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舒小说中的理智与情感

2016-04-07赵凌澜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亦舒言情理性

摘 要:在言情小说家们的笔下,爱情是写不完的。爱比生命更富有意义,爱包容了生命。在爱开始的那一刻,一瞬间的心灵相通便改变了人生。作家自身的内涵的多样性会决定了爱情小说的复杂格局,同时也成为作家们多角度阐释的渠道。亦舒写尽了平凡而又普通地把生命表现到极致的人,不再编织美丽的花环,不再塑造离现实生活的人很遥远的的爱神。她字里行间透露一份深情的共同期许,一份人道主义的守护,一份叫人理性的思考和抉择

关键词:亦舒;言情;理性;现实

1 现实的爱情

亦舒描写过许多形形色色缠绵美丽的爱情故事。但她并没有被爱情表面的纯真浪漫所迷惑,也没有过多专注于表现现代人寻求纯真爱情的理想色彩。她是努力揭示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内涵。她作品中透露出最基本的思考就是——怀疑世间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在小说中不难看出,亦舒总是认为婚姻和爱情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她曾经说过:“我根本是非常怀疑爱情这回事的。写小说是写小说,生活是生活,日日挤着轮渡去上班,打着呵欠,穿着球鞋、牛仔裤。生活在爱情小说中……那简直是悲惨的,幸亏能够把两者分开。”亦舒甚至借作品人物之口,坦率地表達对爱情的看法:“爱情是一份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万幸。”

亦舒不会写现代童话故事,更不会沿袭“灰姑娘”的模式爱情。亦舒的爱情故事总是让男女主人公历经几番感情波折、矛盾冲撞,然后爱情不断深化,等眼看就要走到幸福彼岸时,结果切分道扬镳,总是难以摘取美满婚姻的果实。仿若《寂寞心灵俱乐部》的岑诺芹和李中孚,在茫茫人海中惺惺相惜,李中孚玫瑰花与钻戒已经奉给岑诺芹,但两人还是没能走进婚姻殿堂,岑诺芹只得疲惫地远走他乡。在《决不是爱》中有这么一句:恋爱应该发生在枫丹白露的草地上,不像时间人人都有。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在亦舒的小说里是找不到的。亦舒会在文字中时不时嘲讽爱情的圣洁和忠贞不渝,从引导读者对婚姻爱情的思考:爱情是虚幻而不可捉摸的,山盟海誓也经不起长久打击。激情一旦过去便会烟消云散,生活实际的一切都经不起产米油盐的考验。可以说,亦舒的小说没有让读者沉溺于虚幻的、易破碎的爱情,而是以严肃、冷酷而又现实的态度揭示了爱情的前提与本质。

2 商品经济下的婚恋

亦舒的小说可谓是带刺伤人的玫瑰,而非艳丽含剧毒的曼陀罗。她取材情感纠葛,生活琐事但却没有低级趣味之类的色情渲染。亦舒把商品经济下充满欲望的都市和形形色色的任务结合得天衣无缝,小说画面流溢着都市与情感之间的混合气息。

50年代的香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融合中西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的自由港。虽然思想仍深深受到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思想体系早经松动,一面也呼吸着西方文化的新鲜空气思想比较活跃前卫。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人的领导,香港成为一个物欲横流、人流混杂、金钱万能的洋场。4岁就移居香港的亦舒对这样的社会是深有体会的,在她眼中,香港社会人人自私、个个钻营、惟利是图、冷酷无情。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及金钱至上的观念吞噬了爱情的神圣和美好。这都使爱情降格为金钱、物质利益的奴隶。

根据小说世界的描绘,在这个社会中物质利益是最诱惑人的。财产权势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为了面包,人们不择手段出卖良心出卖身体,等到他们拥有金钱后却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快乐和满足。最终他们陷入寂寞空虚和仅存肉欲的腐朽生活中。基于此种社会背景,亦舒不再美化现实,也不再粉饰生活,而是理性冷静地反思现实,用客观的笔触描写商业思潮冲击下的爱情。

这是一种集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于一体的婚恋哲学:执着于理想爱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追求两情相悦不能否认物质基础。女性不用回避来自家庭之外的情感诱惑,也无须忏悔内心世界的波起浪伏,男性无法干涉她们独立的生活节奏,一切都是发乎情止乎理,任凭情感自由发展,甚至可以用金钱物质来补偿感情损失。可见,亦舒对爱情婚姻的思考是带有浓厚的现代气息的。

新时代像感情提出更具挑战性与更尖锐的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都市女性不只需要练就火眼金睛,更要学会在繁世中自怜、自珍、自卫、自强。亦舒通过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告诉读者,爱情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而真正的男女平等在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像《流金岁月》、《天堂一样》、《一个复杂的故事》等亦舒都以塑造了很多自强的女性形象。作品向我们昭示着这样的道理: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之地,方能如鱼得水,自由驰骋,无拘无束,享受人生。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爱情市场,亦舒塑造了朱锁锁、蒋楠孙、亮佳、花解语等物质超越爱情的女性。《流金岁月》里中学毕业投入社会的朱锁锁,在红尘中起伏,凭着才智和相貌很快发达。懂得利用自己身体和外貌本钱的朱锁锁,经过几段婚恋很快从一个贫穷孤女挤进了上流社会。亦舒小说里的女性在婚恋问题上,总可以坦然面对婚恋的得失。对于失败婚恋,都是拿出十足的勇气承来承担。而不是沉湎于往昔的快乐,也不是在面前的痛苦耗尽生命火花,更不是用泪水和轻生来换取对方勉强廉价的同情和冷悯。亦舒在小说的思考也显示出强烈的现代色彩,女性过分期盼从男性身上寻找到天长日久的爱情,更不能奢求完全依赖,美满婚姻也不能只建立在相互倾慕基础上。

3 婚恋的思考抉择

在亦舒看来,婚恋应该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具体为物质和精神平等两个方面,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沦为弃妇。在《喜宝》的家明,自己深爱的是老板勖存姿的情人喜宝,却扼杀自己的爱情,甘于忍气吞声娶勖存姿之女勖聪慧。从中可以看出爱情大多是经不起考验的。《流金岁月》蒋家家道中落,蒋南孙的男友遗弃所有的海誓山盟,可见章仁安唯利是图的市侩本质。

《我的前半生》中,亦舒对婚姻观有更深刻的阐发:结婚十三年的涓生自己行差踏错,移情别恋要与子君离婚,不顾多年情谊,立即就赶妻子出家门,还托词说不能影响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夫妻婚变,十三年恩爱毁于一旦,一阵失态后就异常冷静。十来年年恩爱固然是真,但是如果丈夫不再爱她,却还要死皮赖脸,维持婚姻假象。这种虚伪的爱情更令她深感耻辱,因此,她宁可选择潇洒离去。

子君与涓生年来共建起美好的家庭,却被涓生一句“我要离婚”顷刻间炸得烟消云散,爱的大厦一旦倒塌,恩爱夫妻就成了陌路人,做惯贤妻良母的子君不得不心有余悸地走出狭小的家庭圈子,面对严峻的现实生活,从一次次艰难的求职经历中体验到生存的艰辛、奔波的劳累,同时也得到锻炼,成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能够在社会上独挡一面的坚强女性。子君的成功又一次证明离婚并不可怕。

亦舒的小说让女性感染了现代意识,特别是在《我的前半生》向我们展示了现代娜拉出走以后的命运。实际上不暗暗道明了女性的出路问题:婚恋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女性要独立不应该成为家庭牢笼中的小鸟。女性更不应该成为男性的附庸品,让人想丢就丢,想弃就弃。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的经历能力,同时学会自我谋生、自我保护,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很显然,这是一般言情小说不能达到的思想深度。

参考文献

[1]《亦舒 谈爱情 寂寞 恋爱 贴吧》爱情篇 http://tieba.baidu.com/p/252796963

[2]亦舒:《玫瑰的故事》第一部分 玫瑰篇 新世界出版社 2007年5月出版

[3]贾丽萍:《女性视角:从婚恋到社会现实——亦舒的小说世界》 华文文学 2003.2 第13期

作者简介

赵凌澜(1992—),女,仡佬族,贵州遵义,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猜你喜欢

亦舒言情理性
“言情”的概念史和“言情”故事的特征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写给失踪者的信》获言情作协大奖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上海沦陷时期“小姐作家”的言情叙事研究
我看亦舒小说中的小资女性文学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独家星劫》首发记者招待会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