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16-04-03王梅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苏州54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泰州540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舒适度空腹血糖

王梅芳,赵 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54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5400)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王梅芳1,赵 琴2*
(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43;2.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与对照组(D组),各40例。D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的护理,G组患者在D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理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改善,G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满意度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仅能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而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满意度。

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糖尿病(DM)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继而发生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并且容易出现一系列其他的并发症[1]。为了预防和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更加要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主要针对其对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心理舒适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可能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与对照组(D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1999年WHO通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心脑、恶性肿瘤等疾病。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接受本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书。D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5±1.5)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7.5±1.5)年;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7例。G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69.1±2.1)岁;病程5~21年,平均病程(18.5±0.5)年;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D组)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的护理,包括:(1)饮食护理与管理 这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之一,做好饮食管理与护理,就能有效控制好体重,合理安排饮食分配,调整好饮食结构,从来源上解决血糖问题。(2)运动护理与管理这也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之一,这需要长期的过程,并且要有适合自身的个体化的方案。(3)药物治疗护理与管理这是前两种基本方法难以奏效时经常使用的方法,糖尿病治疗的药物有多种,每种药物的特点、剂量、用法等都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应该耐心讲解使用方法,尤其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面。(4)加强血糖监测的管理与护理 前三项治疗和护理的最直观的现象就是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血糖监测的管理与护理。

观察组(G组)患者在D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心理舒适管理为主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舒适管理干预计划的综合护理模式:对于G组的患者我们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基本心理状况,根据正面得到的情况,初步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另外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侧面了解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尤其是患者的家庭状况以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配合度,根据上述情况再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2)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遍性,制定相对全面的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在住院期间,其宣传和教育的途径可以通过书面资料的发放、举行糖尿病专题讲座、院内宣传栏发布等形式;患者出院回家,其宣传和教育的途径可以通过电话定期回访的方式。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遍性在于对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都能达到普遍性的理解,并真正意识到控制饮食、限制热量的摄入、合理安排运动的重要性。

(3)定期组织患者参与交流会等,积极开展专业心理辅导的综合护理模式:我院每周举行一次糖尿病病友交流会,参会人员除了我们专业的护理人员,还有正在享受该综合护理的住院患者、已经享受过该综合护理的出院患者,让他(她)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使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都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配合继续治疗,消除其负面心理[3]。另外,我院护理组定期举行糖尿病专题的专业心理辅导课堂,一般1~2次/周,正常先放映录制好的关于糖尿病的心理特点、老年患者的突出特点及其不良影响和应对措施;再有每个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谈谈自己的相关认识和看法;其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针对各自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个别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和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可允许患者交流、讨论、提问,让每个患者都体会到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从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4)营造家庭和社会氛围,开展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讲座的综合护理模式:患者家属是患者最直接、最长时间的接触者和参与者,患者家属的监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其态度也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开展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讲座,可以架起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家属沟通的桥梁,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正确的治疗理念和心理特点,更好地指导和督促患者治疗和保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理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情况。心理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其中若患者的得分为0~7分,判定该患者为正常;总分为8~10分代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为轻度;总分为11~14分代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为中度;总分为15~21分代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为重度[4]。生活满意度采用生活满意度评分表[5],分:特别满意(31~35分),非常满意(26~30分),基本满意(21~25分),不大满意(15~19分)不满意(10~14分)特别不满意(5~9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改善。G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为(9.45±0.55)mmol/L,D组患者(9.48±0.43)mmol/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6991);G组患者护理前餐后2 h血糖为(12.20±1.22)mmol/L,D组患者为(12.21±1.23)mmol/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0911)。

G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为(7.16±0.23)mmol/L,D组患者(8.19±0.11)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4.8021);G组患者护理前餐后2 h血糖为(7.99±0.26)mmol/L,D组患者为(9.31±0.42)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7.8973)。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比较

G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86±0.25),(7.78±0.35)分,明显低于D组的(9.91±0.29),(9.78±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65,17.3546;P<0.05)。G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内分泌慢性疾病,不仅表现在躯体和生理上的不适,而且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也多表现在心理层面上,大多表现为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据国内外研究显示[6],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并发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效果果,很大程度上造成性格的扭曲等改变,影响人际关系和家庭的和睦,严重的可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本研究就此问题采用了以心理舒适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

本研究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从健康教育、医护患互通交流等方式,在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理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情况方面,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效。笔者认为: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让老年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能够配合医生做好正确的引导,及时发现并与医护人员汇报患者的不良情绪,将其负面情绪状态扼杀在初始状态。这样出院后由医护人员为纽带,每个患者家属、患者之间就构建一个适合糖尿病患者康复的轻松和悦氛围的家庭社会环境,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大爱,更加注重保养,必要时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不仅仅能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而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满意度。

[1] 黄利锋.全程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07(19):5-6.

[2] 吴建慧.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1(13):173.

[3] 包苗英.心理综合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在老年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9):1080-1082.

[4] 李强翔.心理治疗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386-2388.

[5] 毛仁丹吉,王新田.心理干预对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24-825.

[6] 陈桂英,梁 峰.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48-49.

[7] 赵建武,杨伟光,吴晓华,等.老年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87-89.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12.25.02

赵琴,E-mail:269616676@qq.com

猜你喜欢

舒适度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