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临床观察

2016-04-05肖迪刘梅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济南250021

山东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利福平

肖迪,刘梅(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济南250021)



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临床观察

肖迪,刘梅(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济南250021)

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为其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口服利福平600 mg/d、盐酸多西环素200 mg/d,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异甘草酸镁30 mL+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滴,1次/d,连续2周。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症状缓解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38%(47/52),对照组为86.27%(44/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3.64天,对照组为6.92天,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为29.41%(15/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89%(7/47),对照组为13.63%(6/44),两组比较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急性布氏杆菌病;异甘草酸镁;利福平;盐酸多西环素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利福平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是我国《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年试行版》[3]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其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能抑制细菌所诱发的变态反应,以致部分患者无法彻底治愈[4~6]。异甘草酸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甘草酸制剂,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2012年11月~2014年3月,我们采用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52例,现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103例,男64例、女39例,年龄18~65岁。所有患者符合《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试行版》[3]中的诊断标准:病程在6个月以内,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出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及以上或从患者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氏杆菌。排除罹患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口服利福平600 mg/次、1次/d,盐酸多西环素1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异甘草酸镁30 mL+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滴,1次/d,连续2周。

1.3指标观察治疗6周参照《实用内科诊疗规范》中的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且停药2周未再出现,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血液布氏杆菌培养阳性者2次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7]。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治疗期间虽有改善,但停药2周内又再次出现。统计两组治愈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复发指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但治疗结束2周后又再次出现。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治疗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率为90.38%(47/52),对照组为86.27%(44/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3.64(2.82~10.93)天,对照组为6.92(3.38~11.54)天,两组比较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4.89%(7/47),对照组为13.63%(6/44),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胃肠道症状3例,肝功能损害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出现胃肠道症状6例,肝功能损害6例,肾功能损害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15/51),两组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疗程结束停药后均消失。

3讨论

布氏杆菌病可导致人体多系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疲乏、肝脾肿大等。本病急性期病理改变为炎性细胞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受损组织不仅包括肝、脾、淋巴结、骨髓,还累及骨、关节、血管、神经、生殖及内分泌系统[8,9]。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细菌、毒素及不同抗原组分的变态反应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种抗菌药物对本病的治疗均有效果,其中利福平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是我国《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年试行版》[3]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

利福平可杀死在细胞内生长的布氏杆菌,但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及泌尿系统,多为变态反应,且与剂量无关[10]。盐酸多西环素是半合成的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30S核糖体亚单位的可逆性结合,从而抑制tRNA 和核糖体的结合,对羊、牛、猪布氏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症状、肝损害及过敏反应等[2,11,12]。

甘草酸是由一分子甘草苦质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以18α和18β两种异构体的形式存在,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明显的抗炎、调节酶活性、解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布氏杆菌病,且疗效[13,14]较好。异甘草酸镁是最新一代甘草酸制剂,为单一的18α-甘草酸,其含量98%以上。研究表明,相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甘草酸制剂(如甘草酸二铵盐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异甘草酸镁吸收迅速,药物清除半衰期长,药代动力学优势突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已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广泛应用[15,16]。其主要药理作用:保护肝细胞膜,能使变形肝细胞恢复,未受损伤的肝细胞得到保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使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无法产生;类固醇样作用,异甘草酸镁对肝脏内的类固醇激素代谢酶有强亲和力,从而减缓类固醇的代谢速度,发挥类固醇样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异甘草酸镁具有免疫细胞活化调节作用,增强胸腺外淋巴细胞分化,诱发干扰素发挥作用。

利福平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杀灭感染人体内的布氏杆菌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能抑制细菌所诱发的变态反应。异甘草酸镁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及抗过敏作用,可抑制机体变态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1-174.

[2]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80-48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年试行版[J].传染病信息,2012,25(6):323-324.

[4] Shang D.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in last 50 years[J].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2000,21(1):55-57.

[5] Wanke MM. Canine brucellosis[J]. Anim Reprod Sci, 2004,27(82):195-207.

[6] Memish ZA, Balkhy HH. Brucellosis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J]. J Travel Med, 2004,11(1):49-55.

[7] 黄峻,陆凤翔.实用内科诊疗规范[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3-724.

[8] 尚德秋.布鲁氏菌病感染与免疫研究近况[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2):90-94.

[9] 尚德秋.布鲁氏菌病感染与免疫研究近况[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3):154.

[10] 张南生,陈瑞杰,张秀华.利福平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5):312-315.

[11] 方宝霞,陈富超,李开俊.多西环素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84-4085.

[12] Akbayir N, Alkim C, Erdem L. A case report of doxycycline induced esophageal and gastriculcer[J]. Turk J Gastroenterol, 2002,13(4):232-235.

[13] 连小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1.

[14] 范荣,唐天弼,刘琪琛,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1,22(12):1081-1083.

[15] 茅益民,曾民德,陈勇,等.异甘草酸镁治疗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11):847-851.

[16] 施光峰.异甘草酸镁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2005,7(14):35.

(收稿日期:2015-09-14)

中图分类号:R51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08-0083-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8.034

通信作者:刘梅(E-mail: ice_26319@163.com)

猜你喜欢

利福平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利福平可改善持续性肝细胞分泌衰竭患者的胆汁淤积
服用利福平后两个时间点监测血药浓度的研究
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对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利福平引起复视2例报告
利福平治疗结核病的最佳剂量探索临床研究
2013~2015年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
利福平:多面手的抗菌药
利福平、蜂蜜治疗外伤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