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2016-03-28师立伟巩明明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甘肃定西743000

甘肃农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定西市农膜县区

师立伟,巩明明(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定西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师立伟,巩明明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甘肃定西743000)

近年来定西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思路

定西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已超过30年,由于覆膜栽培具有增温、抗旱、保墒等特点,现在已成为农业种植常规方法,地膜也与化肥、农药一起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农资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单方面追求作物产量,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废旧农膜残留对农村景观和农业生态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长远来看势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定西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增温保墒效果好,农作物增产显著,目前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常规应用技术,在玉米、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各类作物栽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于2006年引进了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高效栽培新技术,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地膜使用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时,由于设施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棚膜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15年,全市各类农膜覆盖面积424.4万亩、用量2.5万吨(其中旱作农业393.8万亩、2.1万吨)。

自2010年开始我市启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当年回收废旧农膜0.24万吨,回收率仅为12%。近年来,特别是《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我市通过扶持回收加工企业、健全回收网络、广泛动员群众、分片包干回收等措施,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有力推动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15年全市共回收废旧农膜1.94万吨,回收利用率达到78%。

二、采取措施

(一)认真宣传

贯彻《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依照《条例》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分别于2014年、2015年年初组织召开工作培训会议,对农业环保站站长及业务骨干、部分县区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工作人员及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一方面,邀请省上专家对《条例》及省级财政农业环保项目申报要求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全面安排部署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同时,市、县区农业部门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源头防控,加大执法和监管工作力度,使《条例》真正成为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自觉遵守的政策规定。市农业环保站制作并发放农业环境保护及废旧农膜回收宣传广告16块,宣传《条例》及废旧农膜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部分县区电视台滚动播放《条例》和废旧农膜回收公益宣传片,积极宣传使用超薄地膜和残留农膜对土壤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二)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定西市政府办公室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多次派出由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在春播前、秋收后等关键时期,加强对各县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监管。同时,市政府责成市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一方面,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抽查力度,每季度对区域内企业生产的农膜产品进行抽查,对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尽快纠正;另一方面,规范农膜销售行为,严禁销售0.008mm以下农膜,鼓励销售0.01mm以上的地膜,严厉打击销售“三无”地膜,一经发现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棚膜或者废旧农膜再生产品,依法依规予以查封、扣押。各县区按照省、市要求,细化工作措施,筹措工作经费,切实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三)建立完善回收利用体系

全市现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20余家,并依托企业建立了县级回收中心;按照“五个一”(一处回收兑换场所、一辆运输车、一套回收机具、一名工作人员、一处回收兑换广告)的标准配备,建立98处乡镇回收站,负责乡镇废旧农膜从村级回收点至乡镇的运输和贮存;设立436个村级回收网点,张贴废旧农膜回收宣传广告,每个村确定1名回收员,负责收集、暂时贮存责任区域内废旧农膜。

(四)开展以旧换新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环保工作,将创新回收废旧农膜机制作为推动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纳入2015年全市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制定下发了《定西市创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开展地膜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定政办发〔2015〕104号)。全市共建立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兑换收购网点21处,实行农户“一手交旧膜,一手领新膜”的兑换补贴制度,包片回收责任区域内的废旧农膜,充分调动了企业收膜、农民交膜的积极性。

(五)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2011—2015年,市上组织符合要求的回收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共为全市20余家企业争取到设备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资金共1 381万元。同时,为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岷县、渭源5县区帮助申请2012—2015年度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列项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争取资金4 502万元。

(六)积极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

为筛选适合定西的新型地膜及废膜回收技术,由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引进了厚度大于0.01mm的易回收地膜、聚乳酸可降解地膜、含氧生物可降解地膜等,在安定、通渭、临洮、漳县、岷县等5县区,开展了新型地膜可回收性及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试验、易回收地膜增产效果试验、适时揭膜对农作物产量和残膜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等研究工作,为农膜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我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地膜“以旧换新”机制覆盖范围有限;二是实没有将地膜回收利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三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市县区财政没有严格落专项经费;四是广大农民群众对残留的废旧农膜危害认识不足,自觉捡拾、主动交售废旧农膜尚未成为主流意识;五是地膜覆盖技术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应用,部分“一膜两年用”地块地膜残留量大,造成田间捡拾困难,难以回收再利用。针对这些存在问题,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考核监管

实践十八大提出的生态环保考核优先机制,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将废旧农膜回收纳入到市与县区农业系统考核体系。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回收区域,根据地膜覆盖面积,与回收加工企业签订包片回收协议,严格落实包片回收责任制。市县区农业部门对企业包片落实回收任务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从我市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加强行政推动力度仍然是搞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最有力措施之一,通过将该项工作纳入市县乡村年度考核责任书,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视程度,有效保证任务指标的完成。

(二)探索新型机制

开展“谁生产、谁回收”试点工作,在旱作技术推广项目的地膜采购招标中,要求由中标的地膜生产企业与地膜回收企业开展联合、承包等方式的合作,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全面负责推广区域的地膜回收。全面开展“以旧换新”工作,在发放财政补贴地膜时实行农户一手交旧膜、一手领新膜制度,以充分调动农民收膜、交膜积极性,鼓励动员当地地膜回收企业参与“以旧换新”试点建设,引导企业参与兑换、回收等环节。

(三)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投放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利用农技人员开展农民培训等有利时机,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引导农民群众自发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四)落实专项资金

认真落实定政办发〔2013〕201号文件精神,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开展新型农膜示范应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经考核后给予奖励,以奖促治。县财政根据每年地膜覆盖面积,按照每万亩2万元的标准由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两级回收站点的建设补贴以及运输、贮存、捡拾环节补贴。

(编辑:魏翔)

S62

A

1673-9019(2016)12-0010-02

来稿日期:2016-04-27

作者简介:师立伟(1976-),男,甘肃临洮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环保及农村能源工作。

猜你喜欢

定西市农膜县区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宽严相济管好市场——做好新时期县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