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护理研究进展

2016-04-03张舞红钟慧红刘汉娇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深圳518133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疗效护理

张舞红,钟慧红,刘汉娇,胡 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护理研究进展

张舞红,钟慧红,刘汉娇,胡 丹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大、效果欠佳、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规范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生活及治疗依丛性有良好的效果。综合护理内容包括医院内护理、社区服务延伸、中西医结合护理等广泛内容。充分发挥中西医护理各自的优势,并重视在社区服务连续护理监管,这样往往提高疗效,取得良好的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综述;中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神经性疼痛,常在夜间症状加重,多发生于足部及下肢,也有一些患者累及手部,呈手套袜子样分布,严重者甚至可以至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多以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减轻症状为主,但往往单一的疗法疗效欠佳,有学者提出结合综合性的护理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 综合护理对于DPN防治作用

很多研究表明加强护理能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黄庆娟,劳丹华等研究护理对DPN治疗的影响,治疗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如饮食营养搭配、加强足部护理等,结果DPN患者的麻木、疼痛、冷热等症状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有学者应用循证的方法DPN患者进行加强护理,重点关注五个护理问题:DPN知识的掌握、规律的药物治疗、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足疗护理。应用这种方式的护理能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反馈护理上不足的地方并作出处理。结果治疗组DPN的有效率达90.0%,较对照组(66.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说明加强对DPN患者的护理能提高其疗效。合理的护理能使患者乐于接受并参与实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的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对DPN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2 综合性护理的方法

2.1 一般西医护理

2.1.1 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总体知晓率及治疗率是较低的,而且与文化差异无明显关系,反映了社会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重视不足,很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及DPN的防治处在一个模糊的认识状态,对服药规律、平时生活习惯等防治DM及其并发症的种种措施执行不到位,影响了治疗的进行。[3]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文字教育、语言教育等多种方法进行。比如在社区发行相关的宣传小册,举行健康讲座,在工作中及时解答患者的困惑等。并为社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全面地观察病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功能社会功能各方面的情况,为健康教育及治疗提供针对性的方案。教育的内容应当多样化,重点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普及,消除有碍治疗进行的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其他还应当包括自我监测血糖、运动治疗以及随身携带病历卡等疾病资料,以防发生意外时提供方便,便于及时救治[4]。在进行对糖尿病患者进选举教育时,可以对其亲属一起进行教育,可以有利于对治疗的监督以及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急救。

2.1.2 饮食护理

饮食疗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轻型糖尿病人通过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就能控制病情,而对于较重的糖尿病人来说,其治疗也只有基于饮食疗法上进行药物治疗才能得到良好效果[5]。但是饮食在一般人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执行起来比较模糊,最好能为病患者量身制定具体饮食医嘱。对患者教育应当提倡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按一定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告知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根据标准体重和身高计算每天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食物。饮食要以清淡、富含粗纤维为主,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严格限制各种甜食,但可以随身携带适当的甜食,以备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作紧急处理。严格遵守科学的糖尿病用膳方案,对DPN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

2.1.3 心理护理

周伟萍[6]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作为评价,并与2型糖尿病但排除其他并发症的患者59例进行对照。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患者在抑郁与焦虑的程度较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DPN是慢性并发症,暂时仍无法找到其根治的办法,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会逐渐加重,患者在反复的期望与失望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患者不仅承担长期经济负担,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系的亦会发生微妙的改变,患者在疾病状态下心理脆弱,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长期如此会产生出各种严重的消极情绪态度。孙东方[7]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怀疑、拒绝、满不在乎、悲观失望、焦虑恐惧、内疚自责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的出现有时会反映在行为上,使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下降、甚至自曝自弃,使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差。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转归与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8],对于DPN患者应该发病开始就进行心理干预,讲解DM及DPN的相关知识,使其从思想上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了解疾病的进展、预后,使患者有一段较长的心理接受时间,同时避免不正确的心理期望引发出失望、消极等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疾病是并产生出积极应对办法前提。其次应当多鼓励患者讲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发掘心理问题的原因等,因为适当的倾诉和宣泄有利于不良情绪的消除。最后教育各种积极、快乐的思想,转移心理关注点,使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以便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4 足部护理

每天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溃、裂口、擦伤、水泡等;使用性质柔和的沐浴乳洗脚;洗后用柔软棉质的毛巾轻轻拭干;保持鞋内清洁干燥,穿过柔软袜子,防止不慎受伤。适当运动,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

2.2 中医特色护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上属“痹证”、“脉痹”、“萎证”、“血痹”等范畴。气血阴阳亏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血瘀脉络是其病机关键。通过中医辩证护理能对症状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2.2.1 辩证食疗

中医食疗在辩证基础上,根据人体阴阳盛衰、寒热虚实,选取特定的食材配搭,可以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是中医独有的疗法之一。方法多采用药食同源之品,调配加入日常三餐、饮品、零食等。如上消烦渴者,多食甘苦性凉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葛根、麦冬等品;中消脾胃受伤者,以苡米、莲子、山药、百合等调理;下消之人,多食滋阴补肾之品,如黑豆、芝麻、核桃等[9]。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糖尿病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提高其疗效[10]。

2.2.2 中药浴足护理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浸泡浴足,使药力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治职疾病的效果,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据研究,通过浴足疗法,可以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武淑梅,刘兰英[11]等在常规药物治疗DPN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浴足治疗,治疗3周后,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芪、红花、当归、川芎、黄芩、葛根、丹参等是治疗DPN常用的中药。中药能通过多靶点作用,提高对DPN的疗效。如黄芩提取物黄芩素可以通过酚羟基与自由基反应,诱导过氧化氢的代谢,加速自由基的清除[12]。丹参提取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3]。葛根素能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并对蛋白非酶性糖基化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4]。这些现代药理表明,应用中药治疗DPN有扎实的科学依据,开发治疗DPN的中药配方具有很大的前景。但DPN患者的感觉迟钝,就用中药浴足时患者对水温要求比较高,一般水温35~40℃比较合适。如果水温过高,空间伤害皮肤;水温过低则药力浸透不足,影响药力发挥。因此浸泡前最好先测量足浴液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浸泡。

2.2.3 穴位按摩护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起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选穴有涌泉、三阴交、太冲、足三里、血海等,多选阳明经、少阴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可以促进气血循行;少阴经与肾气相关,少阴经穴多可补益肝肾,肾气足则以养五脏。温灵[15]治疗DPN患者76例,其中实验组46例,应用推拿疗法1次/d,共治疗2个月,结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推拿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通过手法的刺激作用,可促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锻炼其神经反射传导,同时手法作用过程中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血管网重建,恢复微循环功能,促进神经的修复[16]。按摩护理简单有效、操作容易,患者可以在休息或结合其他运动一起进行,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简易治疗办法。

3 重视社区DPN护理

DPN具有病程长,无法根治的特点,而患者在住院期间只是短暂的治疗,后续的治疗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人力、时间,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中,应该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对DPN治疗的作用。国外有学者研究[17],由初级保健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连续性护理,能降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也有研究[18]表明连续跟踪式护理能降低患者住院率及再次入院的可能性。因此,对DPN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综合护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 语

综上所述,DPN是糖尿病比较顽固的并发症,经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DPN上应用单一的疗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结合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在生活及治疗方方面综合性的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在合理运用护理上,要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并重视在社区服务连续护理监管,这样往往提高疗效,取得良好的疗效。

[1] 黄庆娟,劳丹华,等.综合足部护理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08):41-42,44.

[2] 钟晓莉,李淑莲.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7):18-19.

[3] 武阳丰,谢高强,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08):564-568.

[4] 冯进金.糖尿病病人的社区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3,02:126-127.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 周伟萍.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01:77-78.

[7] 冯进金.糖尿病病人的社区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3,02:126-127.

[8] 李梅香,郑 华,马振武.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4:401-402.

[9] 赵进喜.糖尿病前期的中医干预措施[J].糖尿病之友,2008:50-51

[10] 吴亚清,李翠芬,吉美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1:3837-3838.

[11] 武淑梅,刘兰英,武济华,赵建新.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0:2466-2468.

[12] 李玉萍,刘建涛,熊向源,吴光杰,李资玲,龚妍春.黄芩素的制备及抗糖尿病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15648-15651+15654.

[13] 杜志云,覃江克,乔 薇,马 林,古练权.丹参酮类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59-63.

[14] 杨明刚.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1753-1754.

[15] 温 灵.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366.

[16]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7.

[17] Christakis DA,Feudtner C,Pihoker C,et al.Continuity and quality of care for children with diabetes who are covered by Medicaid [J]. Ambul Pediatr,2001,1(2):99-103.

[18] Knight JC,Dowden JJ,Worrall GJ,et al.Does higher continuity of family physician care reduce hospitalizations in elderly people with diabetes[J].Popul Health Manag,2009,12(2):81-8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A

ISSN.2096-2479.2016.12.190.02

猜你喜欢

糖尿病疗效护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