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改革“深水区”下的中国城乡矛盾

2016-04-12王艳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矛盾城乡农民

王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论改革“深水区”下的中国城乡矛盾

王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使得在改革开放前较简单的城乡差异越发发展为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差异为一体的矛盾丛。造成城乡矛盾及其差异的既有历史的根源,又有现实的依据,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认识上的差别。城乡矛盾的解决需要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摸索,也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城乡矛盾;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城乡差距

所谓城乡矛盾,“即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在收入、劳动、消费、教育、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的矛盾”[1]174。处于改革“深水区”的我国城乡矛盾的发展变化带有强烈的时代特性。

一、当前我国城乡矛盾主要表现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上仇富心理频频发生

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是社会矛盾中的核心的内容之一。改革开放至今,全国至上而下各个阶层奔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宗旨,不断地把国民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然而应该是要让每个人民都能均衡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的今天,农民群体却是这个链条的吃亏环节。改革开放以来见证着城乡“剪刀差”的差距越来越大。自2006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支农惠农政策,但相对于城市居民,相对于“改革利益的受益者”“改革利益的建设者”更符合农民群体的身份。长期以来的与城市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少农民连喊不平,仇富心理严重,更有甚者走入违法犯罪的边缘,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农民工浪潮往内陆折返城乡矛盾转化为城市社会治安矛盾

国家改革开放中国农民工开始产生,城乡劳动力流动“大潮”逐渐形成。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自发形成并最终被社会接受的集体行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陆贫困地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但这种流动是在没有改革户籍制度,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流动机制的情况下发生的,农民工无计划地涌入城市势必在劳资、就业等各种资源与城市居民有所争夺。

(三)文化认识存在偏见城乡之间存在矛盾

这反映在农民工在迫于改善生活水平而进城的情况下,即使身在城市,却在城市中难以立足,难以融入城市,久而久之,这种由认识造成的偏见引起的矛盾,使得农民工进城务工“称为当前中国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最敏感的神经”[2]3。

二、当前城乡矛盾的原因探析

(一)固有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分工的差异造成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

一直以来,城市以社会生产为主要特点,农村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长期以来二者在分工上的强烈反差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的速度严重不均衡,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物质上的落差使得因仇富情绪而发生的社会犯罪现象比比皆是。

(二)城市和农村交界地带模糊城乡结合部的矛盾是时代的产物

在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的同时,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带越来越模糊,复杂的人员构成和利益冲突以及管理重叠带来的矛盾称为当前城乡矛盾的一个焦点。其实,城乡结合部及其问题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必然会出现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从最初的沿海开放城市到内陆的一般城市无不趁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最直接的带来了规模的扩大,于是城市陆续向外延扩展,曾经的城郊与农村界线越来越近,于是就形成了城乡结合部。一方面由于原有秩序的存在,另一方面因发展需要而出台的政策所引起的利益调整使得原有的城乡矛盾在这里更显得顽固和复杂,这可称得上是城乡矛盾的升级版。在城乡结合部,一方面农业基础地位受到动摇,另一方面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就业受到限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子,再者,土地资源利用不高等这些问题都是城乡矛盾的新形式。

(三)国家政策体制的偏颇

一方面,我国历史上实行的“以农养工”政策人为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剪刀差”现象,城乡人民收入差距在此就已露冰山一角。更有甚者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期间,全民炼钢的热潮对农村和农民来说更是一场劫难,一直以来,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国家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农村把人力、物力、财力贡献给城市发展,结果农村更加贫困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城市和农村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下,双方缺乏接触交流,对彼此的状况的认识难以改变,加上国家一直实施的是城市优先完善的态度,久而久之农村越来越成为一块弱势地带。再者,由于知识水平和思想文化的限制,农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意识缺乏,政治参与度很低,理论上和实践上农民维权和利益发声都不完善。

(四)城乡居民对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更是天天壤之别

总体而言,城市居民对教育知识的重视程度比农民高,知识水平亦然,这导致了城乡居民们教育文化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因此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差异也是可见一斑。社会宣传方式和力度欠成熟使得城市居民对农民和农村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带有偏见,认为农村就是脏、乱、差,粗、俗、野也自然而然的是农民的代名词。这种认识心理上的差异是城乡矛盾的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双方始终无法平等地看待彼此,城乡之间心理上存在巨大的矛盾。

三、当前化解城乡矛盾的对策

可以说,造成城乡矛盾及其差异的既有历史的根源,又有现实的依据,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认识上的差别。正因如此,城乡矛盾的化解成为当前一个棘手的问题,城乡矛盾的存在不容忽视。综合分析当前城乡矛盾及其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化解城乡矛盾:

(一)发展生产力促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

归根结底,自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继续坚持发展生产力,在城乡矛盾这个问题上则更应该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既有赖于农民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外界资源的支援,既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也要动员全社会以各种形式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形成以城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依赖于国家政策解决城乡矛盾

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所引发的城乡之间的矛盾为例,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弱化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扩大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和资格。长期以来国家决策层也意识到户籍管理制度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陆续地开始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然而,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一定要稳妥进行,决不能在短期内全面放开城乡户籍管理。目前选择在中小城市进行户籍管理改革试点,是理智、可行的,但也要稳妥部署,逐步展开。另一方面,鼓励号召社会各阶层积极投资,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模式举办民工子弟学校,并不断提高民办学校教师质量,以此增强农民工对民办学校的“吸附力”,从而解决公办学校不能完全容纳所有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矛盾。

(三)完善和保障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

要加强农民的自己组织能力,如成立农村发展协会、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网络,使农民的利益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抓好城乡利益问题的处理,及时听取农民的心声,化解农民群体的矛盾,尤其是要抓好信访“热点”问题的处理。

(四)建立和完善公平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均等化和机会均等化

城乡矛盾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顽固性就改革现状而言,就是城乡之间缺乏改革成果共享机制,所以在城乡之间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公平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规则公平机制;全体社会成员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公平机制。在这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规则制度保障,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大教育投入,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提高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农村教育硬件设施,不断匹配与城市齐平的教学设备设施。要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匹配更多优秀的教学人员投身到农村教育中去。第二,在“低水平、多层次、广覆盖”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扩大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把更多的农民纳入到医疗保险体系内,全民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放低农村医师的门槛,拓宽农村医疗资金的筹集渠道,完善农村医疗资金的管理体系,让农民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无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第三,加大对农村文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动农民积极地开展文娱项目,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缩小城乡之间的文明程度差距。

目前,农业依然保持着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的攻坚阶段,要打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仍然要继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的原则,同理,城乡矛盾的化解也应该遵循着这条原则,在处理城乡矛盾时,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决策制度的指导,另一方面更要在现实的矛盾解决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四、结语

改革“深水区”下的城乡矛盾更具复杂性,牵涉的利益主体广泛,隐藏的危机深刻,是五个统筹中一根难啃的骨头。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一直都在进步,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如2006年国家取消了束缚了中国农民2600多年的农业税,不仅给农民减轻了负担,更昭示着我们国家对改善农村状况、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定决心;省直管县改革尤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的提出以及试点,减少了干部的干预,是国家对县及其以下乡镇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乡镇农村政府人员的办事效率,有利于维护基层人民的权益,也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矛盾的努力;再者,2015年10月下发的关于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更是对消除城乡差异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家的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暗示接下来统筹城乡发展、化解城乡矛盾有一个光亮的前途,我们看到了改革“深水区”下的城乡矛盾顽疾种种,但我们从国家种种政策和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更嗅出了成功的芳香。

[1] 刘小敏.社会矛盾凸显期和谐社会建设研究[M].广东: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 刘小敏.流动人口学[M].广东: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 韩康.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风险:城乡矛盾内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 (3).

[4] 李文华,谷丽新,王全福.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城乡矛盾及其破解[J].市场透视,2008 (6).

[5] 林建设. 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文献综述[J]. 地方财政研究,2011 (5).

[6] 潘小刚. 试论城乡矛盾与政治稳定[J]. 文史博览,2005 (14).

[7]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乐知]

A brief analysis about China’s urban and rural conflicts under the Reform in “deep water area”

Wang Yanfang

(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

With the reform deepening, Reform has entered a crucial period and “Depth water area”,which makes the simpl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develop into a “conflicts bundle”of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 and life differences.The causes of the conflict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both historical roots,and realistic basis,not objective reasons,but also the differences of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The Solution of conflict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need both practical explo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top-level design,and improvementof the top-level design during practical explorati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migrant worker; the rural-urban fringe zone;the urban-rural gap

2016-02-26

王艳芳(1990- ),女,江西赣州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A

1671-8127(2016)03-0026-03

猜你喜欢

矛盾城乡农民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