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施工中的凝土裂缝的控制

2016-03-29张海祺

甘肃农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水利水利工程荷载

张海祺

(山西省忻州市水利工程建筑公司,山西忻州 034000)

水利施工中的凝土裂缝的控制

张海祺

(山西省忻州市水利工程建筑公司,山西忻州 034000)

目前水利施工工程中普遍存在混凝土裂缝的问题,降低抗冻和抗渗能力,影响立水利使用的耐久性。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改进,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旨在更好的完成水利建设。

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质量控制

我国城市处于快速发展建设阶段,水利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混凝土技术。虽然水利工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仍然存在,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抗冻和抗渗能力,并引起内部的钢筋腐蚀,妨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若裂缝不断增大,很有可能导致坍塌。因此,必须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彻底分析,同时严格把控质量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

(一)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是由工程本身自重和车辆的反复荷载产生的,主要出现在施工面受拉区、受剪区或严重振动部位。若是受压区发现沿着受压方向的短裂缝,说明达到荷载极限,是结构损坏的征兆,产生原因是截面尺寸偏小。由于外在压力直接作用产生的应力裂缝,其原因一般是有由施工设计不合理和使用的错误造成的。在进行设计时,计算模型不科学,出现荷载漏算,造成实际受力超过计算受力,或在结构设计时忽略施工的荷载问题,都会造成应力裂缝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应力裂缝的原因一般包括,随意堆放施工器材,预制机构随意运输、吊起,施工不参照设计图纸,擅自调整施工顺序,结构受力模式被改变,检验强度不够等。使用阶段过程中,超荷载的重型车辆频繁经过,车辆撞击事故,发生地震、爆炸等事故,也会造成裂缝的产生。

(二)施工裂缝

在建设中,施工不当同样会造成结构性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中的结构浇筑、大型构件的运输、制作、堆放、吊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手段不合理或质量不过关,容易造成各种裂缝的产生。若是锚垫板的具体位置没有按照设计来安装,或后螺旋筋没有顶牢锚垫板、混凝土捣振的不够紧实,或混凝土强度不够均会造成结构的张拉裂缝问题。

(三)收缩裂缝

在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是由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是混凝土体积变形导致出现开裂,一般包含塑性收缩、缩水收缩两种。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后的5小时左右,是反应最剧烈的时候,内部分子链形成,泌水现象出现,水分快速蒸发,混凝土由于失水造成收缩,同时因本身自重而逐渐下沉,由于此时的混凝土没有硬化,也就是说没有塑性收缩。混凝土硬化后其表层水分蒸发,湿度下降,混凝土体积收缩,成为缩水收缩。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比内部水分蒸发快,导致表面混凝土收缩比内部快,形成了不均匀的收缩,表面在变形过程中受到内部的制约,使表面混凝土受拉力作用,当拉力超过混凝土所承载的拉力强度时,便造成收缩裂缝,其产生原因一般包括水泥的不同品种、用量,水灰比、捣振方式、外界因素等。

(四)温差裂缝

任何物品都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当然也包括混凝土,当外部天气或内部的温度产生变化时,混凝土便会变形,而变形的过程中会受到约束,产生约束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消约束力时,即造成温差裂缝。对于有些形式复杂且跨径大的施工范围,温差应力有时可以超出荷载应力。当施工面、重力墩侧面经太阳暴晒后,其温度要比其他部位明显高出,若此时突降大雨使表面温度急速下降,但因为其内部温度下降缓慢,造成强烈的温差,导致混凝土变形受约束力,而逐渐产生裂缝[1]。

二、水利工程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

严格监督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建立完善、系统的质量标准体系,对于施工中的设计、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掌控管理,详细做好检验记录,制定质量审核标准,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市政工程提供规范的管理和质量保障。

(二)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水利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原材料必须满足耐久性强、强度硬度大、可靠性强的特点。必须反复对原材料进行抽检或复检,保证所有的材料质量过关,使用过程中需仔细检查并确定材料质量良好才可使用。

(三)提升混凝土配比质量

混凝土的配比直接关系到的抗压能力,不同的配比导致面抗压能力不同。严格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对混凝土进行配比,使其强度、硬度、抗压度、耐久性满足建设规范要求,保证日后的良好使用。

(四)保护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的具体条件,要控制周边的施工环境,措施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混凝土施工现状,最好做季节性保障性措施,避免施工期间受到自然环境侵害,例如冻害、干裂、冲洗等危害,要保护好施工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施工材料,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避免污染,并且运用环保性材料,不但能满足环保要求,更能加大材料的利用效率。

(五)施工温差

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视浇筑温度,并且在结合施工的具体环境,控制温度变化适度的调整施工条件,这样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前提,水利施工中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和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且重视外部因素对混凝土产生的重要影响,并结合实际状况做好施工方案改进。比如咋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遭遇到模板变形这类状况的时候,就要做好温度调控。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变形这一状况,就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做长期看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移的情况,就要做好及时的上报工作,与此同时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马上修复模板。在特殊地区冬季施工时更要注意温度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要求冬季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低于15摄氏度,夏季不能大于25摄氏度,用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让水利工程能够成功的建造完成。

(六)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后期的养护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养护是要让混凝土处于温度适宜的环境内,让温度和湿度处于较好状况,这是避免内外温差不一致引发混凝土裂缝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混凝土施工是温度较正常的使用温度低,那么就要将新旧混凝土混合在一起运用,让混凝土的强度或者持久度得到切实保障。另外,为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一致,或者内外的收缩力、拉力不均衡,施工单位就要结合实际的状况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可以利用混凝土表面以及底层使用薄膜浇水的方式延长养护时间,增强使用效果。

三、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裂缝的控制

(一)施工前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充足的准备,第一,保证前期的质量,严格审查设计图纸,避免出现漏洞;第二,严格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培训;第三,各硬件设施齐全,是前期质量控制的关键。为保证质量,设计图纸必须与施工环境匹配,原材料质量过关,技术人员相关资质高,安全防护措施充足。

(二)施工中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是整个水利施工的关键,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素质要求。为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标准,需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培养质量安全意识,对硬件设施进行有效的检查和保养,提高施工效率,对立施工进行严格监督和验收,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水平,是保障技术支持。

(三)竣工后质量控制

对于完工的水利工程项目,需严格落实验收标准,进行最后一关的检验工作,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弥补。验收检查是项目投入使用前的最后质量控制步骤,必须对质量问题严格把控以后,才能正式的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实现工程的价值[3]。

结语: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是多方面的,需对这些研究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因而找到解决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问题,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采取科学规范的施工措施,减少裂缝的出现,使施工项目可以持久的使用,为社会人们不断服务,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1]李雄坤,寿敏.浅析水利工程中的路面平整度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124.

[2]陈伟.浅议水利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

[3]陈子君.水利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现代企业文化.2012,(12):293-294.

(编辑:刘国华)

TV544

A

1673-9019(2016)19-0055-02

2016-08-20

张海祺(1981-),男,山西天镇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水利水利工程荷载
活荷载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爆炸与火荷载联合作用下RC梁耐火极限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