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东风”善激发

2016-03-30安文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时事质疑典故

安文娟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所从事的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一门艺术。在这个领域内,要善于掌握教育的时机与技巧,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更要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要出发,把他们的需要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借助教学契机,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潜能,让他们更主动更投入的参与课堂的探讨研究,最终完成教育与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时机;时事;典故;情境;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57-02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和待雕琢的孩子们在一起,所从事的是研究人、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这门科学和艺术领域内,只有善于掌握教育的时机与技巧,才能够驾驭好教育这艘大船并保持正确的航向航行。其实,“最佳的教育时机”,并非什么神秘的东西,尤其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从中学生的需要出发,把他们的需要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结合起来的过程。而作为政治课教师,恰恰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把这几方面的需要深入浅出的完美结合,最终完成教育与教学的目标。既然教材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与广阔的发挥空间,那么我们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借东风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及潜能。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从以下“东风”中寻找教育时机,丰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一、巧借质疑之东风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一堂课学生们都不动脑筋,那么兴趣无从谈起,知识落实自然也就是一句空话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告诉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并且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知道问倒老师的学生才是积极思考认真钻研的学生,老师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共同商讨。于是课堂上的学生就像是紧盯着猎物的小狮子,一刻也不走神。

有一次,我们在讲道高二《哲学常识》“量变引起质变”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家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积少成多”、“厚积勃发”等,总结事物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即质变。这时候有同学提问,如果事物数量不增加,而是减少可能会引起质变吗?课堂沸腾了,大家积极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同学认为人身上的小毛病、小缺点如果能够坚持改正,假以时日必将对个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同学还引用化学中一氧化二氮减去一个单原子变成一氧化氮与一氧化二氮不是同一气体的例子予以说明,由此师生共同悟出量的增减都会引起质变的道理,并将其引申得出“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都引起质变的”结论。这时候笔者来总结: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要想质变就要重视量变。告诉学生,你要想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在事业上取得大的成就,就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行艰苦的量的积累;如果你松懈放弃,量的减少同样也会决定你的未来,那样将于成功背道而驰!

通过质疑这样的环节,引人入胜,学生们结合自身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思考中去,积极探索,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使孩子们学有所获。

二、巧借情境之东风

一堂课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将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涉及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的课题之中,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知识。即引入情境,引起兴趣,引进课题。

例如:在《政治生活》讲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时,课前提出关于“政治课代表产生的方式”的讨论,对任命制、竞选制、轮流制大家各抒己见。随后引入本课内容,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任期、权力及义务,学生们既有学习的热情,同时也结合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的理解和接受了本节课这个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在讲授“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如果我是北京市市长,我将……”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将大家入情入理的讨论结果一汇总,笔者发现正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以及依法治国三原则。

巧妙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出其不意,让学习主体顺理成章的接受知识,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目的。

三、巧借悬念之东风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故弄玄虚”一下,设置一系列的悬念,牵引学生们跟随老师的思路,在探究中学习。比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章节的时候,在课堂上笔者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入的。“你是一名消费者吗?”“作为一名消费者,你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益吗?”“你知道如何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称心如意的商品吗?”“你有过上当受骗、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历吗?”“如果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你打算如何处理呢?”“如果你所购买的商品对您身心造成了损害,您会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呢?”“你知道法律援助这一个途径吗?”等等。当这些生动的问题被一个个的提出,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颗小石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程顺利进行,答案一个个浮出水面。

四、巧借典故之东风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典故,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情感,开发非智力因素。

尤其在讲授高二《哲学生活》的时候,因为本身哲学原理很枯燥,要大量引用一些浅显易懂又适合教材的典故丰富课堂。比如:在讲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时,可以选用“塞翁失马”的故事;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可以选用“量体裁衣”和“东施效颦”的成语;在讲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时,可用《郭巨埋儿》的典故;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可用成语“刻舟求剑”;在讲内因和外因时,可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讲回避矛盾掩盖矛盾时,可用成语“讳疾忌医”;在讲联系是普遍的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可选用典故“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在讲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时,可用成语“田忌赛马”;在讲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可选用“巧妇难为无米之吹”……这些成语典故的选用都是紧扣教材理论,通俗易懂,能引起学生共鸣,且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注意在讲典故的过程中,入情入境,扣人心弦,注意表情和语言的抑扬顿挫,开头能吸引学生,结尾能造成悬念,就能把典故讲“活”,知识落实了。

五、巧借时事之东风

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是比其他学科更与时俱进的一门科学。那么教师每准备一个新的教学知识点和内容时都要先了解社会的热点,特别是学生的关注点,从而把学生求知的热点,社会重大热点问题,与所传授知识的要点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很多政治教师都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们自己选材,轮流上台给大家讲时事,这样既关注时事信息,拓展了政治学科的知识面,教师适当的点评与分析还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的能力等。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时事内容,更让讲授具有说服力,学生兴致盎然。例如每年的三月初,正值我国两会召开期间,恰恰也是《政治生活》中国体与政体内容讲授之时,号召学生们与我们一同关注两会,并取各地人大代表的提案作为教材讲解的现实材料,让课堂更加的贴近生活,贴近个人本身,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讲到《经济生活》财政相关内容的时候,正好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席卷全球,我国政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回暖经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政府出台的各项措施,结合教材内容一一落实,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良好的教育契机并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这个“东风”需要教育者有一套捕捉本领方能利用。这个本领都包括什么呢?笔者来提出几点建议,让大家共勉。

第一,心中要有育人的目标。教师的心中要时时装着育人这一崇高的目标,才能处处留心,事事过脑,随时随地挑选可以用来育人的各种素材和时机。就像那些事业心极强的教练员,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着了迷一样的物色、挑选“未来冠军”的好苗子。

第二,胸中要有育人的实材。教师要深钻教材,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政治课是一门科学,政治课的趣味性只能在其科学性中去寻找,这种科学的魅力不是外在的“方法”可以代替的。他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底,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要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讲明讲透,把原理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把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说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治课教师要本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做好每一天的教学工作。

第三,脑中要有育人的对象。教师的心中,要清楚各个学生的情况,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经常想些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句话,你对学生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刻,你所“捕捉”到的“东风”针对性就越强,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第四,眼中要有育人的细致。赞科夫说得好:“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害窘和其他内心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捕捉“东风”的过硬本领,当然离不开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敏锐的观察力。

总有学生会抱怨政治课枯燥,不好学也不好记。但是笔者想,只要我们政治课教师善用“东风”丰富教学,切实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好奇心与兴趣,那么别具一格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方式便能显示出培育学生美好心灵的魅力。让我们都来做事业的有心人,巧借东风善激发,别让教育契机溜走了!

猜你喜欢

时事质疑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时事政策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