤生长过快,血供不均有关,血供充足生长迅速,血供较少则萎缩坏死[13]。CT增强扫描是检测组织血供情况的有效方式,恶性病变血供丰富,CT增强明显。因此,空洞外壁及周围情况、空洞壁厚度、偏心与否、CT强化表现对于鉴别良恶性空洞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CT作为肺部疾病的重要影像学辅助检查,对肺部空洞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病因判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空洞外壁及周围情况、空洞壁厚度、偏心与否、CT强化表现均可作为判断肺部空洞良恶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其肺部空洞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判断空洞形成的原发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葛建文,石养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21):84-85.

[2] 张定培.肺部空洞病变的螺旋CT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926-1928.

[3] 余庭山,孟家晓,龙显荣.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价值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1):98-100.

[4] 欧玲,杨四清,骆昌政,等.螺旋CT透明化技术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4):32-34.

[5] 王英姿,王鸿艳.螺旋CT结合高分辨率CT在肺结核空洞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0):941-942.

[6] 宋继龙,郭旺明.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4,7(7):47-49.

[7] 周玉刚,余成洲,刘锡群.64排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与常规胸片肺部体检对病变检出率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4,8(8):1270-1272.

[8] 邱文彪.DR摄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对比[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18-119.

[9] 张庆.418例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诊断方法及良恶性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10] 马恩森,杨志刚,李媛,等.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25(4):903-907.

[11] 贾胜利.低剂量螺旋CT在成人肺结核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2] 穆罕默德艾力·阿巴斯.肺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肺部病变的临床价值[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4.

[13] 张国富.64排螺旋CT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5):99-101.

(责任编辑:钟荣梅)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Spiral CT

WANG Zong-ming,WANG Jing

(DepartmentofRadiology,LuogangDistrict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Guangzhou,Guangzhou51053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spiral CT.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Bas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 in these patients,inclu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avity location and CT measurement results.Results Among the 66 patients,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cavities occurred in 31,lung abscess in 5,lung cancer with cavities in 23,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2,and pulmonary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5.The incidence of eccentric cavities induced by malignant lesions(71.43%,20/2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duced by benign lesions(15.79%,6/38)(P<0.01).Furthermore,malignant lesions resulted in a thicker cavity wall than benign lesions(P<0.01).Moreover,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showed that the enhanced amplitude of cavity wall in malignant lesions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benign lesions(P<0.01).Conclusion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examination for lung disease,CT is valuable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cavities,judgement of etiology,and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The outer wall and surrounding situation of cavities,thickness of cavity wall,eccentricity,and enhanced CT performance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differenc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

pulmonary cavities; spiral CT; diagnostic value

2016-04-23

王宗明(1980—),男,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R814.42

A

1009-8194(2016)10-0065-04

10.13764/j.cnki.lcsy.2016.10.024

猜你喜欢

外壁空洞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壁挂式钢板立表面除锈机 在利旧钢制储罐外壁除锈的应用
空洞的眼神
烧水时烧水壶外壁为何会“出汗”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非能动核电站安全壳外壁下降水膜的稳定性分析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