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点

2016-03-29翟新腾

现代交际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翟新腾

摘要:书籍从古至今一直是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中储存了大量的书籍供师生阅览,为校园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如今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师生们学习、生活都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本文将简述网络环境下师生阅读习惯、喜好的改变,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论述当前情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211-03

网络的普及让人们更方便地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问题,当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自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高校中知识、信息存储最全面的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自然功不可没,为提高师生整体素质助力。古人曾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深知读书的重要,而当今网络时代的潮流下更多的书刊、读物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网络阅读、视听也呈现猛增趋势。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对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保证师生的健康学习、工作环境,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应做出相应调整。

一、当今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及表现出的特征

1.在网络环境下师生读书、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截至2014年6月,第34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数据公示当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32亿,约占中人口的462%,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最少46个网民;20-29岁网民占总比例达307%,学生网民占总比251%,网络的普及可见一斑。[1]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以及娱乐,高校师生群体更是网络的受益者。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料、素材,而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扩展性好,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网络工具越来越受到青睐,人们逐渐从书本转向网络,慢慢改变了自己的阅读、学习及交流习惯。

2.电子刊物、书籍的普及影响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位置

许多商家也看准了网络良好的发展态势,纷纷将刊物、书籍推出电子版、有声版、图像版等,大大丰富了刊物内容与可接受性,更容易得到读者们的认可。网络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也就意味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位置被不断削减。2013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课外书籍、刊物的阅读,448%的学生会选择网上阅读,而选择到图书馆进行借阅的学生只有331%;而且在查询资料等方面也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到图书馆进行查询。[2]

以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调研为例[3],通过对2009年至2013年期间纸质图书借阅量和网络平台书刊的下载阅读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每年都在递减,而网络平台的下载量上升势头良好。这一现象足以说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已逐渐不适合当前的网络环境,而且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也渐行渐缓。

3.网络信息更新快速但内容良莠不齐

网络上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刚刚发生的事件很快就被传播到网络上,让人们更快了解大小的新鲜事。人们也乐于加入到分享的行业,纷纷将自己身边的奇闻异事共享到网上供大家品鉴。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看法,但是许多信息来源无从考究,这也使得网络传播信息内容的权威性降低。[4]对于网络信息发表、传播的监管比较松懈,对于优良信息的筛选不全面,导致很多不良、非主流信息内容流向网络,高校学生很可能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思想受到蛊惑形成错误认知。信息发布者的片面性言论和主观性说辞,不仅造成事件的扭曲,更严重的对人身造成伤害。网络上就曾有女子慌称自己是天津爆炸死伤者的家属,利用网民的善心谋取善款中饱私囊,这种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而且伤害了那些出资捐助的人,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心生芥蒂。

4.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许多高校忽略图书馆的查询系统、网络等配套设施的投入,给师生查询带来诸多不便。每个图书馆都藏有成千上万本书籍、刊物,要想从这书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查询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许多高校图书馆配备的网络查询系统比较老旧,操作界面单调简单,操作步骤缺乏人性化设置,搜索程序、命令不全面;师生们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检索、记录,然后再到不同的借阅室进行查找、借阅。有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满意的资料,无形中打击了师生们到图书馆借阅、查资料的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建有自己的资料库,而这个资料库往往只能服务本校的师生,不仅共享性差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图书馆的资料库不应仅仅让本校的学生受益,而是应该让千万中国学生都受益。由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仍处于传统阶段,高校图书馆很难做到服务全国学生。[5]许多学生不得不反复登陆不同的资料系统,进行检索、查找,耗费体力而且耽误时间。虽然有些地区的学校已经着手开展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向学生提供多个资源库的搜索,但是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资源共享发展仍旧缓慢。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对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1.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筛选优良的书籍、刊物

高校图书馆仍旧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阵地,首先优化图书馆的读书学习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师生前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重中之重,要保持图书馆最重要的“静”,让读者对图书馆肃然起敬;干净整洁的环境,开阔丰富的阅览室、自习区充满学习氛围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书籍清晰明了地分类存放,帮助学生更简便地寻找自己要找的书。推荐优质的纸质书籍和电子类书籍并加快更新书籍的速度,可在图书馆中设立新书推荐栏,让读者可以及时发现新书并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2.推广、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这个知识、技能当道的年代,全世界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教育的建设,早在上世紀9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就致力于推广、鼓励学生阅读,由此可见中国高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视野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份国内外大学生阅读的调查问卷显示,国内高校学生因为兴趣而阅读的占33%,为了应试准备的占67%;而国外的调差结果恰恰相反,出于兴趣阅读的学生占76%,为了考试的阅读仅占24%。[6]从结果不难看出,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给高校学生学业施以压力,因而学生们目的明确地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了兴趣与主动性,阅读达到的文化教育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广播、海报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推荐经典佳作,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到图书馆里找书阅读,广播推广宣传非常便利,同学们在不经意间留意到广播的内容被有趣的内容吸引。也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也要帮助他们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在阅读之前帮助学生理清楚整本书的主线思路。一些书籍晦涩难懂,学生们自然是提不起兴趣去了解,但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的问题也变得容易理解,不仅可以节省出搜索其他参考辅助资料的时间,而且对书籍本身的内容也可以更好更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3.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图书馆实用性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4G网络的大范围覆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调查显示843%的网民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上网,搭乘网络的顺风车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创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7]高校图书馆在保证纸质刊物、数字的良好发展、更新的同时,应相应增加数字刊物书籍的数据库建立发展并保持更新速度,实实在在给同学们带来学习便利。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也可以研发相应的移动APP 软件程序,供学生们下载使用,提供更好的图书馆检索服务,同学们在班级或是寝室就可以查询相关书籍资料,并且下载书籍的电子版,省去多次往返图书馆的麻烦,真正地发展成口袋图书馆。[8]而且通过网络,建立多所高校共享的资源库,使资源得到整合,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书籍种类覆盖面广,而且知识信息经过层层筛选保质保量,省去了学生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大量无用的信息资源,还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选择的麻烦,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4.深化图书管理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这个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帮助读者与书籍沟通连接的桥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校图书馆人员队伍的建设。要确保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综合化,他们保证整个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每天要服务成千上百的读者,他们是直接面对读者的群体,因此要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供更有效的图书馆借阅服务。

要建设专业化的队伍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当前部分图书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

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因此应该招收更为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不仅仅要精通理论知识,而且实际工作能力强。综合化团队的建设要求人员的综合素养高,而且良好正直的德行必不可少。作为读者书海中的引导者,要对工作充满热情感染身边的人,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需求,加强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阅读指导工作。[9]

三、结语

本文简述了当今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发生改变,电子书籍网络阅读慢慢削减高校图书馆的主导地位,以及当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了几点对策,高校图书馆作为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势必要做出改变,不仅要改善图书馆的阅读学习环境,帮助读者筛选优良的信息致力推广阅读文化,而且要应用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快更便捷的阅读服务,最后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互联网天地,2014(07):43-44.

[2]黄幼菲,袁素瑛.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4 (01):4-8.

[3]刘英梅.从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看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5 (09):148-152.

[4]施文,朱锁玲,张倩,查贵庭,张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环境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 (09):148-152.

[5]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02):65-69.

[6]季亚娟,王醒宇.国内外大学生阅读情况比较及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与推广的反思[J].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2014(08):65-69.

[7]程文艳,张军亮,鄭洪兰,周红梅.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05):56-58.

[8]李振玲,徐萍.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4(S1):39-41.

[9]黄秀梅.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J].情报资料工作,2015 (07):87-8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