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认识和实践供给侧改革——对发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作用的思考

2016-04-05李文增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产权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供给基地

◎ 李文增(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如何认识和实践供给侧改革——对发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作用的思考

◎ 李文增(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2015年11月3日,新华社等国内各大媒体先后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此后从11月10日到18日,前后9天里中央4次提及“供给侧改革”,可见其在我国“十三五”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基本内容,特别是对于天津来说,如何抓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的重要机遇,与 “供给侧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不仅关系到天津的现实和长远发展,而且对于京津冀、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的振兴和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有效供给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1.1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的重要地位

关于供给侧改革,《建议》中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坚持科学发展方面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方面指出:“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去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翌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中的重要地位。

1.2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1.2.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就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个大的方面(两侧),一个方面是促进需求,即需求侧是“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刺激政策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个方面是促进供给,即供给侧是政府主要通过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等政策手段,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这种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般性的生产总量的提高,而是通过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改善生产结构,促进供需平衡,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我们总希望在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上,实现供需两端产品(服务)数量、结构和层次的总体匹配,这样买家(需求侧)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他需要的东西;卖家(供给侧)则可以适当的盈利水平,把东西卖给需要者手里。实现供需平衡,这几乎是所有经济政策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

1.2.2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容。从实践上看,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二是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包括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三是要素投入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四是排放结构问题。我国目前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五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六是收入分配结构问题。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

概括地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五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四是通过改革(如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和质次价高的产品,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六是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我们过多地从需求侧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形之手”伸得过长、干预过多。今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

2.1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国际背景

2008年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爆发了影响世界经济的严重金融危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美国痛定思痛也进行了反思。美国过去多年来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金融等虚拟经济,导致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泡沫,难于实现经济的供需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的2009年9月,由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报告。与此同时奥巴马总统还发表演讲,阐释了《美国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承诺要充分发挥创新潜力,促进新就业、新企业和新产业。由此揭开了美国新时期新阶段的再工业化战略,并影响了欧洲等发达国家实施了新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战略。

在欧洲,德国提出了以“工业4.0”为代表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工业4.0”是指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融合。

不论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还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其目的都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2.2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国内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其主要特征:一是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即从2012年开始,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到2014年增速已下滑到7.4%,2015年经济增速有可能下滑到不足7%(官方预计在7%左右),经济增长已由高速转入中高速。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在调结构和提质量的环境下,维持在6.5%左右将是一种常态。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领先经济增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增速回落,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8.2%,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二产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正加快转向三产主导形态。然而,在我国产业结构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即一方面,三产的提升潜力仍然十分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70%以上的三产比重相比,我国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仍然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传统工业较多,清洁能源、生物工程、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虽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工业的萎靡,内部结构矛盾十分明显。为此,《中国制造2025》等先后出台,以快速推进结构优化,提升经济效率,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着力扭转经济总量大而不强的不利局面。

三是就业结构调整加快。在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由于就业吸纳能力更强的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新增就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四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2014年连续四年消费的贡献率达到或超过50%,其中201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2%。这表明经济增长已转向主要由消费拉动的经济新常态。但同时,我国近年来出现供给和需求结构严重不平衡,即一方面商品过剩,有的产品再打折促销也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许多人为了一副马桶盖、一个电饭煲、一罐婴儿奶粉,不惜万里迢迢,走出国门求购;此外,房地产也处在严重库存和一大波购房需求者同时并存的状态。“生产过剩”其实只是“生产错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来解决这种现状问题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结构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下,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应激流勇进,争当改革弄潮儿,努力通过供给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全国先进制造

研发基地建设

3.1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基本内涵、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的首要定位,就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天津基地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凸显。

目前天津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基地建设的基本内涵、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已有界定。其基本内涵:依托制造业基础雄厚、研发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研发转化为先导,突破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引领新制造、培育新业态、创造新模式,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支持河北转型升级,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打造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链占据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其基本思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高端先进的主导产业集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做强天津制造,打响天津品牌,提升天津质量,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引领全国制造业发展。

其重点任务:一是壮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二是提升先进制造核心竞争力;三是构建先进制造创新支撑体系;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六是推进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

3.2对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建议

3.2.1进一步加快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加快与基地建设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相关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基地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及时淘汰落后的不适销对路的企业及其产品的生产,鼓励向国外输出内部过剩产能,加快去库存速度。此外,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需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弥补传统产业的萎缩。

3.2.2进一步加快基地的投资结构调整。要将增量投资与存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公共投资,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要加强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的投资,遏制过剩产业的投资,促进存量产业或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企业,进而优化供给结构。

3.2.3搞好财税金融政策对基地建设的支持。一方面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尤其要加大税收减免优惠力度,为基地的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企业松绑减负;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财政引导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奖励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发展。还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基地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供给结构合理,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要采取优惠的贷款利率,缓解此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以促进有效供给。

3.2.4进一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要将天津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基地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天津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搭建创新要素集聚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转化的产业链配套,打造资金、人才、技术、专利以及关联企业等创新要素完备的平台载体,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土壤,进而使尽可能多的科技研发成果在基地迅速转化为有效的供给生产能力。

3.2.5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一个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大的发展战略,所涉及的亚欧大陆国家,陆地面积占世界40%,GDP占世界60%以上,贸易额占世界46%,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基地建设融入其中,一方面可通过承接北京的某些高端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不利于京津双城乃至京津冀实现有效供给的,且是天津本身也要向外疏解的共性低端产业,可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共同谋划,将其疏解到“一带一路”沿线需要建立和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就可将矛盾逐步化解,并进一步加快完成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基地有效供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天津目前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拟定的实施方案,在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方面已得到体现,但在基地建设方面,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因此,若能在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将基地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便能更好地向外拓展,发挥作用,进而形成更大更优化的供给发展空间。

(作者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猜你喜欢

京津冀供给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