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阻滞及其应对

2016-03-29李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丝路大国一带

李蓉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阻滞及其应对

李蓉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对外经济交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中国适时而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充斥着各种不确定的地缘因素,如大国的干预和沿途各小国的种种疑虑等。为了冲破这些阻滞,并使“一带一路”这一宏大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中国应当采取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策略予以应对。

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地缘背景;策略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利益已遍布全球,中国经济的崛起在不断地改变着世界经济地理结构。欧亚大陆是全球资源富集区,同时也分布着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无论是陆上的东亚经济、欧洲经济体,还是海上的东南亚经济体及广阔的印度洋沿岸国家,中国进一步扩大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往来,无疑会为其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中国适时而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而且对促进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繁荣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双赢战略。然而由于种种地缘因素的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外部因素的种种阻碍,中国应当积极应对以便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1 中国“一带一路”的地理跨度及串联经济体

纵观古今,“一带一路”无论从它跨越的地理维度还是其经济的辐射范围都可以被看作是当今世界最长的经济走廊。它发端于中国,向西拥有两条线路与中国以西国家及地区相连。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后途经中亚、西亚地区;而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南下,途经东南亚、南亚地区并最终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汇于欧洲。从各经济体分布来看,路上丝绸之路串联了当今世界上活跃的东亚经济体及发达的欧洲经济体,这对两个地区经济的交流与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陆上丝绸之路中途穿越的中亚地区与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南下连接了东南亚经济体、南亚经济体及西亚北非经济体。这有利于我国进口大量经济建设所需物资,同时也利于沿线各国引进我国先进设备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是双赢战略。

2 中国“一带一路”中的地缘背景

2.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已经遍布全球,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也在不断深化,这就使得中国的经济利益变得全球化。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第二仅次于全球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显示,按购买力来算中国已超越美国居于世界榜首。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利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制定一条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地缘战略是刻不容缓的。

2.2欧亚大陆与中国地缘经济关系

放眼全球,中国西侧广阔的亚欧大陆腹地,不仅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遍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经济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使这个地区与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理想场所。首先,广阔的欧亚大陆上许多国家希望得到中国在资金、技术及无偿援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大市场的无限生机也在吸引着欧亚大陆上国家的眼球,将其生产的产品输往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是这些国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来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便应运而生,它为中国21世纪的国家战略指明了地理方向,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意义。

2.3外部国际环境制约

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波澜壮阔。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其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演的次数越来越多,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1]。面对中国发展的破竹之势,西方国家历来采取妖魔化中国的方式来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必然会改变全球资源的分配格局进而触及和撼动某些国家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因此,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也为原本阻挠中国崛起的国家制造了舆论契机,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卷土重来。因此,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遭遇外部力量的持续阻挠和遏制不足为奇。

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主要会受到如下外部国际环境制约。

(1)沿途小国产生疑虑。“一带一路”虽然为丝路沿线的国家带去福利,但是仍有许多国家尤其是沿线的一些小国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看作是一种对本国安全的挑战[2]。从历史上看,中国曾辉煌灿烂五千年,在那个时期,邻近中国丝路沿线的一些国家曾臣服于中国。从当今世界来看,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政治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步加深;经济上,其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军事上,为促进世界和平,保卫国家安全,其国际实力不断增强。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美日等国家积极向沿线国家抛售中国威胁论,不断诋毁中国形象。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与美日等国煽风点火的伎俩交织在一起,这不得不使这些小国陷入恐慌和疑虑当中。

(2)大国的明暗掣肘。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经地区是世界资源富集区。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里海一带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该地区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油气储藏区。而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西亚地区更是世界油气第一大富集区。油气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历来就被各大国所觊觎。其次,陆上丝绸之路所经中亚、西亚地区贯通东亚与欧洲,是俄罗斯南下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该地重要的战略位置,美国也积极参与到该地区的争夺中,这使得该地区因成为各大国实力角逐的“战场”而时常动荡不安。中国“一带一路”途经该区,这就必然会引起这些大国的猜忌,进而采取措施来遏制中国在该区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所经海域一直是日本输入其战略资源的要道。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途经该地必然会牵动日本的中枢神经。近年来菲律宾和越南频频在我国南海进行领土宣誓就是美国和日本等大国在背后煽风点火所造成的[3]。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贸易往来频繁,这使美国感到极度恐慌,因此美国先是制定了重返亚太战略,后又主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其目的就是要在明处来抗衡中国发展,进而稀释中国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力。而印度作为南亚霸主,历来视印度洋为自己势力范围而排斥他国染指该区。基于上述分析,各大国为了本国自身的利益必然会或明或暗地阻挠中国 “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3 应对措施

3.1经济:积极援建,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承接转移等领域都需要获得外部支持与帮助。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上述方面能够给这些国家提供必要的财力与人力支持。如: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援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等。而沿途国家丰富的资源又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在丝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应与沿途各国展开互助合作,共享成果。

3.2文化:加强交流,消除误解

在输出资本过程中,中国可以鼓励双边人文交流,使周边国家真正理解到中国是在和平崛起,从而获得沿线国家的理解与支持。中国应主动与各国开展文化活动,如设立双方文化年,增进双方文化交流。在处理地区问题上,中国应展示其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树立良好的地区合作典范,进而消除沿路相关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从而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方相关项目在沿线国家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中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

3.3外交:以邻为善,互惠互让

中国在执行“一带一路”规划的外交方略时应互惠互让,以邻为善。一方面要换位考虑坦诚相待,不以大国优越感的姿态去谈判,在让步时应显出诚意,当双方有分歧点需谈判时要给予对方尊重[4]。不能像一些大国在谈判中设置陷阱并对谈判国进行政治裹挟。另一方面是要将惠字摆在突出位置。如在中巴经济走廊实施过程中,中方应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方面给予其大力支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使改革开所取得的成果惠及沿线国家。

3.4军事:加强安全保障,确保海陆畅通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应加强与丝路各国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在建设海丝路的过程中,中国应逐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加强其在重要海域的侦查和反潜等方面的能力,以应对海上突发事件。未来,中国应在印度洋沿岸建立一定数量的海军停泊、补给或维修站点,来为“海丝路”的畅通保驾护航。针对近日日益发酵的南海问题,中方应冷静克制,理性处理与南海周边各国的关系,也应该与其背后支持者美国在中美新型大国的关系下进行合理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才会有利于我国南海的安全,从而确保我国海丝路的畅通。其次,在建设陆丝路的过程中,中国应继续与中亚各国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加强军演及军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对陆丝路建设的破坏。

4 结论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及世界经济的繁荣,中国适时而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及沿途各国的共同繁荣描绘了蓝图。然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需要中国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积极应对。中国应通过对海丝路和陆丝路上相关国家和地区施予恰当的外交和经济战略措施,以达到消除各国疑虑,共同确保“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应对大国阻碍方面,中国应冷静克制,避免双方擦枪走火而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设想,无论从其倡导理念还是从其方案实施上来说,此战略并不仅仅是为了谋求其本国自身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来增进沿途各国的理解和信任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海丝路和陆丝路上各国的共同繁荣和合作共赢。相信只要沿线各国搁置分歧,向前发展,就一定能够谱写“一带一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最终实现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5]。

[1]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6):1005-1014.

[2]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1):15-34.

[3]李骁,薛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及其应对[J].太平洋学报,2015(7):50-64.

[4]董红,林慧慧.“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J].中国流通经济,2015(5):119-124.

[5]宋国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J].国际观察,2015(4):22-34.

责任编辑 周丁力

F125

A

1674-5787(2016)04-0010-03

2016-06-02

李蓉(1992—),女,山西省交口县人,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时事与政治热点。

猜你喜欢

丝路大国一带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