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伙伴伙伴研究

2016-03-29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崇仁伙伴班级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汪 亭

研究伙伴伙伴研究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汪亭

在我16年的语文教师与16年的班主任的成长生涯中,一路的懵懂与渴望,蛰伏与破茧,成就了科研与我如同水与鱼的无尽情结。

一、研究伙伴,让我成为“我”

师范毕业,我走进崇仁路小学,走进“科研兴校”的那条小巷……在我们崇仁路小学,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读书是最好的美容。”“不做教科研,枉为崇仁人。”因此,我做的第一件事情,申请加入学校科研语文课题组。第二件事,读书。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也不例外。借此舞台,展示我的两件“宝贝”。第一件“宝贝”——少儿图书馆借阅证。从1995年读师范大专到现在,十多年了,我坚持每月去一次少儿图书馆三楼的教师馆,每次借阅3本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班级建设……书本中的名师,成为了我朝夕相处的研究伙伴。

除了阅读纸质书籍,我还通过网络学习。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将下载的语文资源按“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分类编辑,整理近二十万字的资料,为语文专业成长奠定基石。

一时间,我成了一个“影子”:名师在哪,跟到哪;专家在哪,听到哪。静心读书、摘抄整理、写反思随感,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俗话说:“方向对了,一切的努力才有意义。”读书,让我吸收了不少前沿信息,开拓了教育视野;而课题研究,让我在崇仁沃土中快速成长。“十五”期间,我参加的教育科研《基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小学“教育模式”的选择与创造研究》被评为武汉市重大教育科学技术成果;“十一五”“期间,自编《班级习惯养成教育细节手册》,形成了《好习惯促成长班级管理模式》,收录在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特色班级建设》一书中。

我的第二个宝贝——班级学生日志。这是我已毕业的六(4)班学生,在两年时间里写下的近70本、60余万字的小组日志,记录班级伙伴成长故事。我带的这个六(4)班,学生超强的学习力、表现力、融合力折服了同行。是这个班,让很多的人认识了我,而我的个人专著《汪亭的班汪亭的课》一版再版,又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及我的“伙伴课堂”。是我的学生,成就了今天的我,我要谢谢孩子们。

“伙伴课堂”的研究,历经了五年,“为学而教,不教之学”是我追寻的理想。我自编“语文自学六字诀”——标、读、思、找、写、查;自创教师隐身术——让出舞台,让学生及其伙伴团队成为了课堂与班级的中心;学生“众包众筹法”——自领任务,分工合作。兵带兵、兵学兵,兵教兵,学习习惯和能力就在那朝气蓬勃的日子里迎来了“秋收满畈鱼米香”的盛景。在湖北省健康课堂现场会和武汉市高效课堂观摩会上,我把这些科研成果拿出来进行分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坚守科研,是崇仁的沃土再造了一个“我”。科研的经历,是心灵的荡涤;科研的幸福,不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更是支撑了自我的脊梁。

二、伙伴研究,让我们成为“我们”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所有的研究,都是与伙伴携手同行。崇仁路小学有着深厚的伙伴文化基础,有着“我们”别样的快乐。

荣幸能与专家为伴,在理论滋养下健康成长。十六年来,在陈佑清、孙建成等专家的指导下,参加课题研究。每周五的科研日,我们享受着博士生的待遇,与专家们一起工作。既有深入课堂、班级的田野研究,也有理性深奥的理论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专家们把我上的课例一分一秒的解读,让我既如坐针毡,又不得不服。这种经历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荣幸能与同事为伴,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每个学期都有课题组的主题研究,还有16个像以我的姓名命名的“一汪清泉”青年教师研修团,我是其中导师之一。与青年教师一起做课例研究,我觉得自己的成长比他们还大,毕竟教是最好的学。还有记忆犹新的科研成果博览会,每个教研组都要发布成果,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彩纷呈。

庆幸能与学生和家长为伴,在真诚中相互砥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永远无法替代他们,我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站在家长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在真诚的交流互动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向孩子们学习,向家长们请教,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想起我校伙伴常说的话“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教学第一生产力”。

“我们”,就是在伙伴研究中相互赏识、相互帮助,从而成就彼此的一群人。崇仁路小学也因为如此,才是我们的崇仁。

新学年,我接了新班,开始新的征程,新的课题与愿景也扬帆启航。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梦用脑想,更用脚走,唯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向保秀

猜你喜欢

崇仁伙伴班级
班级“四小怪”
亲吻党旗
伙伴
班级英雄
新伙伴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的好伙伴“苍苍”
鼓浪屿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崇仁师范学校新校区建设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