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衫坪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嬗变
——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整村推进整体脱贫”调研

2016-03-29李治邦

甘肃农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沙坪娄山关桐梓县

李治邦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衫坪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嬗变
——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整村推进整体脱贫”调研

李治邦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工程,把脱贫致富、小康创建与乡村旅游统一起来。一年时间衫坪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致富产业得到培植壮大,村民收入翻番。衫坪村从贫困村一跃嬗变成小康村和“黔北第一村”,创造了贵州农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

整村推进;脱贫致富;同步小康;跨越发展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是红色故里,位于娄山关脚下,距娄山关红色革命遗址3公里,1935年红军长征第二次攻占娄山关就是以杉坪村为进攻出发地的。杉坪村国土面积7 000亩,全村8个村民组中5个分布在25度坡以上的高山上,以前交通等基础设施差,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养殖和劳务输出,经济发展慢,处于贫穷状态,2001年衫坪村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2013年有居民1033户,4 232人,其中贫困户358户,占34.6%,贫困人口1 350人,占31.9%,到2013年仍是贫困村。2013年娄山关镇确定在衫坪村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工程,把脱贫致富、小康创建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一年时间里,杉坪村从贫困村嬗变为小康村,从昔日“穷旮旯”一跃成为“黔北第一村”,实现跨越发展,被誉为“娄山红叶”。

一、杉坪村“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的实践与经验

2014年3月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确立“着力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快步实现小康”的发展思路,以创建“最美乡村、黔北第一村、国家4A级景区”为发展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把扶贫开发与发展旅游、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一年时间实现脱贫致富,跨越发展,创造了新阶段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范例。衫坪村“四化乡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被写入遵义市委党校的教学内容和全国师范院校教学教材的初设内容。

(一)整村规划,逐点设计,整村推进脱贫,全面建设小康?

衫坪村根据自身自然地理特点,把搞好规划作为发展基础,聘请专业设计机构高标准规划和设计,以“整村作景区规划,民居作艺术品设计,山头作绿色银行建设,田园作园林风景雕琢”为建设理念。按照“着力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快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对杉坪村进行整村整体规划和设计。对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沟渠、每一条小路、每一面山坡山岩都进行精心策划设计。

(二)实施“四大工程”,改善基础实施,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杉坪村重点改善基础实施,培育和发展了以农业生态旅游为龙头的多种产业,使农民“增收有门路、致富有产业”。一是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把村、组道路和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切入点,修建、改扩建油路、水泥路、灌溉渠。二是乡村旅游带富工程,利用各种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观光农业。三是公共文化实施建设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四是环境整治美化工程,投入专项资金,使村容整洁美观。

(三)建设“四化”乡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

建设“四化乡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整村脱贫和全面小康。一是乡村景区化,以建设“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和全景域理念,构建乡村美丽风景。二是乡村产业化,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农户相结合,建设家庭农场和标准化养殖场、花卉园。三是乡村城镇化,完善健身娱乐、休闲等公共设施。四是乡村时尚化,引导和组织农民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组建了农民管乐队,举办文艺舞比赛等。

(四)统筹运用和管理好各种资金资源

以“政府引导,项目整合,社会参与,农民主导”的投资模式,积极引进和培植农业龙头,重点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杉坪村用各级投入的2 100万元项目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撬动村民投资4 910万元,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投资1.5亿元,项目资金和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实施精准扶贫

娄山关镇号召和组织镇党政机关干部、村干部、教师、企业(家)、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实施”等六个方面帮扶到户的的精准扶贫措施和工作要求。制定具体扶贫开发计划,全村扶贫对象全覆盖,增强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二、杉坪村“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的主要成效

短短一年时间,沙坪全村355户1 174人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整村整体脱贫,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森林覆盖率达70%,村庄变成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全村处处是美景,四季花开,村民富足,文明和谐。

(一)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衫坪村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激活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引进民间资本,壮大集体经济。一年时间里衫坪村集体从欠债10多万元到积累120多万元。目前衫坪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是村级集体的土地流转收入。二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费用提取金收入。三是村景区停车场服务经营管理收入。四是各级部门帮扶资金。

(二)农民收入多元化,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衫坪村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收入方式多元化,除传统种养殖产业收入外,还有乡村旅游产业收入,务工收入,土地流转分红收入。2014年衫坪村农民人均年收入1.12万多元,比2013年翻了1番多。2014年5月“中国青年歌唱家美丽中国行——走进娄山关大型音乐会”在杉坪成功举办,提高了沙坪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着众多外地人前来旅游、度假和参观考察。

(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是以往杉坪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杉坪村把村组公路建设作为突破口,先后修建改建了一、二环两条通村主干道油路,新建了通组水泥路、连户路,村民组之间实现硬化道路闭合循环。改造民居、硬化院坝、改厨、改厕等,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致富产业得到培植壮大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开发荒山和建设农业观光园林,引进民营企业、民间资本5 800多万元,投资建设“游、行、吃、住、娱”等综合旅游实施。以“绿色产业+家庭农场+大户”产业模式,建设了5家标准化家庭农场,扶持发展精品水果、特种蔬菜和养殖业。2014年,衫坪村兴建有品质乡村旅馆40多家,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吸纳200多名农民就地就业,旅游综合收入1 500万元。

(五)农村土地流转成功破题

衫坪村积极探索实践了两种土地流转方式。一是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土地集中连片,大户统一经营管理,规模种养殖,农户以承包地上10%的实物收入充抵流转金。二是农民以土地入股并投工投劳,以“公司+农户”形式,销售纯利润农户与公司按4:6分红。公司统一购进种子、种苗,农民按公司要求在自家土地上种植,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沙坪调研考察后认为,“衫坪村合理开发荒地、集体经营地、林地,促进了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整体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三、推进衫坪村持续发展的建议

衫坪村的整村脱贫和跨越发展是沙坪人勇于探索,敢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扶持的结果,但这是有阶段性的,要实现衫坪村的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创新,继续探索实践。2015年4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到衫坪村考察调研,对衫坪村给予鼓励和希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衫坪村要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发展目标。”

(一)把衫坪村纳入娄山关景区和娄山关镇发展规划

衫坪村地处娄山关景区与娄山关镇之间,可以充分依托和利用这两地自然旅游与红色资源资源等方面的大优势和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这需要桐梓县与红花岗区的协调与合作。

(二)以农业、农村发展工业化思路创新发展

衫坪村的持续发展要进一步突破传统农业观念,跳出“农”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现代新兴产业,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工业化。

(三)真正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沙坪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魅力首先在于她的自然美,她的自然的山、水、田、地、草、木、石都是极其有限的和珍贵的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加强保护,保护是基础,开发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四)充分重视和加强对人的培训培养,提升沙坪人综合素质

人才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培养新型农民是杉坪村持续发展十分迫切的要求和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杉坪人的主体是农民,文化和文明素质应当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需要通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城市文明、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杉坪产业转换升级与品质提升,实现持续发展。

(编辑:张琼琼)

F124.7

A

1673-9019(2016)19-0009-02

2016-06-21

贵州大学文科研究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DYB2015002。

李治邦(1963-),男,贵州遵义人,教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研究。

猜你喜欢

沙坪娄山关桐梓县
贫困地区小学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小学为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娄山关》
桐梓县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思考
“中国大学之父”张百熙出生长沙沙坪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娄山关花海
刘爱云谈沙坪湘绣的艺术发展历程
解说娄山关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忆秦娥 ·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