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

2016-04-06吴晓青朱雪娟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康养四川森林

吴晓青,朱雪娟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 610081)

浅析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

吴晓青,朱雪娟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 610081)

人均GDP的上升,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生态环境恶化、雾霾污染日益严重、亚健康状况持续,则是大众走进森林,进行康养的直接动因。本文从四川资源优势、社会需求、宏观政策、先发优势等方面,就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森林康养;优势;探讨

1 森林康养的内涵

森林康养是指以森林对人体的特殊功效为基础,以传统中医学与森林医学原理为理论支撑,以森林景观、森林环境、森林食品及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开展的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养颜健体和养生养老等为目的的活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有超过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出现疲劳、虚弱、压抑、烦躁等亚健康状况的人也越来越多。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高达70%。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人民币(约合8 016美元,跨入8 000美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195元。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让注重生活质量,寻求健康栖息地的民生愿望越发强烈,而正在兴起的森林康养成为达到这个愿望的有效手段之一。森林康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公众享受生态产品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然选择,是一种环境养生方式。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是国际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森林康养产业是四川引进国际森林疗养理念,在充分融合森林综合功能、大健康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和国有林区改革实际,创新确立的新业态,是以森林疗养康复等自然功能为主导,集森林游憩、度假、运动、体验、养生、保健和养老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兴服务产业,是四川省“十三五”林业发展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2 四川生态区位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处中亚、南亚、东南亚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上,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四川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和农田等)既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未来气候变化的晴雨表”,也是长江上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被誉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由此可见,四川生态区位独特,在整个中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3 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优势

3.1 资源优势

3.1.1 自然资源

广袤的森林,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多样而珍稀的生物资源,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可靠前提;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康养产业的有效载体。

(1)森林资源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森林资源原本极丰富,加之近年精心组织和实施了长江防护林营造、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到2015年底,四川已拥有森林面积0.24亿hm2,占幅员面积的49%;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65%,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4位。四川不仅盆周山区森林密布,连绵不断,盆中丘陵地区也是绿满山坡,苍翠连绵。四川海拔高度2 800 m以下的近自然化森林分布广泛,其植物杀菌素(芬多精)、负氧离子浓度、郁闭度、林木透光率、通视度等自然条件极适合开展森林康养。同时,优质的森林环境孕育出了丰富的林下产品,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种类的绿色生态健康食品,如清肺止咳的银耳、保健性强的黑木耳、松茸、竹笋等,还有传统养生所用的各类中药材。富集的森林资源为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物资源

四川生物资源丰富而珍稀。四川保存的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居全国第二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3种,比如珙桐、银杏、红豆杉等珍贵植物品种。此外,四川还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物品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比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物种。从某种意义上讲,四川可以说是一个“活的博物馆”,不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还因保存的动植物珍贵稀少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之无愧的珍稀物种基因库之一。

孑遗植物珙桐,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被发现,并广泛分布在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彭州、宝兴、天全、荥经、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等地。2008年4月,四川对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近0.67万hm2野生珙桐群落。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专程到现场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

四川还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至2013年年底,四川有野生大熊猫1 387只,占全国总量的74.41%;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超过202万hm2,占全国栖息地总面积的78.29%。与第三次调查相比,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在10多年间增加了181只,是野生大熊猫绝对数量增量最多的省;栖息地面积增加了25万hm2,增量超过14%,高于全国11.8%的增长水平。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1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四川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 245 km2,保存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另外,它还是全球温带区域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生物资源的丰富、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3)生态环境

四川生态环境总体良好,首先表现在气候条件与空气质量绝佳。四川气候总体特点是: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湿分明。此外,四川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样,主要表现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其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夏秋两季气候凉爽宜人,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湿润清新,特别适合保健养生,是开展康养活动的优良场地。其次,四川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7个),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1个),湿地公园36个(其中国家级20个);还拥有九寨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及黄龙世界自然遗产3项,峨眉山——乐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因其丰富的物种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已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以及覆盖广大区域的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等生态资源,是四川优良生态环境的最佳注解,为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3.1.2 文化资源

(1)传统文化

四川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除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外,还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蜚声中外。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及世界文化遗产,浓缩了千百年来自然与人文精华。至2014年,四川已公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8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项。四川历史悠久绵长,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距今204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在四川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古代四川的文明,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灿若星河。四川民族众多,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有14个,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及第二大藏区,孕育出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民族文化熠熠生辉。四川东部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伟人将帅故里,还是“川陕苏区”的中心区域,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名扬海内外的传统文化是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2)养生文化

森林康养虽说是新生事物,但究其本质,却与四川由来已久的养生文化一脉相承。四川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养生文化当数《彭祖经》。彭祖生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此说法经过彭世宗亲联合会认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长寿之人,被尊为中华养生鼻祖,还留下我国第一部养生著作《彭祖经》。

彭祖不但长寿,还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从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上树立了养生长寿的楷模形象。彭祖养生术源远流长,其养生学内容在历代道家或医学著作中零零散散有所记载。彭祖养生之道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医疗保健的具体实践,而森林康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是对传统养生方式的继承、补充、完善和升华。

森林康养倡导的修身养性、健体养生还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养生、修心精神实质相契合。四川有被誉为“佛国天堂”的佛教名山——峨眉山,该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是普贤菩萨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全山共有寺庙28座,佛事频繁。四川还有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青城山,该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因其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全真道独创的养身习静修练方法,影响深远。佛国天堂、道教圣地的养生学内容,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对人情绪、心理的作用,给开展森林康养带来了充足养分,传统养生文化为四川赢得森林康养历史发展机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2 社会需求

据《2015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15年年末,四川省21个市州183个市县(区)常住人口为8 2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 912.5万人,城镇化率47.69%。除特大城市成都外,四川近期将跨入100万人口的城市有好几个。庞大的城市人群蕴藏着巨大的森林康养商机,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四川目前有老龄人口1 500万,占四川总人口的18.8%,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4%。在城市人群亚健康化和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对保健养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有关调查显示,56.1%的受访者最青睐森林养生法,而其中72.8%的人选择了森林保健旅游。目前,我国全年法定休息日已超过110 d,闲暇时间不断延长,带薪年假制度的落实,为人们回归自然、走进森林进行康养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在森林中感悟生命、体验健康将成为必然选择,并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既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作为支撑,又是实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延伸的有效途径,能满足生态旅游和休闲避暑之后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此外,除了四川自身庞大的消费市场,由于地缘优势及文化同源认知度高,接壤四川东部的重庆市也是四川森林康养一个不可忽略的消费群体。

3.3 宏观政策

2016年1月,国家林业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有效利用森林在提供自然体验机会和促进公众健康中的突出优势,更好地推动森林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印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发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外交流,做好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工作,加快硬件软件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规范快速地发展。

2016年4月,国家林业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在全社会大力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印发了《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确定“十三五”生态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200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自然课堂。

《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和《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为四川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这个概念后,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省政府以川办发[2014]9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性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康养产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一并明确为四川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四川发改委将森林康养列入“十三五”规划,把森林康养和医疗卫生、体育、中医药、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为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家关于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和自然课堂的宏伟大计,四川将森林康养与养老和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4 先发优势

2015年4月1日,四川省林业厅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新闻通气会。会上宣布四川将结合林业发展现状,盘活国有林区资源,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此举标志着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正式起步。

四川已于2015年着手编制《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资源条件》和《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基础设施》系列标准,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正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此外,四川正在编制《四川省森林康养“十三五”规划》,目前进行到讨论稿阶段。今年内,系列标准及规划都将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用以指导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将森林康养纳入“十三五”规划,属四川省创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系列标准颁布实施,将填补国内空白。

玉屏山森林度假区是四川首批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之一,现已建成森林康养步道、露营区、拓展训练区、滑翔伞体验区、生态农庄、森林别墅等设施,森林康养基地雏形初具规模。其开设的森林课堂、提供的康养产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体验者。玉屏山森林度假区还与华西医大、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聘请相关学者、教授为顾问,招录林业、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培养专业康养师,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完善康养基地建设。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网络推选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之一,目前已经建成蚂蝗沟、泥巴沟、赶羊沟、扑鸡沟4个度假、保健、疗养中心。据了解,仅在2016年清明节期间,夹金山林业局接待省内外游客人数就超过15 000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都江堰灵岩山景区正在进行森林康养市场网络调查,调查问卷就灵岩山森林康养项目、森林康养开展形式、参与者对森林康养的认识等进行调查,旨在推广营销灵岩山森林康养品牌及提高自身森林康养服务水平。

巴中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制订考核和问责办法,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组建专门督查考核组,定期、不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严肃问责。

四川正在研究森林康养纳入医保的可能性,力图让森林康养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健康。汶川已开始主动医疗尝试,对进入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康养活动的人群提供体检服务,为他们建立长期健康档案,吸引人们定期到汶川进行森林康养。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四川无论是标准建立、规划编制、基地建设,还是运行与管理、产品与服务,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国内无疑已取得先机,占据先发有利地位。

4 结论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得知,四川生态区位重要、康养资源富集、社会需求巨大、宏观政策支持、先发优势显著,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优势明显、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1] 孙抱朴.森林康养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J].商业文化,2015(22).

[2] 苟景铭,余雪梅.加快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16(1):15~20.

[3] 向前.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几点思考[J].绿色天府,2015(12):48~50.

[4] 李卿.森林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09

S718.56

A

1003-5508(2016)04-0043-04

2016-05-10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自列项目——四川省森林康养“十三五”规划。

吴晓青(1968-),女,本科,城市规划工程师,主要从事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康养四川森林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