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在数学学科中探索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6-03-29武汉市江汉区福建街小学

成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江汉区小班化学困生

■武汉市江汉区福建街小学 方 琼



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在数学学科中探索学困生转化策略

■武汉市江汉区福建街小学方琼

福建街小学是我家,我爱我家,家是港湾,家是爱的源泉,她能托起优秀的你,能扶起跌倒的你,能包容孤僻的你,能改变跋扈的你,更为了特别的你,组合出独一无二的“家”。

一、秉承学校办学理念,承接小班化实验平台

福建街小学地处中心城区,随着老城区改造不断深化,学校辖内生源锐减,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生源,占全校学生比重的95%以上。针对这种情况,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平民教育,提出“真善”教育理念,希望让“流动花朵”也能在平等、关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出真知、真情、善言、善行、自信自强、和谐发展的学生。但是流动的学生家庭监护薄弱、居无定所,多数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学前教育,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更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看着教师们为了孩子们的转变和提高独自探索着,学校开始萌生出以学困生转化为课题的研究。

2010年,按照江汉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参加了小班化实验改革工作,小班化实验的特点是:(1)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不同摆法,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空间和便利。(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不同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经过4年的探索,我校师生的观念逐步得到转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差异、认同个性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对学困生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课余,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打造小班化课堂上。发现这些可喜的变化,更坚定了学校以学困生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的信心。

小班化教学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生能力、情感培养目标上与大班教学显著不同,能为所有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发现、共同创造,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与友好伙伴。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接触更频繁,老师能够很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家庭、个人爱好、基础、心理、特长、能力、个性等等。学困生也能较快地适应环境,消除隔阂,与同学建立合作平等的学习关系,消除自卑心理。经过认真地思索和比较,我校于2014年决定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借助小班化实验的平台,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以数学学科为起点探索学困生的转化。

领导支持,借鉴学习,团队共研。我校所申报学科基地校课题得到上级专业部门的认可,两年来无论是在理清思路还是实施开展过程中都得到江汉区教育局、江汉区教研室各科室和福建街小学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我们顺利进行研究课题的坚强后盾。得到上级肯定后,具体课题如何去研究大家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方向,此时江汉区教研室举行了多场学科基地校活动的展示,在相互的借鉴学习中我们收获了,成长了。6名数学教师不再是孤军奋战,不再是闭门造车,学校凝聚团队的力量,共谋共研,大家打开思路,各抒己见,交流经验,课堂实践,发现问题,研究策略,在实践反思中课题的研讨不断走向深入。

有了这么多支撑,“家”的搭建指日可待。

二、找准成因,研究策略,积极实践

(一)查阅和比照相结合,找出问题成因

数学组的教师们翻阅资料,研读与学困生成因有关的论述,厘清了学困生的形成有学生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这两方面。学生自身因素又包括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外界因素包括教师教育方法、学科内在特点、家庭教育方法。经过对学生的认真比照,我们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的成因都来自家庭教育方法,如放任自流、管教不当、家庭变故、长辈溺爱等。

(二)承载小班化教学模式,学困生转化无处不在

1.课前异质分组分层备课,让学困生“走进来”

课前按学生的学情进行异质分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以学困生为中心开展互动,教师的教案设计过程中采用分层备课,备课到人,针对学困生的具体学情,有意识地预设对学困生个人的提问或是小组的合作活动,让学困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前备课的精心预设,减少了课上的随意性和不确定,在课堂上能有效地突破每课知识重难点形成的困惑,比起课后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辅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中动态分层互动学习,让学困生“动起来”

小班教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生分工明确,任务清晰,配合默契。在此基础上根据学困生的情况数学组教师依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型区别、学生练习完成情况,采用动态的分层互动方式。以5人小组为例,5号是我们所关注的学生,常用的方式有,组内之间:1号指导5号,3、4、5号互助,2号与5号交流;组组之间:5号之间的互助、学生自由组合;师生之间:教师组内集体指导,教师指定学生辅导,教师单独对5号学生辅导。动态的分层互动学习,较大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也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通过活动,教师极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生生交替互动中帮助学困生面对课上的学习问题,学会整理思路,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三张学习单的运用,让学困生的知识“串起来”

为了随时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们精心设计三张学习单,将学习的旧知、新知与运用联系起来,对学习单上习题的难易程度以及使用的时间,教师都进行了合理安排。前置性学习单在课前使用帮助教师了解学困生的旧知运用情况,在新授之前讲评为学困生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中学习单在课上使用,分为1星、2星、3星题,学困生通过独立完成、合作完成、帮助完成,达到数学教学目标的学会、掌握、运用。后置性学习单在课后完成,内容包括新知的训练、实践性操作,学困生可邀请同学或家长合作进行,家长每天都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老师通过反馈也能较早地知道有关学困生的信息,提前进行下一循环。

4.分层作业设计,让学困生“活起来”

作业的分层设计也是老师们为学困生量身定制、精心准备的,依据学习单上反馈出的信息不断调整,设计出最新最贴切的练习题,不同年级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的习题各有特点。习题的类型也是应有尽有。1次、2次、10次的费心不算什么,可贵的是每天的坚持。6位数学老师们都有1本厚厚的分层作业设计本,里面记载着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最让老师开心的是,在适当的作业面前,学困生不再被动思考,学会了用课堂上所掌握的方法主动地面对困难,打开思维,完成挑战。

5.质量监控的分析统计,让学困生成绩“立起来”

通过学业质量监测系统,老师们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学业优劣成因,绘制统计图,利用数据对比客观看待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从而发现问题,如:对较难知识点的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提升,及时修订和调整学困生辅导的知识体系,辅导的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6.数字歌谣的吟唱,让数学学习“玩起来”

枯燥的数字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学校将数字编成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歌谣,利用课前两分钟教会学生吟唱,并把数字歌谣制作成精美的图案张贴在走廊、墙面、板报等学生随处可见的位置,整个校园营造出浓郁的玩数学氛围,便于学生随时学习。

(三)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学校利用开放日、重要节日庆典活动邀约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园环境、师资水平、学校发展规划等内容,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家长与教师沟通提供平台。此外,还可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电话、公众平台、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交流和更新教育策略。我们还邀请知名的教育专家开讲座,指导和分享家庭教育正确、优化的方法,使转化工作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通过家校互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有效提高了转化的效果。

三、你我她济济一堂,兴“福”建“家”

走进“家”里,惊喜地发现听课不再发呆的你,作业完成不再愁眉苦脸的你,家长会后和家长笑着离开的你,热心帮助同学更加优秀的他,博学多才为同学们带来欢乐的她,为了学生的转变无悔付出的“我”。看着学生们在我们的“真善”小班中变化着、成长着,看着我们、你们、他们不断追求着“求真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为建设福建街小学努力着,心理满满的……我们在学困生转化探索的路上行走着,且行且思,收获了点滴,愿意时刻与大家分享,一起探索,一起进步!

责任编辑向保秀

猜你喜欢

江汉区小班化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绿意点亮生命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用创新的激情抒写养老事业的新篇章——记前进中的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