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近期研究

2016-04-08艾奇俊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期

摘 要: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06年到2012年间云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并对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和云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耗能做了想关性分析,两者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可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有助于经济保持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单位生产总值耗能;全要素增长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单位生产总值耗能(Total Energy Consumption/GDP,)反映了能源的使用效率,通常定义为每万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它的单位是:吨标准煤/万元。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缩写为TFP)则是指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等开发利用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般被视为技术进步的指标。

技术进步看似会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从而使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降低。但考虑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来源的技术进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且充满不确定因素,国民经济的产出和增长也是多部门、多层次的,同一部门间对生产技术的运用也是千差万别,导致其生产耗能也不尽相同,所以上述猜想不一定匹配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

就云南省近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而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两个指标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呢?本文对云南省2006-2012年间的这两个指标做相关性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描述。

一、变量及其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云南省当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ECpUG,意即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RP),定义为当年云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比当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即TEC/GRP。其中TEC是云南省当年能源消费总量,它包含了煤、石油、天然气以及一、二次电的成分,为了便于处理,将这些能源消费都折合成标准煤单位。这样,另外,为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还需要用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数据。本文劳动投入采取各年年末就业人员总量,资本投入采用云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以上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13》,所有涉及的产出均平减为2012年价格。

二、模型及输出结果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云南省2006年至2012年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关系并不显著。

2009年云南省的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同方向下降趋势。两者间的这种正相关特性并不是无迹可寻,工业化对于能耗的影响,可以从冯飞和扬建龙在《2006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找到一些线索。该书认为这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工业化的推进伴随着单位生产总值耗能的上升,同时工业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还会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工业化是能源消费高速增长的原因,也造成了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与全要素生产率同方向上升。反之,去工业化,有时候就会导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方向下降。对照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2009年国家下达给云南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非常重,在全国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中排名第五,有1708.01万吨标准煤,涉及10个工业行业、165家企业、273座装置(生产线),覆盖了13个州(市)和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具体任务分别为炼铁200.3万吨、炼钢15万吨、焦炭681万吨、铁合金5.22万吨、电石1.25万吨、铜冶炼7.44万吨、铅冶炼7万吨、锌冶炼0.8万吨、水泥789万吨、造纸1万吨。其中,云南原材料企业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力,炼铁、焦炭、铜冶炼、铅冶炼、水泥等5个行业任务量占全国比例较大。

三、结论和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近年的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研究同时也显示,短期内去工业化在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下降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云南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期间,全要素生产率一度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同步下降,随着新型集约型产业产能逐步替代粗放型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耗能继续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又会再次上升。这是因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相比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长期而言,能源消耗较高,单位生产总值耗能相对较大。

从上述结论出发,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市场化、城市化、人力资本积累,使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增加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

第二,调整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淘汰其中的落后产业、产能,上马新型集约型产业、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国民经济能保证长期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在总产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能够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并且降低第二产业调整阶段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2):17-24.

[2]冯飞,杨建龙.中国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63-69.

[3]云南省统计年鉴,2013.

作者简介:艾奇俊,男,汉族,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