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麻竹废弃物在麻竹林下套种竹荪技术*

2016-04-06郑荣周王晓斌谢锦忠杨文英吕玉奎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竹荪荣昌培养料

王 玲,郑荣周,王晓斌,童 龙,谢锦忠,杨文英,吕玉奎**

(1.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重庆荣昌 402460;2.重庆市荣昌区环境监测站,重庆荣昌 402460;3.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36;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利用麻竹废弃物在麻竹林下套种竹荪技术*

王 玲1,郑荣周2,王晓斌1,童 龙3,谢锦忠4,杨文英1,吕玉奎1**

(1.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重庆荣昌 402460;2.重庆市荣昌区环境监测站,重庆荣昌 402460;3.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36;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为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和麻竹清林废弃物,笔者通过4a的实践从竹荪基质配料、林地选择、栽培季节、管护等方面总结了麻竹林下套种竹荪技术。

竹荪;麻竹林地;栽培技术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是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真菌,又名竹笙、竹参、竹姑娘,是寄生在植物根部的一种大型食用菌。[1]

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被誉为“菌中皇后”[2],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具有润肺、减肥、降血压、减少胆固醇、抗菌、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功效[3~4]。

目前,人工栽培竹荪主要为大田种植,这种方法不仅需要搭建遮荫棚,而且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地要轮种其他作物3a以上才能再次作为竹荪栽培地,否则低产甚至绝收。因此,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田地资源的浪费[5]。利用麻竹林下套种竹荪栽培技术不仅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麻竹清林废弃物,让竹荪仿野生生长,保持了其天然风味,而且竹荪栽植后的基质作为有机肥,既能降低麻竹林肥料成本,又能提高次年麻竹笋产量和质量,增加林农收入,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模式。

1 配料及发酵

1.1 原料配备

每公顷麻竹林培养料干料的用量约37 500 kg,分别为麻竹叶、竹枝粉碎料18 750 kg;麻竹屑18 750 kg;麦麸112.5 kg;玉米粉112.5 kg;过磷酸钙375 kg;整洼时施生石灰粉750 kg。

1.2 堆料发酵

堆制原料时,从下往上依次铺麻竹叶、竹枝粉碎料30 cm,麻竹屑20 cm,然后撒上一层过磷酸钙6 kg左右,并浇少量水;重复铺料堆3~4层,堆高1.5 m~1.8 m,原料堆好后按每100 kg干料浇60 kg水,在料堆上浇足水分,可在露天下自然发酵,也可用薄膜将其遮盖发酵。当中心料温度达到65℃时,开始第1次翻堆,以后每隔10 d翻堆1次,共翻3~4次。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培养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当料发酵呈暗褐色、无氨气刺激味时便可下地接种。

2 林地选择及整地

选择地势比较平缓、阴凉潮湿、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的麻竹林地作为栽培场地。

在播种前7 d~10 d清理竹林地杂物及野草,最好要翻土晒白。将麻竹株间空地作为竹荪菌床。菌床可做双行单垄(行宽50 cm,沟宽30 cm)或单行单垄(行宽70 cm,沟宽30 cm),长度不限,施上生石灰。麻竹林周围挖深排水沟。将堆制好的培养料按厚20 cm~25 cm,用料20 kg·m-2~25 kg·m-2,按畦堆好,即可播种。

3 播种

在3月至4月中旬,选阴天或多云天气播种,播种时直接在畦床以梅花型间隔6 cm~7 cm块状点播一层竹荪菌种,一般每平方米铺放菌种2~3袋(规格12 cm×24 cm),然后在菌种上均匀洒上麦麸和玉米粉,再盖上5 cm~7 cm厚培养料。播种后用小铲把料与种轻轻压实以利菌种萌发,然后翻上沟中泥土敲碎成细土,均匀地覆盖在料面上,厚度为5 cm~8 cm,最后再盖一层地膜或竹叶保温保湿。

4 发菌管理

播种后正常温度下每天揭膜通风30 min,培育30 d左右,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盖膜揭开去掉。种植后70 d~80 d出菇。最佳生长温度27℃~30℃;光照以25%~30%为宜;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为好;出菇期晴天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雨天注意排水[6]。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竹叶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要多喷,阴雨天不喷。这样才能长好蕾,出好菇。

5 病虫害防治

竹荪菌丝整个生长期间,病害以细菌、霉菌造成的危害最为普遍,如鬼伞,裸盖菇,草菌等竞争杂菌,会明显影响竹荪的产量和质量。杂菌的防治主要是严格选择栽培料以及彻底灭菌,栽培过程中科学控制竹荪栽培场地的温度和湿度及人工拔出杂菌,必要时采用药剂控制。

竹荪栽培常见的虫害有螨类,蛾类,跳虫,菇蚁和白蚁等。虫害的防治主要措施有:白蚂蚁、线虫、跳虫等害虫可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对蛞蝓、螨类、蚯蚓等,可在场地四周喷10%的食盐水驱赶蛞蝓,或者晚上在菇场旁投放莴苣叶,蛞蝓喜欢爬到叶上,清晨收回并烧毁。在菌床上置放蘸有糖液的报纸、废布或放新鲜的烤香的猪骨头可诱杀螨类。进料前在畦上浇1%的茶籽饼液可防治蚯蚓。

6 采收与烘干

竹荪的菌蕾从露出床表到菌裙张开,需要15 d~20 d。竹荪从菌蕾成熟到菌裙张开的过程一般6 h~8 h即可完成,因此在竹荪的采收季应随时巡视菇场,菌裙张开程度到最大时,孢子会自容成泥膏状,菌裙很快萎缩,因此当菌裙完成张开,就应立即采收,避免因菌裙萎缩导致竹荪商品价值降低。

采收时,应用小刀在菌托底下切断菌索,忌直接用手向上拉扯菌裙,否则可能损坏到尚未成熟的菌蛋,影响下次结球。切断菌索之后摘除菌盖和菌托,这一过程中应避免破坏竹荪的菌裙,保持其品相完整。鲜竹荪采摘后在篾筛上放好,应及时加工,避免鲜品竹荪因加工延误导致品级下降。

6.1 排湿定型期

将采回来的竹荪整齐地在篾筛上排好放进烤房,在60℃~65℃温度下烘4 h~6 h脱水,待竹荪达7~8成干时,完成排湿定型。

6.2 烘干定色期

将排湿定型完成后的竹荪按直径约18 cm~22 cm大小捆成1把,在烘箱中烘干。烘干过程中应将竹荪把立起放入烘箱,烘干温度控制在50℃~55℃之间,烘干时间约为2 h,竹荪被烘至色泽变白,且香味浓郁时为最佳火候。将干品竹荪装入包装袋并进行密封处理,即可销售。在销售和储存干品竹荪过程中,应避免放置在高温和高湿的地方,尽量保持储存环境的阴凉和干燥。

[1] 卢鹏,张玮,陆爱云,孙宇剑,谢锦忠.竹荪菌栽培研究进展[J].世界竹藤通讯2014,12(4):39~42.

[2] 曾德容.棘托竹荪人工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1991(5):242~271.

[3] 才晓玲,王东云,何伟,安福全.竹荪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65~66.

[4] 陈霞.竹荪林下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4):472,474.

[5] 苏德伟,罗海凌,林应兴,林占煊.竹林套种菌草竹荪生态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8):151~156.

[6] 朱学忠.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7):118,120.

The Technology of Intercroping the Dictyophora by Using the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W astes under the D.Latiflorus Forest

WANG Ling1ZHENG Rong-zhou2WANG Xiao-bin1TONG Long3XIE Jin-zhong4YANGWen-ying1LV Yu-kui1**
(1.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Rongchang District,Chongqing City,Chongqing District,Rongchang 402460;2.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Rongchang District,Chongqing City,Chongqing District,Rhongchang 402460;3.Chongqing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Chongqing 400036;4.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Zhejiang Province,Fuyang 311400)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woodland resource and the liquidation wastes of the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forest efficiently,the technology of intercroping the Dictyophora indusiata was sumarized under the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forest through 4 years of practice from the ingredients of Dictyophora indusiata substrate,selection of forest land,planting season and management.

Dictyophora,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forest,Cultivation techniques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31

S759.3

A

1003-5508(2016)04-0130-03

2016-04-27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4711)、荣昌县2013年现代农业示范区补助项目(荣农发〔2014〕29号)。

王玲(1983-),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竹林培育与林下经济研究,Email:461005293@qq.com。

**通讯作者:吕玉奎(1965-)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竹林培育与林下经济研究,Email:444127784@qq.com。

猜你喜欢

竹荪荣昌培养料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草菇出菇为何怪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竹君”食疗菜
确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荣昌大地上开创“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新篇章——专访中共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人类学视角中的荣昌陶艺——关于荣昌陶艺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