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2016-03-29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张先梅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题经验数学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张先梅

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张先梅

“十二五”期间,我申报了武汉市教师个人课题——《让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研究》,今年顺利结题。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行走在科研课题研究的路上,从《扬长教育实验》到《信息技术整合》,从《有效教学设计》到《健康课堂研究》,课题一直引领着我前行。因为课题,我拥有泥土般质朴的教育愿望,也拥有星空般高远的教育梦想。因为课题,平凡的教育生活每天都会改变一点点;平凡的我每天都会有一点点的改变。下面谈谈我在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阅读饱含渴求

读书学习是每位老师的必修功课。读书可以开启心智、滋润心灵,是教师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涵养静气的摇篮。课题指导下的读书更是充满热情和渴望。我的个人课题是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为寻求理论支撑,我漫步教育书林。杜威、史宁中等大师的著作自然成为必读书籍。《民主主义与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我如获至宝,平时难以读懂的抽象理论,在这时也成为我主动钻研的目标。课题指导下的阅读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孜孜以求;不再是泛泛而读,而是理解运用。当读书摘录记满本子时,我的视野也逐渐开阔。

二、听课伴随思考

听课是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课题指导下的听课则融入了更多的思考和发现。课题需要具体经验。带着课题中的核心问题,我走进千课万人名师的课堂,走进身边优秀教师的课堂,着力发现与课题相关的闪光点,思考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听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时,我重点学习怎样将生活中天平平衡的经验与数学中的方程有效对接,怎样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的优势,怎样让学生运用新的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听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听课随想时,寻常的观摩活动因思考而丰厚扎实。

三、实践充盈研究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有了课题的指导,每节课便融入了尝试和研究的意识。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节课在课改前我上过,在课改初期也上过。在后课标时代,这一节课又该如何上呢?在个人课题《让小学生积累基本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研究》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之前对五年级的一个自然班42名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全班8人全对,剩下34位学生中10人所犯错误相同。根据调查分析,我教学时将学生经验作为重要教学资源,采用对话、交流、思考、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质疑、争辩、补充、修正中实现经验的改组和提升。课堂由“成人的立场”转向“儿童的立场”,“学生站在教室正中央”。在课题理论的指导下,这节传统课上出了新思想、新特色,被评为省级优课。年年岁岁,同样的课题,不同的风景,当实践性智慧一点点积累时,日复一日的教学因研究而生机勃勃。

四、分享溢满快乐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改变课堂,发展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兴趣日益浓厚,能力逐步增强。在区统一学情检测中,课题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数学节竞赛中选送的5名学生均获得一等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更欣喜地感受着自身能力的提升,零碎、散乱、浅表的意识逐步发展为系统、科学、深层的思考,撰写的相关论文发表于《成才》《小学教学》等杂志。借助区教研讲座等活动,我将个人课题研究中的思考和同行们一起交流,在分享中感受研究的快乐。

从教育实践中捕捉问题,对数学教育价值不断追问,在思考基础上大胆实践,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最后,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行走在研究的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快乐前行。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课题经验数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