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状态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6-03-30滕新贤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职业倦怠高校

滕新贤

摘要:调研表明,高校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现象非常普遍。其倦怠状态既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与文化传统、社会现实以及高校的各种政策制度有关。要改变中年教师们的这种倦怠状态,高校各部门应携手合作,注重对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加强尊师教育,创建民主、开放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高校;中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48-02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于2015年6~8月对上海海洋大学教师进行了关于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有关调研。本文仅就中年教师在调研中暴露出的倦怠问题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普遍将35~60岁界定为中年期,但同时也认为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鉴于国内大学教师的退休年龄一般为女教师55岁、男教师60岁,55岁以上的教师较少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本文将中年教师的年龄范围界定为35~55岁之间。

一、高校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主要表现

无论在何种类型的高校中,中年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支中坚力量。他们既要承接老教师们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又要辅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开展科研工作。同时,由于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教学能力,他们又是面向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主力军。因而,中年教师的工作状态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本次调研中,中年教师群体中的倦怠状态体现得非常明显,亟需引起高校管理者们的重视。

所谓倦怠状态,即个体情绪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以麻木、不关注等消极态度对待外界事物,对自身的工作意义缺乏客观认识,不求进取,只满足于完成岗位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硬性任务。

在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中年教师中有30%“不知道”自己对教学工作是否感兴趣,数量惊人;有21.7%不知道自己对教学办公条件是否满意;有53.3%“不知道”自己是否满意学校的教学氛围;有31.8%“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时间从事教学工作;有22%“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参加培训活动的机会;有54.5%“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向校方提出管理改革建议;有31%“不知道”自己的收入是否能够体现劳动……这种有效问卷中出现的大量“不知道”的回答,反映出了中年教师对事业追求及学校发展的淡漠疏离态度。而在笔者随后进行的访谈中,绝大多数中年教师不同程度地抱怨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不受学生尊重、没有成就感,感觉为工作付出了不少却得不到满意回报。

二、中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导致大量中年教师出现这种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心理发展规律上来看,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当中对于职业发展的态度都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模式。高校的中年教师们工作多年,能够比较自如地应付一般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工作自身的新奇感已经消失殆尽,对自己的进步体会得已经不再像刚入职时那样明显,难以从中获得激励与满足,因而进取精神日益消退,逐渐产生惰性。

2.传统身份与现实地位的落差,使得高校中年教师长期处于怀疑自我甚至否定自我的状态中,对本职工作及自身价值缺少正确认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崇高的地位,受到社会上各类人群的普遍尊重。然而在当代社会,教师已经成为处于社会舆论风口浪尖的一个极为尴尬的职业。一方面,他们要继续为人师表满足人们对其的职业期待,而另一方面,已经失去了传统文化中尊崇地位的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们以各种世俗功利的标准来对之进行价值评判。在青年时期,由于各行业中青年人入职待遇差别不大,加之教师们普遍具有高学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有一定信心,因而对于本职工作以及自身价值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然而人到中年,眼看着教育行业之外那些学历低于自己的同学、熟人们收入丰厚或者具有一定权力,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办起事情来如鱼得水,而自己这个当年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之后,却只是一个走出校园就无权无势并且收入处于中下阶层的人时,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在本次调查中,中年教师每周工作时间在45~48小时的占26%,每周工作41~44小时的占40%,均超过了国家8小时工作制规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中中年教师的薪资水平不尽如人意。在本次调研中,如果不计因工作在远郊所获得的补贴,有65%的中年教师实际月收入低于7000元,在同等教育人群的收入中处于下层;另有9%的中年教师实际月收入低于4400元。这不能不让中年教师们在普遍以薪资收入论事业成败的上海城市生活中感到挫败。不少教师坦言不敢外出交际、不敢回答学生们对此类问题的问询,唯恐被人看不起。不少中年教师认为,在学校里勤于教学、科研付出再多,未必能够得到相应回报。学校有关特殊人才的待遇只是针对少数人的,并且里面有很多潜规则因素。既然由国家和上海市制定的高校薪资水平个人无法改变,那么与其把精力放到教学科研方面,还不如自己设法在业余时间做做小生意。

在本次调查中,有21%的中年教师因学校地处远郊而不得不经常与家人分居,而因缺少交际圈子等因素,人到中年仍然孑然一身的教师更高达15.8%。显然,就常规生活的幸福度来说,高校中年教师是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中年人群的。他们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没有家人的陪伴,负面情绪也得不到有效消融宣泄,这对于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对青年教师们来说,如果对职业感到失望可以较为轻松地重新选择职业。然而对于中年教师们来说,由于年龄偏大以及没有其他行业工作经验等原因,他们只能选择继续留在高校任教。在调研问卷“继续选择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这一问题上,“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不敢轻易放弃”以54.3%的比例高居各项原因之首!这种对自身及本职工作价值的怀疑、失望态度严重地影响着中年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

3.高校政策导向偏差及管理制度的缺陷也容易促成中年教师的倦怠状态。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放到了青年教师身上。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本身是没有错,但由于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度设计缺陷,往往使得青年教师成了核心,中年教师则逐步被边缘化。例如,高校中举行的各种教学竞赛,参赛教师的年龄基本被限定在35岁以内;校级教科研项目申报,申报者年龄也被限定在40岁以内……这些都令中年教师产生自己“已经老了”的错觉,继而失去进取精神。此外,高校人文环境也对中年教师的工作状态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近年来,部分高校在管理改革中有“懒政”的倾向,往往以“便于操作”为准来制定各项制度,导致很多管理制度缺少“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文关怀明显不够。如某些学院规定无论何种原因,只要教师本人不能按计划授课就必须自己设法请人代课,学院既不出面协调,也不承担任何教学费用。此类规定虽然是简化了管理的复杂性、节省了开支,但使得教师觉得自己在单位里像上课机器,体会不到“主人翁”的感觉,于是以同样冷冰冰的态度来对待学校、对待教学,不关注学校的发展,满足于上完课走人,对职业发展失去热情。

三、解决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要帮助中年教师们走出淡漠消沉的工作状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务及科研部门应注重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职业价值。学校应该像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那样重视对中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的继续培训,使之始终保持与最新教育前沿信息的接轨,不断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而再次激发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新奇感。有关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应该做到常态化,细致具体地落到实处,并结合当前的考核制度,将包括中年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都纳入到培训考核体系中来。教务部门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学习、交流讨论、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关注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职业热情。此外,教务部门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督导听课,对中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订出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培训计划。在这项工作中,要考虑到中年教师们的个性差异、实际水平、职业发展阶段,既注重横向统一的要求,又注意特殊群体纵向发展的客观性、可行性,绝不能照搬年轻教师的培训模式。

2.行政管理部门应改善工作作风,创建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人文关怀。调研表明,人文环境的优劣与教师的精神压力是有直接关系的,而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学校的管理方式决定的。尽管浮躁的社会风气不是一所高校所能改变的,然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校内的各种政策,营造出一个尊师重教、和谐关爱的校园环境,让中年教师们感受到尊重、关爱,从而树立自信,以校为家,爱岗敬业。要做到这一点,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服务位置,尊重教师,加大校务公开力度,让广大教师有知情权,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机会。在制定各种政策的时候要做到“勤政”,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不怕麻烦、不转嫁难题,使得有关政策能够得到教师们的理解和支持。

3.学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尊师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动力,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上海高校中发生了一些师生冲突事件,而有关学校为了避免引发社会关注及有关学生做出过激行为而采取了宽松处理及任由事件随时间淡化的态度。此类事件不断通过新闻媒体发酵,既严重伤害了广大教师的感情,又助长了部分学生无理取闹的气焰。因而,当学生作为过错方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学生做出严肃处理,绝不能因为担心引发“麻烦”而息事宁人。此外,还要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评价教师的职业价值、人生价值、教学能力。

总之,要使中年教师始终保持工作热情,绝不能只靠外力的强压,而应帮助他们从外在的敬业阶段转变为发自内心的乐业,把教学工作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职业倦怠高校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