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6-04-04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司 继 胜

(山东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山东淄博255000)



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司继胜

(山东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对党的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理解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等事项,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多次要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2]他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3]同时,他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3]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对党的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党历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854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6]327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就是号召全党要热爱人民,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就是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就是要求大家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能量;就是要去干事创业,敢于责任担当,为人民增进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热爱人民

古人云:“蜂之屯,在有巢也;毁其巢,则蜂无所屯矣。故蜂必爱巢。蚁之聚,在有穴也;捣其穴,则蚁无所聚矣。故蚁必爱穴。民之于国,亦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些话说的就是要对人民有慈善、仁爱之心,要亲民、爱民。热爱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真诚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挚爱。他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7]432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7]189这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是向全党发出的要以人民为中心、热爱人民的号召和要求。

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热爱人民,就要树立热爱人民的崇高的道德情怀和思想境界,从心灵深处敬畏自己的衣食父母,心里始终装着百姓,带着感情对待人民群众,充满热情地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认真履行责任,勇于担当,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热爱人民,不只是喊口号,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真心实意、真情涌现、身体力行,把热爱人民融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干事创业中来。

(二)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5]98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8]12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不论在任何时期,不论从事何种事业,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汲取智慧,自觉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我们要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凝聚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意愿,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共同为之奋斗。

(三)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增进人民的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无不以增进人民福祉为重要内容,无不以满足人民期待和实现人民愿望为己任。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就是要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好的环境;就是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这就是对人民的责任。

(四)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这彰显了党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重要体现。

三、切实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我们党一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各项职责必须坚持党性,要遵守党的纪律、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遵守政治规矩、符合党的要求;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人民性,就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不坚持党性,就失去了方向,就会忘记宗旨,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以人民为中心;不坚持人民性,就没有了依靠的力量,就失去了执政的根基,就是没有了党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二)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应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个人与事业、客观与主观、内因与外因的种种原因存在,某些党员领导干部对“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特别是面对“四大考验”、面临“四大危险”客观现实情况,更应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想问题、定规划、谋长远时都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时,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大胆实践,务求实效。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又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高度统一,始终做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始终做到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三)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维护群众利益与实现发展的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各项事业成败的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天职。但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实现群众愿望,必须有物质和精神基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必须靠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加社会物质实力;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以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既维护群众利益,又必须做到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要发展,就要靠人民的支持、靠人民的力量,发展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两者互为动力、互相促进。

(四)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真理标准与从严治党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4奋斗目标的实现,要靠实践,更要坚持科学规律和真理标准;要靠人民,更要坚持党的领导;要靠事业发展,更要坚持责任担当。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纠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5]1044坚持真理标准和从严治党的统一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思想的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要坚持真理标准,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依照客观规律办事,不图虚名,不搞形式,不做无用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要靠全党去引领,率先垂范;要靠制度保障,从严要求。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以严的标准和实的作风,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打铁还须自身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扛起肩上的责任,敢于担当,勤于实干,从严要求,既要坚持对上级组织负责,更要坚持对下级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把是否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道德境界、干事创业的思想标准、道德标准、纪律标准、事业标准,作为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考量。

(五)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

创新,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国家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本质上就是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协调,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区域、城乡、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不平衡问题,除了党组织的引领以及政策、制度层面上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本质上就是解决全面的问题,核心是协调和解决人民利益的平衡。绿色,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优良生态环境和绿色生态产品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本质上就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开放,解决的是国内和国际发展联动问题。开放首要的是人的思想上的开放,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共享,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本质上是解决全体的问题。只有缩小差距、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使全体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既要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要在实践行动上认真履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既要尊重人民大众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尊重人民大众享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创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在共创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内在活力,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崇高境界,也是一种党性锤炼;是一种理想追求,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原则目的,更是目标追寻。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密切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热爱人民,尊重人民,为了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只要我们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在,就一定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就一定能够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的文件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N].人民日报,2015-10-13(1).

[2]倪光辉.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2013-08-21(1).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4]倪光辉.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 人民日报,2016-05-18(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9]习近平.习近平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9-17(1).

(责任编辑李逢超)

[收稿日期]2016-05-19

[作者简介]司继胜,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总支书记、处长、讲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16)04-0033-04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