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与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探究

2016-04-08

高教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

蔺 宁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8)



大数据与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探究

蔺宁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8)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大数据时代审计学科发展的新特点,结合当前高职审计教学中出现的难题,以审计计划的制定为例,设计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课程设计场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期对当前的高职审计课程的信息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审计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强劲发展的机遇,国家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高素质、高技术性人才培养”,看上去只有短短几个字的变化,却折射出政策出台背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期待,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生产一线能执行操作的人员,还要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技术或管理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适应学生需求,有强烈时代感而又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大数据(Big Data)[1]是2012年引入我国的名词,是指无法在可控范围里用传统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挖掘、获取、分析和管理的数据集合。该技术遵循的逻辑规律是:凡事都会体现一定的特征,当特征以数字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就可以运用各类数理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和分析,描绘该组数据的特征,如果样本的选择是有代表性的,还能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特征和趋势。

审计实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窘迫局面,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进行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先后出现案例教学法、审计软件模拟法等,但学生的反馈结果表明,学生对审计课程的满意度与教师的努力投入不显著。笔者思考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审计学的层次有关,与会计相比,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从低到高的层次递进明显,而审计的层次较高,不仅要求精通财务,而且要具备组织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显然是高标准要求。二是有价值的审计案例的来源匮乏,实践材料少。审计是需要有相当数量的案例支持才有可能讲授的课程,否则只剩下干巴巴的审计准则条文。而适合师生互动、能涵盖5-7个主要知识点、面向所有学生开放的公司案例少之又少。现实中的审计案例(包括审计软件中的公司案例)大多有3个左右知识点,没有体现综合性,过度地强调了操作层面的单一技能,是审计学科的自我矮化,不利于审计的健康发展。

如果运用大数据思维,运用互联网技术,重新审视审计方法的改革,笔者发现可以尝试将大数据与审计教学“联姻”,在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方法的实践等多方面实现两者的融合,不失为解决当前审计难教的有效途径。

二、大数据应用于高职审计教学的可能性

审计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审计基本理论,使得学生掌握基本审计方法,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能运用审计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面对审计项目能清楚地描绘审计工作流程和各阶段的内容,能综合运用审计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具有审核能力和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审计作为一门学科,就审计技术而言,先后经历了详细审计、抽样审计。其中,在抽样审计中,“依据抽样的标准,又先后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抽样和电子计算机辅助抽样等”[2]。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是指审计的基础在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内控好,抽样数量少,内控失控或不好,抽样数量多甚至是全部抽样;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抽样是依据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价,如果经过风险评价,某些领域或业务属于高风险区域,则抽样数量应增加,反之,某些领域或业务属于低风险区域,则抽样数量应减少;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抽样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财务、业务、法律等各方面的系统做接口,导入到审计系统中,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实现精准定位的抽样,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离不开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对海量数量进行分析时,传统的审计方法显然不合时宜,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管理越来越向在现实和未来维度上相向而行。简言之,未来维度上要求企业做好战略管理,明确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战略目标,在现实维度上,企业要围绕战略目标,将目标逐层分解,变成可实现的企业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从审计的对象上看,可以分成财务和业务两大类,审计的作用在于洞悉财务和业务数据,通过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比对,还原业务活动的原貌,依据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再判断,从而提出审计意见。通过以上分析和综述,在企业管理制度化的今天,审计与大数据是形影不离的,因为制度化的落实在于将各项制度表单化,而表单化的执行必然是信息化,这样基础上的审计有权限将各业务(包括财务系统)全部纳入审计的范围,做到财务、业务全覆盖,在数据之间探究审计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利于审计的监督职能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应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应结合实际,让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能借助信息技术等全方位地展示审计方法的运用,结合公开的公司案例使学生亲身体验审计的过程,案例中应有针对性“埋藏”若干难易程度不等的问题点,激发学生用于探索的好奇心等。尤其是在今天,审计已经进入大数据阶段,通过大数据搭建的审计信息平台,审计人员已经实现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审计思路是通过分析审计信息平台中的财务业务数据,找到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或业务,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能自动跟踪业务的凭证,结合现场审计对质疑的地方进行再验证,这就是当前流行的审计思路。

三、大数据应用于高职审计教学的实践

在审计教学实践中,笔者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审计计划的制定为例加以说明。

审计计划对于审计工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实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财务状况的分析、审计重点和难点的提出等均体现在审计计划中,审计计划制定工作量是整个审计工作的一半,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 因此,审计计划一般是审计组长亲自编制。

传统审计教学中,教师无法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审计计划制定应关注哪些方面,即便强调审计计划很重要,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审计教材上则千篇一律摘抄审计准则上的条文,罗列了审计计划的要素等,学生看后更没什么感觉,甚至由于文字冗长而产生审美疲劳。如果将大数据作为有用的审计工作运用于教学中,则教学设计如下所示:

通过实践,教师发现良好的活动设计确实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随机分组“摆桌椅”开始,学生就迅速进入情境,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在活动一“了解A企业”中,笔者设计了简单的网上搜索任务,并通过竞赛,制定“先来先得”的参与政策,鼓励所有组的学生都进来,而口头的表达能力则锻炼学生的概况能力。在评价环节,教师当场统计类似答案选项的数量和比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数据的应用。随后公布的参考答案是最后解开谜底的环节,将本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关心的还是本组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否一致,能拿到多少分。教师在此环节还是以鼓励为主,能参与的小组均有基本分,表现好的小组有加分。本环节也可以通过运行软件,让计算机自动判断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相似度,然后给出得分,这样学生感觉会更公平。

随后的小组总结非常有必要,因为案例教学中教师非常担心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记住的永远是案例中的点,那不是教育的初衷,案例教学的本质应该是通过案例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将相关的知识点连成面,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师有必要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从案例涉及到的几个点进行理论上的提高和总结,帮助学生全面认识。

高职审计课程“审计计划制定”课堂设计表

(二)在活动二“了解A公司财务状况”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搜索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行业比较,这是会计专业必须掌握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学生往往能找到财务数据,但对分析无从下手,因此部分学生又开始自学财务分析的内容,比如流动指标怎么看就算好?他们发现:与行业指标相比,不同行业间的差异较大,学生会反思上个阶段,了解企业所处行业非常有价值,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行业间的财务比率不具有可比性。另外,通过让学生跟踪A公司十年的财务数据,对趋势分析有了深刻了解,加之画出趋势分析图,学生很容易找到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拐点”,这些拐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有时和经济大环境有关,笔者会引导学生进一步跟踪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动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发展。该活动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学生能借助网站给出的财务数据和比率,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能清晰、简明地向大家阐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能了解大数据如何应用于财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三)在活动三“确定A公司重点审计领域”中,笔者设计了利用活动二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变动趋势或财务比例变动较大的异常值进行重点关注。由于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有关它的新闻等以大数据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记录下来,因此笔者设计让学生查找A公司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和重大事件,包括人事变动、资产出售或购入、新业务的开展,甚至同行的评价意见,指导学生将这些记录加以分类、整理,甄选出有价值的业务,对活动二中“财务状况分析”进行印证或补充。通过查阅审计报告,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审计报告从整体上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

在活动三中,如果在真实的审计环境下,其分析内容还可以往下追查。如果是社会审计,审计组织由权限接入财务系统,对初步选定的审计领域或业务环节抽取样本,追查到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从而实现非现场审计;当然证据还不充分,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补充证据或到现场进行核实;如果是国家审计或内部审计,则审计范围的权限会更大,根据审计的要求,应不受限制地获取各种与审计相关的资料,换句话说,如果被审计单位有业务系统,理论上讲审计组织都可以要求单位接入到审计系统,做到业务的全覆盖。该追查业务环节在课堂上虽然无法实现,但教师应将这一事实告诉学生,给学生完整的审计过程的概念。

最后的环节是教师的总结和提炼,应该从整个案例出发,按照系统化思想,将相关的知识点(某些已固化到案例中,另外一些需教师引申讲授)编制成网和流程图,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探究永无止境,”[3]必须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像一个魔术师,将教学内容浑然不觉地融入到学生活动当中。

(责任编辑:蒋国平)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90-92.

[2]汪寿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20-22.

[3]齐兴利,郭云辉:审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10-11.

Big Data and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Audit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N Ning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 10201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dit discipline in the big data era,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audit teaching,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dit plan as an example,design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pplied in classroom teaching,and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big data;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udit course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2013年立项课题:高职工学结合财经类课程教学实施与控制研究,项目负责人:高慧云,(2013-206);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2014年度科研课题: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和实施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蔺宁,(CIECT-A1423)。

收稿日期:2015-11-12修稿日期:2015-11-30

作者简介:蔺宁(1973-),女,河北磁县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审计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1-0043-04

猜你喜欢

大数据高职院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