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昌邑市纺织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2016-04-12刘纪营

山东纺织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昌邑市昌邑纺织业

刘纪营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53)

山东昌邑市纺织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刘纪营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53)

山东省昌邑产业优势较为明显。昌邑纺织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内外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整个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昌邑纺织业集群式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而如何有效利用内外因素,促进集群发展则成了集群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昌邑纺织业集群;竞争优势;品牌战略

早在康熙年间,祖籍昌邑的李煦任“苏州织造”,将南方先进的纺织技术、经验带回昌邑。良好的丝织传统成为建国后昌邑纺织业坚实的发展基础。上世纪80年代“鲁棉一号”的研制成功使山东成为产棉大省,昌邑也顺理成章开始大上纺织、印染,乡镇企业带头做起外贸加工。2000年起,昌邑印染业进入调整赶超阶段。2002年底,昌邑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选为“中国印染名城”。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全国28个纺织试点集群进行表彰,潍坊昌邑市获得“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称号,是潍坊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近年来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从根本上改变了昌邑市的农村经济结构,形成了丝绸、纺织印染、服装加工多门类多产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大纺织”工业格局,纺织业成为昌邑的工业支柱产业,昌邑也成为江北最重要的纺织基地,成为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品牌50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被誉为“中国丝绸之乡”。下面就从昌邑的地理特征、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典型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等几方面分析一下昌邑市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

一、地理特征

昌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之滨,莱州湾畔,东与烟台、青岛毗邻,西与风筝之都潍坊接壤,北依渤海湾,南靠齐鲁第一大水库—峡山水库,潍河与胶莱河并行贯穿昌邑南北,滋润着百万亩良田。市域纵长横窄中若蜂腰,属环“渤海经济圈”。昌邑交通便捷顺畅,六条横贯齐鲁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穿越境内,给昌邑的商贸经济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区位条件

1.地理环境优越

昌邑地理环境优越,棉花、桑蚕资源丰富,为昌邑发展纺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位于昌邑城北的昌邑钱清纺织原料市场是全国性纺织原料基地,来自五湖四海的纺织业客商常年驻扎该市场,其每天的价格行情直接通过钱清行情网站和价格快讯指导全国行业价格走势。

2.生产工艺先进

昌邑印染企业为拓宽市场以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要求,集群内各企业纷纷成立科研部门,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多个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市级科研单位,每年开发的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雅风”牌、“潍柳”牌面料等被评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

3.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

纺织产业作为昌邑市的传统产业之一,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规模、科技水平、产品档次、开发能力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已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及后整理、丝绸、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等门类完整的产业链, 2010年11月该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

4.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如今的昌邑工业园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和城市融合互动,在产业升级中实现城市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延伸,不断吸引领先企业入驻、吸引高精尖人才集聚,努力建成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示范平台,为一些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产业结构

1.昌邑产业优势较为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后,昌邑通过实施“百千万”规模企业的发展工程和企业集团化的战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改造,现基本形成了纺织、印染为主体的十大产业;其北部乡镇重整祖业,一批批镇办、村办、个体纺织印染业遍布昌北地区,后官印染、大富集团、昌进集团、金丝达集团等纺织企业集团都已挤身于中国著名纺织企业行列。到目前为止,昌邑市共有纺织企业1867户,从业人员6.3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6家,实现总产值349亿元,纺织产业已成为昌邑市的支柱产业。

2.昌邑印染业又是纺织业中的主要产业

全市现有印染企业41个,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2家,资产总额15.6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15000人,多数设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据纺织工业协会资料统计,昌邑市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产品内销市场覆盖率达到6.5%,产品出口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4.5%。作为以装饰类印染布为主的印染基地,印花布的生产是昌邑产品结构的一大特点。以昌邑印染企业最为集中的柳疃镇为例,当地印染骨干企业大富、青阜、后官等大部分都是印花为主的企业。全镇纺织印染企业157家,织机2500台,印染后整理设备500台(套),从业人员近1万人。

四、典型企业

近几年昌邑市加快建设纺织工业园区,每个园区内都有几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大企业起带动作用。除了市区纺织工业园、昌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工业园之外,还有饮马镇纺织工业园、柳疃镇纺织工业园。2000年柳疃镇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就有四处:昌进织造有限公司、大富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后官集团、山东青阜集团。下面以昌邑家宜巾被有限公司、昌邑华达织造有限公司为例,简单说明一下其生产规模及效益情况。

昌邑家宜巾被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巾被行业重点企业,年生产能力折纱1500吨,是“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全国出口商品质量稳定企业”,“山东名牌”产品生产厂家,产品全部出口,80%销往日本,其余销往美国、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1亿元,其中自营出口9000万元。

昌邑华达织造有限公司是集纺织、印染、床品加工为一体的纺织企业集团,下辖一个纺织织造工厂,两个印花工厂,一个染色工厂,一个床品加工工厂。拥有员工1000人,印花生产线8条,包括两条平网印花线。主要生产各种坯布、印花布、及各种床品。公司的高活性印染技术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2008年创下了年销售额7亿元的历史最好纪录。

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昌邑纺织业集群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个集群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群内企业缺乏合作

由于各企业的业务经营多以外贸加工为主,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现象,因此相互之间长期缺乏相互信任与合作,存在各自为政、乱序竞争的现象。

2.企业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弱

群内多数企业仅仅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与科研单位之间合作不够密切,适应市场的设计能力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3.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行业性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软件开发力量薄弱,电子商务起步慢,信息化普及率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4.高水平专业人才短缺

很多印花厂都出现用工荒,纺织、印染产业最缺人,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高水平专业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了生产、工作效率和技术创新的进程。

5.缺少自己的品牌

虽然昌邑市纺织印染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多数企业脱胎于家庭式小作坊,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产品附加值低,限制了纺织印染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6.国际化程度不高

昌邑市目前形成的纺织业集群虽然都有一定的出口贸易,但是整体国际化程度不高。随着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昌邑的纺织业要真正显示竞争优势就应该积极“走出去”。

六、该集群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昌邑纺织业集群式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而如何有效利用内外因素促进集群发展则成了集群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1.良好的政策、健全的机制能促进产业集聚,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

因此要按照规模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的原则,建立更多的工业园区,并制定相关的土地、招商、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2.利用外部机会来克服内部的劣势,从而挖掘集群新的竞争优势

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走国际化道路,实施国际化战略,发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3.尽可能减少内部劣势,并且回避外部威胁

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制,是昌邑纺织业集群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实施品牌战略

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昌邑纺织业集群要加大力度,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产品真正成为“质、价、牌”都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1]李新春.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资源获取能力与创造[J].学术研究,2002;(7).

[2]陈晓红,杨怀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任寿根. 新兴产业集群与制度分割[J]. 管理世界,2004;(2).

F427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1.021

刘纪营(1968-),男,山东日照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

猜你喜欢

昌邑市昌邑纺织业
昌邑市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纺织业觅路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大督导促进大提升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
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