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影葡胺、甘露醇用于小肠肿瘤CT造影检查的结果对比分析

2016-04-05张厚宁盛佳曦孙凤涛杨冬生白璐白俊清王冰

山东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被检者葡胺甘露醇

张厚宁,盛佳曦,孙凤涛,杨冬生,白璐,白俊清,王冰

(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泛影葡胺、甘露醇用于小肠肿瘤CT造影检查的结果对比分析

张厚宁1,盛佳曦1,孙凤涛1,杨冬生1,白璐2,白俊清2,王冰2

(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目的比较泛影葡胺、甘露醇用于小肠肿瘤CT造影检查的结果。方法356例小肠肿瘤疑似患者,将其分为未服造影剂组(172例,未服任何造影剂)、泛影葡胺组(112例,口服2%泛影葡胺溶液)、甘露醇组(72例,口服2.5%甘露醇溶液)。三组接受256层螺旋CT腹腔、盆腔检查,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是否存在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并将最终CT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三组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未服造影剂组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度为37.5%、特异度为85.2%、正确率为67.4%、阳性预测值为60.0%、阴性预测值为68.2%、约登指数为22.7%,泛影葡胺组分别为57.5%、86.1%、75.9%、69.7%、78.5%、43.6%,甘露醇组分别为83.3%、100%、94.4%、100%、92.3%、83.3%,甘露醇组约登指数较未服造影剂组、泛影葡胺组高(P均<0.05)。结论CT造影检查时服用甘露醇比未服造影剂、服用泛影葡胺能更好地诊断小肠肿瘤。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小肠肿瘤

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小肠肿瘤的诊断方法已发生很大变化,多层螺旋CT(MSCT)弥补了传统检查方式的不足[1~5]。传统CT检查禁忌证少,也易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但因胃肠道准备不完善,受检者小肠多未充盈,不利于对小肠管腔内病变的观察,以至于难以获得有价值的影像诊断征象[6~8]。本研究在传统CT检查基础上引入造影剂,这样不仅有利于对病变准确定位(消化道病变与非消化道病变),而且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征象。MSCT的出现使得腹部检查在一次屏气下就可以完成,可大大减少CT检查的时间,减少由于肠管蠕动及患者呼吸所造成的伪影。并且,MSCT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图像后处理功能也更强大。这些优点为行MSCT小肠造影(MSCTE)检查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MSCTE让患者一次性引入充足造影剂,使肠管完全充盈。引入造影剂的方式有口服法及小肠插管法,口服法引入造影剂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MSCTE的造影剂分为阳性造影剂和阴性造影剂[9]。阳性造影剂经常用2%泛影葡胺溶液,而阴性造影剂经常用2.5%甘露醇溶液。本研究对356例小肠肿瘤疑似患者进行MSCT检查,以临床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未服造影剂、服用阳性造影剂(2%泛影葡胺溶液)及服用阴性造影剂(2.5%甘露醇溶液)用于小肠肿瘤CT造影检查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5年收治的小肠肿瘤疑似患者共356例,其中男158例、女198例,年龄25~76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无规律性腹痛、腹胀、间断黑便、消瘦、贫血、黄疸等。将其随机分为未服造影剂组、泛影葡胺组、甘露醇组,三组均行256层MSCT(256-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未服造影剂组172例,其中男76例、女96例,年龄35~76(57.36±12.05)岁。泛影葡胺组112例,其中男50例、女62例,年龄41~73(57.79±9.86)岁。甘露醇组72例,其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38~75(57.89±11.13)岁。三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CT造影检查方法 扫描前1 d要求被检者采用流质饮食,于检查前1 d晚18点禁食,20点开始清洁肠道,用番泻叶约50 mg温水冲服,并迅速饮水1 500 mL以上,以达到及时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被检者当日晨禁食。检查当日,由医务人员为被检者建立静脉通路,由肘前静脉留置20 G静脉针,注入碘海醇2 mL,再注入10 mL生理盐水,肝素封管。观察被检者20 min,检查被检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试验阴性者可行此项检查。由医务人员为被检者讲解必要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减缓被检者紧张情绪。未服造影剂组被检者不服用任何造影剂。泛影葡胺组嘱被检者于检查前服用2%泛影葡胺溶液200 mL。甘露醇组被检者于扫描进行前60 min,分4次共服用2.5%甘露醇溶液2 000 mL(将20%甘露醇溶液按1∶7的比例与纯净水混合)。如被检者无青光眼、心律不齐、前列腺肥大等禁忌证,于扫描前10~15 min给被检者肌注山莨菪碱5 mg,松弛平滑肌。所有患者检查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iCT扫描机(即128排256-MSCT采集成像系统),扫描速度0.27 s/周,辅以一次性高压造影注射器。扫描方法:扫描前经右侧肘前静脉置20 G静脉针,以3.0 mL/s流率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70 mL,浓度为300 mgI/mL。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平面至剑突平面,整个扫描期间叮嘱被检查者屏气。注入造影剂后先行平扫,后行腹部增强扫描获得动脉期(40 s)、静脉期(60 s)横轴位图像,延迟25~30 s,以获得延迟期。扫描参数:层数X准直器宽度为64×0.625 mm,螺距为0.985,层厚为0.9 mm,层间距为0.45 mm,旋转时间为0.27 s/r,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乘积为250 mAs。矩阵为512×512~1 024×1 024。重建方式为iDose4 LeveM,重建视野:300 mm×300 mm~350 mm×350 mm,Z轴范围:300~500 mm。X、Y、Z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33、0.33、0.34 mm。在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进行重建。扫描结束后将所有原始图像数据传输至256-MSCT匹配的EBW(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各种后处理。所用影像资料由两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CT室医师阅片,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分析进行诊断。将MSCT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计入相应组别阴性病例中;MSCT诊断为阳性的患者中,诊断为小肠肿瘤的患者计入相应组别阳性病例中,诊断为非小肠肿瘤的患者计入相应组别阴性病例中。对MSCT诊断为小肠肿瘤的患者,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上述诊断过程中,如CT诊断医师对诊断结果有分歧,报请全科医师会诊,并将统一结论做为最终CT诊断结果,计入相应组别阴性或阳性病例中。患者最终诊断以临床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临床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3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评价其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未服造影剂组172例,40例MSCT诊断为小肠肿瘤,24例与最终病理结果相符,16例误诊;132例MSCT诊断阴性,92例相符,40例漏诊。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共64例,其中诊断小肠间质瘤20例、小肠腺癌32例、小肠淋巴瘤12例。

泛影葡胺组112例,33例MSCT诊断为小肠肿瘤,23例与最终病理结果相符,10例误诊;79例MSCT诊断阴性,62例相符,17例漏诊。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共40例,其中小肠间质瘤12例、小肠腺癌18例、小肠淋巴瘤10例。

甘露醇组72例,20例MSCT诊断为小肠肿瘤,均与最终病理结果相符;52例MSCT诊断阴性,48例相符,4例漏诊。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共24例,小肠间质瘤8例、小肠腺癌10例、小肠淋巴瘤6例。

未服造影剂组、泛影葡胺组、甘露醇组肿瘤大小分别为(4.35±1.78)、(3.66±1.68)、(3.44±1.74)cm,三组比较,P>0.05。未服造影剂组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度为37.5%、特异度为85.2%、正确率为67.4%、阳性预测值为60.0%、阴性预测值为68.2%、约登指数为22.7%,泛影葡胺组分别为57.5%、86.1%、75.9%、69.7%、78.5%、43.6%,甘露醇组分别为83.3%、100%、94.4%、100%、92.3%、83.3%,甘露醇组约登指数较未服造影剂组、泛影葡胺组高(P均<0.05)。

3 讨论

小肠肿瘤在临床属于少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的成年人多见,男女发生比例大致相等。所选病例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排除了这些干扰因素。

未服造影剂组检查方式能检查出病变比较大、表现比较典型的小肠肿瘤。并且,其简便易行,不需要繁复的术前准备,相对于造影剂组(泛影葡胺组和甘露醇组)对患者的要求更少,更容易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小肠自身的解剖学特点(走行较折曲、重叠结构较多[10]),此组检查方式不易检查出病变比较小或仅表现为肠壁异常的小肠肿瘤。由于未能引入造影剂,此时肠管常处于萎陷状态,给CT诊断医师在病变定位、定性带来了困难,容易将消化道病变误认为周围脏器病变[11](例如本组病例中将1例小肠的间质瘤误认为子宫病变),亦或将非消化道病变误认为消化道病变。此组检查方式所能提供的小肠肿瘤特征性征象比较少,不利于CT诊断医师将病变定性,从而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此种检查方式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不适合做为小肠肿瘤的常规检查方式。

造影剂的引入,使得病变的影像征象更多,影像表现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对小肠肿瘤的诊断[12,13]。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仍是阳性造影剂,最常用的就是2%泛影葡胺。由于引入阳性造影剂,更方便CT诊断医师进行病变的定位,以区分消化道病变和非消化道病变,减少了由于定位不准确造成的误诊、漏诊[14,15]。并且由于造影剂的引入,小肠肿瘤更容易区分病变是以向管腔内生长为主还是以向管腔外生长为主。泛影葡胺组检查方式能提供给CT诊断医师的影像征象更多。此组检查方式虽然需要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但患者比较容易接受,且患者完成程度良好,检查的成功率较高。但阳性造影剂的引入也有它自身的缺陷:阳性造影剂容易掩盖向管腔内生长的较小的小肠肿瘤;不容易观察阳性造影剂(高密度)与管腔外低密度脂肪之间的小肠肠壁情况,而小肠肿瘤的早期表现可以仅仅表现为肠壁的异常;阳性造影剂的引入,有时也会产生容积效应,给图像带来伪影,不利于病变的显示。此组检查方式所能提供的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征象较未服造影剂组更多、更清晰,有利于CT诊断医师对病变的定位及定性。但对较小病变,尤其是仅仅表现为肠壁异常的小肠肿瘤,诊断困难。

MSCT检查造影剂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小肠肿瘤诊断的正确率,但阳性造影剂的引入仍有一些其难以弥补的缺点[16,17]。阴性造影剂能非常清晰地显示管腔内阴性造影剂与管腔外低密度脂肪之间的肠管管壁,亦不易掩盖向管腔内生长的小病变。若能引入山莨菪碱,小肠肠管将更加扩张。扩张良好的小肠加上阴性造影剂的引入能更加清晰地显示小肠管壁情况,这就使早期诊断小肠肿瘤成为可能。这种检查的优势是常规CT检查无法比拟的。而且这种检查方式能显示更小的小肠肿瘤[18~20],有价值的影像征象更多。本组检查出小肠肿瘤最小直径约为1 cm。本组检查方式的约登指数高于未服造影剂组及泛影葡胺组,这就说明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更大,更适用于诊断小肠肿瘤。

可见,CT检查时服用甘露醇比未服造影剂、服用泛影葡胺能更好地诊断小肠肿瘤。

[1] 耿进朝,吴增安,杨漪,等.小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片[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209-211.

[2] 华玉明,俞宪民,王京立,等.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影像诊断[J].江苏医药,2011,37(9):1097-1098.

[3] 鲁观春.口服等渗甘露醇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5):292-293.

[4] 易文中,李维金.小肠肿瘤螺旋CT诊断的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95-98.

[5] 彭树松,崔建芳,刘霆,等.小肠间质瘤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2):32-34.

[6] Takahashi M, Ohara M, Kimura N, et al. Giant primary angiosarc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showing severe seps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20(43):16359-16363.

[7] 刘静,焦俊,张英俊,等.小肠肠壁增厚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2):1919-1923.

[8] 陈九如,陈克敏,张依勤.小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2):93-102.

[9] 纪建松,卢陈英,赵中伟.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52-54.

[10] 王海燕,谭炳毅,赵斌,等.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3):405-408.

[11] 刘振翠,陈伟彬,杨冬生,等.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及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8):1231-1234.

[12] 窦娅芳,解骞,唐颖,等.15例小肠肿瘤性病变256层多排螺旋CT的诊断应用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81-486.

[13] 隋言宾,公佩友,刘奉立.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447-450.

[14] 仇长敬,耿鹏.小肠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4,54(39):18.

[15] Xavier S, Rosa B, Cotter J, et al. Small bowel neuroendocrine tumors: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clinical approach[J]. 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 2016,7(1):117-124.

[16] Han SL, Cheng J, Zhou HZ, et al.Surgically treated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small bowel:A clinical analys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16(12):1527-1532.

[17] 王西昌,施耀军,魏正清,等.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1969-1971,1975.

[18] 尹纯林,杨文奇,洪磊.原发性小肠肿瘤129例诊治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43):63.

[19] 刘振翠,赵新斌,张厚宁,等.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小肠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7):1055-1057.

[20] 张厚宁,盛佳曦,孙凤涛,等.256层CT口服法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4-18.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2777120);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20150538);河北联合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Z201429)。

白俊清(E-mail: xiaohan1981001@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23.022

R814.4

B

1002-266X(2016)23-0068-03

2016-03-01)

猜你喜欢

被检者葡胺甘露醇
散光表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双眼异常屈光的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案例处理
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加热包加热结晶甘露醇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