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邮于史 史以邮显
——以邮票作为历史题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6-04-08张永梅

名师在线 2016年2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郑和邮票

张永梅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一中学,山东青岛 266100)

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知识课。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它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历史教材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爱国主义史实。如何利用历史题材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早已摆在了我们历史教师的面前。我在多年的集邮中发现:为数众多的邮品恰恰是历史教学中一种极好的教具。那么,可不可以将史邮结合起来,利用邮票中的历史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邮票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它涉及诸多历史方面的内容。每当打开精心收藏的邮册,犹如翻阅一幅幅优美的历史画卷。它再现了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展示了我们的经济、科技、文学、艺术在世界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可谓“方寸见世界”,“方寸见历史”。

不仅如此,邮票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鲜美、活泼的画面不仅生动地反映出有关历史知识,而且还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更易于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爱国热情。在当前初中历史作为考试科目的时候,用邮票感染他们,往往会收到单纯背诵史实所不及的效果,更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做到寓邮于史,史以邮显,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现仅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适时适度利用邮票作为教具

1.以历史人物激发责任感

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无数仁人志士、领袖人物和文人墨客。有“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舍己为人传道艺”的鉴真;“未敢忘危负年华”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追求天下大同的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和事迹也是屡见不鲜。在讲到相关人物及事迹时,通过展示邮票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和享受,激发兴趣,带着一颗求知的心去细读课本,解答自己内心的疑惑。惑之不解,教师再作必要的补充。由此展开的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不断探索、解答内心疑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过程,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其“敢为天下先,开眼看世界”之举更是意义深远。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两枚邮票,第一枚是“林则徐”的人物画像,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做人物介绍,由此讲到他的伟大事迹——虎门销烟。然后,再展示第二枚邮票:虎门销烟。对于虎门销烟的详细经过,学生了解不多,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根据画面作必要的补充讲解。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经过教师层层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明确: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揭开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序幕?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一位民族英雄?在巩固阶段,由学生回答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加深印象。

2.以历史成就激发自豪感

很多邮票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世界领先成就,如:观为叹绝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雕塑艺术的瑰宝秦陵兵马俑以及世界丝织艺术的珍品马王堆汉墓帛画,等等。在结合邮票讲述这些历史知识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或以老师讲述为主,或让学生自由发言,或结合邮票指出命题,规定讨论范围,让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讲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时,我以《我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看到了什么》为题,组织学生在传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四枚邮票之后,根据课本知识及邮票所展示的画面,让学生回答了下列问题:秦朝是怎样建立的,又是怎样巩固其政权的?秦朝的军事力量及秦朝雕刻艺术的水平怎样?由学生分组讲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重要总结以下几点:秦王朝是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战兼灭六国之后而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图案中浩浩荡荡、威武雄壮的整齐庞大的军容,正是反映了秦王朝之所以能完成全国统一的军事实力及当时的战争形式和军人的形象。接着,进而指出从艺术上讲,它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颗明珠,是我们祖先艺术才智的结晶,像这样大规模的雕塑群像,目前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以历史事件激发爱国意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孕育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还演绎出很多体现强烈爱国主义气息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众多的邮票也涉及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抓住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人文情怀、爱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远航史上的首创,是中国人民征服海洋的壮举。它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当时在天文地理知识、航海经验、造船技术和导航设备的水平以及大明王朝繁荣富足的国力。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选用了《郑和下西洋》的四枚邮票。课堂上,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第一枚《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分析了图案所塑造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形象,用文学性语言加以描述:他头戴内史乌纱,身穿绣蟒官服,手持航海海图,凝神远望,神态坚毅,英武谦和。背景是乌云翻卷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飞翔于海面上的海燕,以及乘风破浪的船队。整幅画面把这位航海家的形象和远航的艰险,表达得淋漓尽致。然后,讲述了画面上没有也不可能表现的有关史实,进一步深化了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接着,展示了其他三枚邮票:《和平的使者》《贸易和文化交流》和《航海史上的壮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叙述郑和所到之处出现的热烈场景。教师再加以补充:这三枚邮票分别展现了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着游船、群众载歌载舞的欢迎场面;郑和船队到达阿丹进行海上丝绸贸易的情景;郑和船队圆满完成任务后和东非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文字及插图进一步综合归纳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念、具备的条件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合理合时使用邮票组织活动

除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以外,还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了邮史兴趣小组——《邮票上的历史故事》。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编集邮专题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并有效延续了课堂进行的爱国教育。其中的专题邮展活动最为成功。这几年,我尝试着组织了一系列史邮结合的邮票专题展:“盛唐的风采”“文学奇葩——中国古典名著”“盛开的紫荆幽莲——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石壁上的美——灿烂的石窟艺术”“瓷都之国”“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和“凝固的艺术——古代建筑”等。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曾以“世界之最”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邮展。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各朝各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经济科技文化成就,找出有关邮票。从远古到氏族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按时间先后顺序将邮票排列起来,并附上文字说明。从查找历史资料到收集历史邮票,从顺序编排到文字说明,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历史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了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和为国争光的热忱。

通过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颂扬我国人民的抗争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方面。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百余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无不争先恐后地以各种手段毁我主权、掠我财富、戮我同胞,中国人民受尽了欺凌和侮辱。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段历史,结合邮票,曾以“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斗志”“百年沧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为题组织过几次邮展,并经行了小型讨论会。通过这些活动,宣扬了我中华民族富于反抗精神的革命传统,真正理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努力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结 语

自从将邮票用于历史教学中,得到了校内老师的赞同,特别是所教过的学生很快都喜欢上了我的历史课。有的学生由此开始对集邮产生了兴趣,我与他们由师生变成了邮友。从课堂提问、单元检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来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而且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其他教具可以使用,邮票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能用得太“滥”,要抓住时机,适时适度适量地使用。在备课时,要积极发动全体学生搜集有关邮票及历史材料,让他们参与老师的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地学,教师则充当一名导演。在运用此种方法时,尤其应注意寻找邮与史两者的结合点,将二者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恰如其分,不致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生硬感。

基于以上体会,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坚持走好这条路,边实践边摸索,走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历史教学道路,并努力向其他学科扩展。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郑和邮票
虎门销烟
《邮票上的西游》——邮票珍藏册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邮票被谁拿走了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邮票上的“三月三”
原创音乐剧《虎门销烟》的人物造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