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资大省的产权市场发展之路

2016-04-05邢启鸿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济南250101

产权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有产权竞价产权交易

◎ 邢启鸿(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济南250101)



国资大省的产权市场发展之路

◎ 邢启鸿(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济南250101)

2015年9月9日,山东山川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00%国有产权项目开标仪式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成功举行,项目溢价210%

在某种程度上,改革与反腐被视为助推国企健康发展的“任督二脉”,不偏不倚。一方面守住防止资产流失底线,一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才能不断增强活力,在市场的风浪搏击中继续做大做强,真正行稳而致远。2015年6月28日,审计署公布了14家央企的专项审计报告,公告显示,14家央企造成损失浪费16.42亿元,形成亏损或资产闲置354.45亿元。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这份意见至少列举了五大措施专治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伊始,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指出:“‘暗箱操作’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必须将国有产权交易放在交易市场中公开进行,实现国有资产产权明晰,流转有序。”他强调,“进场交易”是规范的前提,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必须纳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进行,在阳光下交易能起到“消毒”作用。

在国资大省山东,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除计划单列市青岛外)唯一经国务院国资委备案具备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资格的机构。自2003年8月成立以来,实现国有资产交易额2812.74亿元,成交率达96.3%,增值率达23%,各项指标在全国同业机构中位居前列。

优化产权配置 提升产权价值

中心多年来的发展得到了山东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大力支持,是山东省财政厅指定从事金融资产的交易平台;省高院指定的山东省内唯一承担涉讼国有资产处置的交易平台;山东省工商局指定的股权质押融资平台。此外在行政事业资产、碳排放、海洋产权、房地产资产、文化产权等方面也成立了相关机构,服务触及山东省各个领域。国有产权进场项目从来源到种类都呈现出多元扩散趋势——省属企业主辅分离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形态的非政策性国有资产,市级国有企业的探矿权与采矿权、实物资产等等都进了场,基本实现了国资全覆盖。2014年,中心共交易各类产权751宗,交易额846亿元。其中,企业实物资产项目、行政事业资产项目交易额均实现大幅增长,达到232亿元,涉诉业务交易额较2013年翻番。中心行政事业资产业务、央企资产业务、涉讼国资业务、金融资产业务已逐渐与企业国有产权业务形成鼎立之势。

2015年10月15日,青岛国风集团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司法拍卖项目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成功拍卖,项目增值率28.4%

中心在降低国有产权交易成本、便利交易程序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发现产权价格,杜绝了产权交易中的暗箱操作,强化了市场对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职能,维护了国有资本安全。2015年3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所属制冷机房在中心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机房的部分设备转让,挂牌底价仅为20.38万元,中心接到项目后,精心组织,积极推介,广泛征集意向受让方,成功征集到48家意向受让方参与购买。在项目竞价过程中,中心严把风险防控关,规范操作,及时排除了受让方违约风险,最终经过326轮报价,标的以97.5万元成交,实现溢价77.12万元,增值率达378.21%。办公厅对中心的平台功能、市场效应给予了高度认可,专文向省国资委提出表扬。中心不仅仅是一个产权的交易平台,更是一个深层次挖掘企业价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每走一步都备受关注。为规范国企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8年10月,山东省内产权市场完成整合,中心成为全省(青岛除外)唯一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在统一的大平台上,中心构建完备的国有产权价值发现和风险防控体系,一一破解产权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职工稳定、债权保障等问题为例,中心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化解,给企业、职工吃下“定心丸”,推动企业、职工由排斥竞价转向支持竞价。走市场化的路子,建立一整套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制度体系,构建“阳光平台”,这是山东产权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阳光交易 防暗箱操作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条规定了选择产权交易机构的5项基本条件。进场交易,是3号令的主旨;进入合格的产权交易机构这个“场”交易,是3号令的核心。为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设立的中心,从一出生便以国有资产交易的“阳光地带”为其主要使命。作为山东省(青岛除外)唯一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中心坐拥上万亿国有资产项目资源,在资源上得天独厚。中心不辱使命,较好完成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各项交易指标在全国同业机构中位居前列。

2014年1月10日,中心“资产处置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省国资委要求,从当年起,省管企业及其权属企业拟处置资产,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须通过中心建设、运营的资产处置电商平台公开进行。此前,已要求全省企业国有股权对外交易必须进入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该平台交易、竞价、路演、结算等多种功能全程在线,资产转让公告在平台发布后,采取动态报价和网络竞价交易方式进行。报价时间截止,平台系统按照“价格优先、优先购买权人优先”原则,自动判断最高有效报价的为受让方。此举避免了竞买人串通压价,防止交易各方暗箱操作,从源头上做到“防腐先行”。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加强对闲置和淘汰、报废资产的管理,及时规范处置变现,对于减少资产贬值和损失,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有重要意义。引入电商平台,可以抑制权力寻租,让资产处置更加阳光。

创新市场 提升服务

产权市场交易标的既有股权、债权、知识产权,还有物权、专项产权及其他财权权益,不同的交易标的适用不同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交易标的大多不可分割,交易标的出让方在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交易标的的具体情况提出受让方条件。此外,产权市场的参与者很少是出于短期投机目的而参与交易。这些特点决定产权交易应该采用整体式的、非连续性的、非集中竞价的交易模式。2011年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主要是清理从事“未经规定审批的任何权益的均等份额拆分交易”的交易所,实际上就是整顿沪、深两大交易所、中关村代办股份系统以外的从事类证券化交易的交易机构。对于始终坚持规范运作,立足于传统的产权交易模式的交易机构是一个利好消息。

为国有资产交易提供“阳光地带”,这是新时期山东产权市场设立的初衷,坐拥山东上万亿国有资产项目资源的中心却不甘于此,积极为产权市场探寻新的发展空间。在做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的同时,着力建设服务“三公资产”(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的大交易平台,拓展并深化服务功能。2015年11月27日,山东省下发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案,山东产权市场化探索路径得到充分肯定与认可,加挂山东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牌子,保留原管理体系及市场化运营模式。

中心还以产权为纽带,不断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在融资、金融资产交易、行政事业资产处置和民营产权交易等领域取得新突破。2010年11月11日,齐鲁证券3000万股国有股权项目在中心挂牌,经积极运作,最终产生11家意向受让方。2010年12月12日,经过53轮的激烈报价,最终以1.67亿元的价格成交,股权溢价率达39.2%,实现了金融国有资产的大幅升值。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心招商的金融资产项目有620多宗,涉及金额210多亿元,涵盖了金融企业股权、实物资产、债权、不良资产等各类金融企业资产。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其市场发现、价值发现能力一直备受称道。在中心民营产权交易业务蓬勃开展,山东天诺光电是一家生产导电纤维等材料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其1.421%民营产权在产权交易中心找到4家符合条件的意向购买方,最终以17%的溢价率成交。2010年以来,中心承担了民营产权交易项目58宗,实现交易额近30亿元,通过“输血”为民营企业“造血”提供了“能量”。

借力“互联网+”产权交易展翅

2015年6月17日,山东普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债权项目网络竞价活动在中心成功举行。项目网络竞价起始价7720万元,经过竞买人历经6个多小时的556轮激烈竞争,最终以14010万元成交,溢价6290万元,增值率达81.48%,成交额超出债权本息近1000多万元。债权项目通过网络竞价实现大幅增值,“互联网+产权平台”让资产处置精彩纷呈,大放异彩。

近年来,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业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运用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初步显现。一是为提高资产处置效率,中心积极打造“互联网+资产处置”的资产电商平台,为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金融债权、废旧物资等处置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资产电商平台对接网络竞价系统,形成了“互联网+网络竞价+资产电商平台”的升级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平台上线一年多来,成功处置各类资产近260多宗,成交额303647.56万元。平台项目竞价率达到20%以上。德州油库、山东煤炭物资总公司所属起重设备、齐鲁证券有限公司所属125辆机动车转让等项目均实现高效率溢价成交。二是为配套省司法拍卖改革,中心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力合作,为省高院量身打造了“互联网+司法拍卖”模式下的“山东法院诉讼资产网”,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该模式的建设和“山东法院诉讼资产网”统一网络平台的应用,为全省涉讼资产公开处置提供了高效规范的通道,符合最高院“重点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模式”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山东省法院司法拍卖系统改革快速迈向“互联网+”。2015年以来,中心按照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纲要求,继续推进各种“互联网+”创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推进“互联网+资本”,探索资产证券化平台、众筹平台建设工作,服务山东省国企混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与省体育局合作推进“互联网+体育”,建设山东体育资源交易平台,盘活体育赛事资源,撬动万亿体育无形资产。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推进,中心逐步加大信息平台建设力度,要素交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基本形成。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了卖方发布信息、买方在线申请受让、线上竞价成交等交易过程的电子化、信息化。同时,强化线下配套服务功能,利用自身投融资平台优势,为线上交易提供项目路演、专业市场对接、营销推介、尽职调查、协助交割、资金结算、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实现了线上交易与线下服务的完美结合,有效促进了山东省各类产权流转和产业结构升级。

猜你喜欢

国有产权竞价产权交易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风险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国有产权交易制度探析
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引发的思考
碰撞:恶意竞价与隐孕求职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治理效应研究
《产权导刊》编委会
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