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假膜性结膜炎67例临床分析

2016-04-05高洪瑞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眼液眼膏结膜炎

高洪瑞,郭 倩,卢 萌,蒋 华

婴幼儿假膜性结膜炎67例临床分析

高洪瑞,郭 倩,卢 萌,蒋 华*

假膜性结膜炎;临床分析;婴幼儿

假膜性结膜炎是各种剧烈的急性结膜炎的一种特殊表现,可发生在各年龄阶段。婴幼儿因对点眼难以配合,治疗难度较成人大。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3年5月—2015年8月共接治67例该病患者,采用去除伪膜、0.5%碘附溶液及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并行点抗生素眼液等多种治疗措施及时治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7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7例,女30例;年龄0.5~3岁,平均2.1岁。所有患者除有急性结膜炎常见的结膜充血、黄脓性分泌物增多外,还有严重的眼睑肿胀以致不能自主睁眼,上下睑结膜及穹窿部有一层灰白色不透明的膜状物附着,符合假膜性结膜炎的诊断。病史中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烧病史者47例;有明确的急性结膜炎接触史者29例(其中23例为患者家庭成员中有急性结膜炎患者);曾有结膜炎早期外院就诊史者37例;点眼治疗次数及方法未能达到医嘱要求者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去除结膜伪膜 将婴幼儿用毛巾被包裹双上肢及躯干,一人以双手捧住患者头部、以上臂夹住患者双上肢及躯干,固定患者以防头部及身体摇晃。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行角结膜表面麻醉,以小号眼睑拉钩拉开眼睑,依次翻开上下眼睑,用蘸有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眼液的无菌湿棉签擦拭掉结膜表面的灰白色伪膜。如伪膜粘连严重不易擦掉的,也可用显微镊撕除伪膜,撕除时动作要精细,避免损伤角膜及结膜。治疗初期1次/d,当伪膜变薄或范围减少后,改为隔日1次,直至伪膜不再形成。

1.2.2 0.5%碘附溶液及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 去除伪膜及结膜囊分泌物后,0.5%碘附溶液2~3滴点入结膜囊,2~3 min后以50~80 ml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直至角膜及结膜无黄染。

1.2.3 结膜囊点药 结膜囊冲洗后,妥布霉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稍后结膜囊涂加替沙星眼膏;眼睑肿胀严重、角膜上皮完整者加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1.2.4 日常局部点眼治疗 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开睑及点眼液的方法,妥布霉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6~8次/d,眼睑肿胀减轻、患者能自主睁眼后减为4~6次/d;加替沙星眼膏2次/d;眼睑严重肿胀者且角膜无损害者加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1~2次/d,症状好转后减量。

1.2.5 全身抗生素治疗 头孢克洛干混悬药按20~40 mg/d·kg,分三次口服;合并发烧、上呼吸道感染者请小儿科会诊制订抗生素用药方案。

2 结果

治疗2~3 d后患者眼睑肿胀减轻、能自主睁眼,4~5 d后眼睑肿胀基本消退;伪膜一般需去除3~5次,4~7 d后伪膜不再形成;7~9 d结膜分泌物基本消失;10~14 d结膜充血消退;所用病例均治愈,未引起的角膜溃疡等并发症。

3 讨论

假膜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在临床并不少见,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婴幼儿因其抵抗力差、点眼治疗配合差等特点,更易感染该病。回顾性分析发现47例婴幼儿有近期发烧等全身抵抗力下降的诱因,29例有急性结膜炎接触史的危险因素,表明婴幼儿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感染此病。此病的病情发展较快,婴幼儿对点眼治疗的配合较差,点眼液或涂眼膏时多会哭闹不安、头部摇晃,患者眼睑肿胀,拉开眼睑的难度增加;家长因未掌握正确的点眼方法,恐伤及患者眼睛,不敢拉开眼睑点眼,点眼操作困难;以致点眼的次数达不到医嘱要求或未能将眼液(眼膏)点入结膜囊内。即使家长将眼液点入结膜囊内,患者的哭闹流泪又将眼液稀释或流出眼外,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该组37例曾有早期结膜炎就诊史者;26例因点眼治疗不当未能早期治愈结膜炎而进展为假膜性结膜炎。因此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点眼方法,早期有效的治疗有助于避免病情的加重。

假膜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除结膜充血水肿、黏脓性分泌物外,其特征是在眼睑及穹窿结膜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灰白色的假膜覆盖。诊断上较容易鉴别。近年来研究表明,我国急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1.43%,以表皮葡萄球菌(80.70%)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0.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8.57%,其中不动杆菌居首位(38.46%)[1]。由病原菌引起的强烈炎症反应导致渗出的纤维蛋白、黏液、炎性细胞等凝集而成一层伪膜,此膜若不及时清除,会妨碍药物的吸收而影响治疗[2]。因此假膜性结膜炎的治疗包括及时去除假膜、结膜囊冲洗减少病原菌残留,局部(必要时全身)抗感染治疗等措施。

去除假膜是治疗的重要一环,婴幼儿在治疗过程中多会哭闹摇晃,去除假膜时要确保患者头部固定良好,操作时动作轻柔仔细,避免产生眼部意外损伤。在角膜上皮完整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眼膏,能够抑制结膜的炎症反应及渗出,减少伪膜的再形成[3]。

抗感染治疗是治疗假膜性结膜炎的核心。多种抗生素眼液、涂抗生素眼膏及口服抗生素等多种途径的联合抗感染治疗,增强抗炎治疗的强度,促进结膜囊细菌的消灭、清除,有助于假膜性结膜炎的临床治愈。研究表明,0.5%医用碘附消毒液灭菌广谱且高效,能广泛杀死细菌、芽孢、真菌、病毒、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和藻类,对黏膜无刺激且不着色,无过敏现象及不适感。2 min内起到杀菌效果,能使细菌下降95%左右,细菌种类减少50%[4]。0.5%碘附溶液结膜囊冲洗多用于白内障术前抑制结膜囊细菌,避免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该研究在婴幼儿假膜性结膜炎去除假膜后,行0.5%碘附溶液结膜囊冲洗能快速消灭结膜囊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然后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一方面能冲洗残留的碘附,避免了碘附长时间的浸泡对角膜上皮、结膜黄染着色及产生的毒性损伤,另一方面冲洗可对残留细菌进行物理性的清除。同常规的单纯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相比,上述两种冲洗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减少结膜囊内入侵细菌的数量及种类,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使其不能生长,从而达到抑菌灭菌、抗感染的目的。

综上所述,婴幼儿在发烧等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患染结膜炎的易感性增加,当患者周围有急性结膜炎发生时,应严格接触隔离,减少被传播感染的风险;婴幼儿早期急性结膜炎就诊时应对家长进行消毒隔离、点眼方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早期足量的点抗生素眼液眼膏治疗,能降低病情加重的概率;一旦确诊为假膜性结膜炎,在局部应用抗生素眼液眼膏的基础上,及时去除伪膜、0.5%碘附溶液及生理盐水行结膜囊冲洗及全身抗生素用药,部分患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眼膏等综合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姜 洋,金玉梅,罗 岩,等.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最新病原学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3,33(4):335-337.

[2]田 密,郭 燕,唐晓荣,等.假膜性结膜炎的护理与指导[J].当代护士:下旬版,2012,17(3):71-72.

[3]王灯华.小儿伪膜性结膜炎的治疗体会[J].淮海医药,2014,32(4):372.

[4]孙志毅.0.5%碘伏液结膜囊术前冲洗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8):706-707.

[5]杨 雯,廖志强,施殿雄,等.50 g/L聚维酮碘溶液对降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病原菌的有效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525-2527.

[2015-09-13收稿,2015-10-12修回] [本文编辑:张鸿瑫]

R777.31

B

250031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高洪瑞,郭倩,卢萌,蒋华)

蒋华,Email:jianghua108@126.com

猜你喜欢

眼液眼膏结膜炎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自体血清联合糖皮质激素眼膏治疗非感染性角膜疾病的疗效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PDCA对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点眼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眼药水,你选对了吗
润眼液和眼药水的区别
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20例贝赫切特综合征所致会阴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