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内针刺伤漏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6-04-04TheCauses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forthe

食管疾病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暴露护理

The Cause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Underreporting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梁建红,赵 莹



·临床护理·

院内针刺伤漏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The Cause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Underreporting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梁建红,赵莹

摘要:目的调查针刺伤发生及上报情况,了解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通过检索相关资料,自制“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表”,调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全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与同期医院感染管理中上报的针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全院980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60.41% (592/980),而同期上报的为3.88%(38/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932,P<0.05)。上报人数占实际发生针刺伤的6.42%,针对针刺伤漏报原因调查返回的有效问卷816份中,不知道需要上报的占77.70%(634/816),认为不会被感染占46.32%(378/816)。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主要有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个人认知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等。结论针刺伤发生率高,但漏报率也高,减少针刺伤漏报的主要对策为加强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意识,明确上报流程,以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针刺伤;职业暴露;护理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needle-stick injury,NSIs)职业暴露后立即处理伤口,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上报并存档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暴露者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患者病原体携带状况,管理者应协同感染科专家给暴露者预防用药和追踪监测方案[1]。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NSIs职业暴露而感染各种疾病,我院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对NSIs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检索相关资料,自制调查表,内容涵盖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过去1 a针刺伤发生次数、时间段、发生原因、主要环节、伤后处理、伤后上报情况、暴露源情况、暴露后的心情、针刺伤的器具、防止针刺伤的方法等。调查全院980名护士针刺伤的实际发生情况,并对比同期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针刺伤情况,针对针刺伤漏报原因进行调查,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

1.2统计分析回收的每份问卷进行检查后,利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问卷调查结果与2013年至2014年针刺伤上报情况进行对比,调查全院980护理人员中,针刺伤的发生率60.41% (592/980),而同期上报的为3.88%(38/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932,P<0.05)。上报人数占实际发生针刺伤的6.42%,说明调查发现的针刺伤人数与上报的针刺伤人数存在很大不同,也就是说,存在大部分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不报或漏报的情况。

针对针刺伤漏报原因调查返回的有效问卷816份中,不知道需要上报的占77.70%(634/816)。认为不会被感染占46.32%(378/816)。认为感染的概率较低的151人(18.50%),无所谓的146人(17.89%),没时间上报的119人(14.58%),不知道怎么报的113人(13.85%),担心对以后工作有影响的106人(12.99%),其他原因35人(4.29%)。本次调查发现发生针刺伤的护士整体趋于年轻化,26~30岁的护士占42.55%,工作年限2~5 a的护士占51.22%,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群体。针对发生职业暴露后漏报率高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主要有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个人认知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4个方面。管理因素主要有主管部门或领导未告知、未提醒;环境因素主要有临床实际中工作忙,抽不出空闲时间,或者因路途远而放弃上报;个人认知因素主要是不清楚上报流程,觉得找领导签字麻烦,不重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怕采血疼,或忘记上报。

3讨论

针刺伤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2],针刺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80万例(以针刺伤为主),护士利器伤害率大约占80%以上,护士平均每人每年损伤2.88次,几乎所有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经历[3]。国内回顾性调查显示[4-7],我国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80.6%~92.3%。我院护士针刺伤发生率60.41%,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王焕强等对全国229家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文献分析显示[8],81.37%的护士过去1 a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其中54.31%为针刺伤,每年针刺伤率3.75次/人,每年污染针刺伤率2.29次/人,护士人均年报告针刺伤和污染针刺伤分别为0.35次和0.22次(平均报告率为9.42%),而我院护士上报率为6.42%,相比也相对较低。文献显示如此高的针刺损伤率给护理人员带来的是潜在的职业性感染风险,由血源性职业暴露导致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对医务人员造成巨大威胁。对无相应抗体的个体而言,职业暴露导致的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6.00%~30.00%、丙型肝炎为5.00%~10.00%、HIV为0.30%[9]。

针刺伤发生率高,但漏报率也高,导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缺乏监管。本次调查发现发生针刺伤的护士整体趋于年轻化,26~30岁的护士占42.55%,工作年限2~5 a的护士占51.22%。调查发现不知道需要上报的居第一(77.70%),不知道怎么报的占13.85%,说明针刺伤上报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培训不到位,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职业暴露的概念,也不清楚上报的流程。其次认为不会被感染的占46.32%,认为感染的概率较低占18.50%,无所谓的17.89%, 说明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没时间上报的为14.58%,主要是由于院内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忽略了针刺伤的上报。而担心对以后工作有影响占12.99%,因为护理部要求发生针刺伤的要到护理部备案,针刺伤后护理人员担心领导怀疑其工作能力而不愿意上报。

针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职业暴露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每年对新进入医院的职工及实习、进修护士进行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预防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方法,告知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流程及上报流程,带教老师及护理负责人及时提醒护生进行上报,同时提供时间、调整工作内容或分担工作任务等便利条件督促职业暴露的上报,利用医院感染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直报,简化上报流程,积极协助其采血进行基线调查,在职业暴露发生后用药时协助其进行领导签字审批等报销手续,禁止按不良事件上报而免于处罚。当有些护士在发生了针刺伤后有强烈的心理问题,如焦躁、抑郁、担心被传染、哭闹时,应多关心体贴,以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另外,应分批次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该方面的培训,逐步使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得到提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及时上报和正确处理。

总之,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调查数据,成立专项针刺伤防控干预组,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通过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等进行干预。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专题讲座,提高全员的职业防护知晓率,合并、简化针刺伤上报流程,并采用准试验研究评价六西格玛管理对护士针刺伤干预效果,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建伟,韩立海,孙吉花,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909-1911.

[2]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2-184.

[3]Perry J, Parker G, Jagger J.2001 Percutaneous injury rates[J].Adv Expo Prev,2003,6(3):32-37.

[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5]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668.

[6]任小英,刘义兰,王桂兰,等.635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3, 16(2):9-11.

[7]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8]王焕强,张敏,李涛,等.我国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2):65-70.

[9]Mehrdad Askarian,Leila Malekmakan,Ziad A Memish,et al.Preval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dental,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ents in Shiraz,Iran[J].GMS Krankenhhyg Interdiszip,2012,7(1):1-5.

作者简介:梁建红(1968-),女,河南洛阳人,副主任护师,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7-24

中图分类号:R135.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5926/j.cnki.issn1672-688x.2016.01.025

文章编号:1672-688X(2016)01-0066-02

猜你喜欢

职业暴露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