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剧本主题与故事设定对暴力元素的消解

2016-03-28钱华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暴力青少年游戏

钱华欣

(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游戏剧本主题与故事设定对暴力元素的消解

钱华欣

(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游戏剧本是游戏开发设计的蓝本,是游戏制作的根基,而游戏剧本的主题与故事的设定,则是游戏剧本的前提与基础。由于游戏所具有的特征,暴力元素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保持游戏惊险刺激的同时消解暴力元素的不良影响,是游戏设计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游戏剧本创作中的主题与故事设定,探讨如何祛除暴力元素中血腥的、残暴的成分,让游戏更加精彩有趣。

游戏剧本;策划;主题与故事; 暴力元素;消解

游戏剧本是游戏剧情发展的蓝本,是整个游戏的根基,也是游戏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因此,游戏剧本策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玩家对游戏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近年来,暴力游戏成瘾引发的暴力事件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一些游戏因过度且刻意表现暴力血腥而备受争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暴力游戏并不一定会让人产生暴力倾向,暴力事件背后的成因主要受到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影响,但是长时间的暴力游戏会让人对暴力行为产生迟钝、脱敏、无感的反应。从游戏剧本策划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游戏具有竞技性、搏击性特点,暴力元素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增加游戏的刺激性;另一方面,考虑到游戏中的暴力元素不应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对暴力元素的不良影响进行消解。其实,暴力元素并非“洪水猛兽”,如何在保持游戏惊险刺激的同时,能够消解暴力元素的不良影响,则是游戏设计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游戏剧本创作中的主题与故事设定,探讨如何祛除暴力元素中血腥的、残暴的成分,使游戏中的暴力成为人们可接受的暴力,让游戏更加精彩有趣。

一、主题设定是消解暴力元素的前提

游戏主题是游戏主要目的、目标和方式的集合,贯穿游戏始终,构成整个游戏的框架。没有主题的游戏不过是一系列动作的集合。作为游戏策划者,确定游戏主题时需要考虑其面向的玩家。笔者研究发现,2016年第一季度共有33款游戏进入苹果商店畅销榜,其中,腾讯、网易两大游戏开发商的产品分别占到56.6%和20.5%。而在这33款游戏中,仅1款小游戏未涉及暴力,另外的32款游戏如《热血传奇》《王者荣耀》《大话西游》《蜀山战记之剑侠传奇》《部落冲突》等均属于角色扮演、动作的类型。根据对以上热门游戏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众多的游戏主题中,诸如道德、伦理等主题就不太能引起玩家的兴趣,而绝大多数成功的游戏主题取材自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武侠小说等。游戏的主题,往往是暴力元素产生的根源,一些主题不健康的游戏,展现了打、杀、抢、奸、骗等反社会行为,渲染血腥暴力,鼓动、教唆玩家在游戏中实施不良行为,崇尚无秩序生活,藐视法制和道德规范,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因此,恰当的主题设定是消解暴力元素的前提。设定健康的游戏主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避免以暴力杀戮为主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游戏中血腥、逼真的场景使玩家沉浸在游戏中,长时间的游戏会导致玩家难以区分虚拟网络和真实世界,引发玩家内部认知、情感、生理唤醒,对青少年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引起不良生理反应、增加攻击行为、对暴力脱敏、同情度降低等。一些无良商家为了吸引玩家眼球,刻意渲染暴力因素,甚至游戏主题就是虐杀,迫使玩家挑战传统道德底线,采用极其暴力的手段进行通关,这样的游戏影响着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的青少年,容易扭曲青少年的是非观念。其实,相比直接的暴力冲突,游戏主题可以强调冒险、潜行、寻宝等,以减轻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美国经典游戏《古墓丽影》虽然有搏击、打斗、射击的场面,但游戏的主题却是探险寻宝。游戏主题围绕女主角劳拉·克劳馥的小岛探险展开,讲述的是被誉为“考古天才”以及“珍宝猎手”的女主角劳拉,必须在一个邪教军事组织的追杀下寻得宝物,拯救出她的朋友并逃离小岛的故事。这款游戏并没有刻意渲染暴力血腥场面,更强调冒险和生存的主题,将古墓探寻、水下历险等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成为动作冒险类游戏的典范,让玩家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孤岛探险的紧张和刺激中。相反,游戏《烈火战车》的主题就是杀戮,让这款游戏成为世界上最暴力、最恐怖游戏的代名词,西方小丑装扮的主角杀光了自己的家人后,追杀唯一的幸存者——他的女儿,游戏中的世界极度扭曲令人毛骨悚然、反感厌恶。

二是避免以生硬说教为主题。游戏与文学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应避免使用机械生硬、单一空洞的手段宣传道德理念。著名作家柯岩曾说:“惩罚与空洞的说教都是教育无能的表现。”游戏开发者应该本着与青少年平等的态度进行主题设定,以生动的情节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行为,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根据美国畅销漫画、热播美剧《行尸走肉》(Walking Dead)改编的同名游戏,就让玩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游戏,整个游戏剧情虽然带有暴力色彩,但不是机械地扣动扳机进行扫射,而是融入了大量丰富的感情描写,玩家所作抉择和产生的行为都影响着游戏的胜负。这款游戏设定,玩家需要扮演一名在全球爆发病毒的大背景下逃亡的人,在逃亡的过程中玩家需要保护和他一起逃难的七岁小女孩,一路上遇到各种类型的角色,伴随着这些角色进行丰富的游戏抉择。例如,当玩家遇到一名处于危险中的游戏角色时,帮不帮该角色脱离困境?选择谁帮?这件事做了会带来什么后果?怎样做才能获得最大利益?玩家每次做出决定前要好好想想,不仅取舍过程很艰难,而且玩家每一步的操作和选择都将影响游戏剧情的演变和最终结果。这种非说教的主题设计丝毫没有影响游戏的趣味性,不同的抉择还增加了重复游戏的价值,让玩家在自然的引导下做出道德的抉择。这种本着与青少年平等的态度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同时也兼具游戏娱乐性的主题设计,为游戏策划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反观《学雷锋》这款教育小游戏,游戏主题以弘扬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等日常基本行为规范为题材,让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阻止反面角色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弱势角色可获得一定的分值作为奖励,但如果没有及时阻止身边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没有对其进行帮助教育、没有及时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就会被扣除一定量的生命值,直至游戏结束。这款游戏主题设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游戏的说教成分过重,游戏主题单一,游戏机制过于简单,缺少了游戏所应具备的娱乐性,致使青少年玩此类游戏的兴趣不高。

三是追求更具深度的主题。虽然热门游戏大都含有暴力元素,但是并非含有暴力元素就一定受到玩家欢迎。获得2014年苹果应用商店年度最佳游戏的《纪念碑谷》,售出超过 240万份,总收入逾 580万美元。这款口碑与实力兼具的游戏不仅完全不含暴力元素,游戏开发者还将最终关卡“艾达的梦”的游戏收入全数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于对抗艾滋病。这款以解谜为主题的游戏,其设计灵感来自错觉图形艺术大师埃舍尔(M.C.Escher)的绘画。该游戏以精致唯美的画面感,独具创意的交互方式带给玩家美好的游戏体验。《纪念碑谷》的首席设计师Ken Wong曾提到:“游戏设计师应该表现他们更深层次的内在,而玩家也应该在移动平台上看得更远,去追求一些更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游戏应当停止与暴力划上等号,无论游戏内外。”像《纪念碑谷》这样追求深度主题的精美游戏不止一个,有“禅派”称号的华人设计师陈星汉创作的《花》《浮游》《风之旅人》等游戏都超越人们对传统游戏的印象,简单而深邃的主题让玩家从感官认同直到心灵产生共鸣。陈星汉设计的《风之旅人》选择了与暴力游戏相反的故事情节:玩家扮演一位无名旅人自沙漠开始冒险,翻越无数高山,走过无数桥梁,不断的寻找唤醒旅途中所遇到的碑文;玩家的最终目标就是控制角色到达旅程的终点——远方的山,到达终点后角色会走进一道耀眼的白色光芒中死亡然后再次复活回到起点,角色会在无限的复活中解锁不同的外观。陈星汉表示:与其让玩家之间互相厮杀斗争,不如制作出可以让人与人互相理解支持的游戏,让人放下城市的包袱去深山中旅游,每一个路人都会让你觉得亲切。《风之旅人》获得2012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的最佳年度游戏、最佳游戏设计、最佳视觉艺术等大奖。

一个好的游戏主题应该是有趣的、富于想象力的,能够带给玩家更深刻的沉浸感。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游戏的社会意义,否则就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青少年在看似有趣的游戏过程中,过多地吸收了教唆犯罪或诱导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游戏就会成为“电子海洛因”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设计师在创作游戏时,其主题设定应当顾及上述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二、故事设定是消解暴力元素的基础

主题只是游戏剧本策划的第一步。游戏有了主题,还需要故事情节来丰富;有了娓娓道来的故事,游戏才变得鲜活立体,才能增加其代入感和与玩家的情感互动。对于一款游戏来说,故事设定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是吸引玩家的一大法宝。游戏发展到了现在,有的故事错综复杂,有的则可能简约感人,但没有游戏能脱离故事而单独存在。故事情节的设定是消解暴力元素的基础,从游戏的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故事的阐述过程,它在减少暴力不良影响的同时,能与玩家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将所有情节串联成整体而不影响游戏的可玩性。健康的游戏故事设定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故事的理念是行侠仗义。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遇不平之事,挺身相向,扶弱锄强,用于称颂主持正义、勇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行为。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所描绘的侠义精神,在弱肉强食,恶人逞凶,好人受欺的黑暗社会,这种精抻历来是弱者、善者所追求的,因而具有存在的价值。在体裁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涉及暴力却代表着行侠仗义的首推侠义类的小说。如《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水浒传》及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其中的英雄人物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强暴的武侠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由此形成的侠客文化已深入人心,这不仅为中国的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且为中国网络游戏植入侠客文化积累了经验。在中国网络游戏中有关暴力行为侠客化处理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武侠题材的游戏中。例如,热门游戏《蜀山战记之剑侠传奇》是由同名仙侠电视剧官方唯一授权的互动大型多人3D仙侠手机游戏,描述了明末武林以蜀山剑派为天下正道之首,正邪两派展开江湖纷争的故事。游戏主角以“丁隐”、“玉无心”等英雄、侠女为主,故事理念是让玩家扮演游戏角色拯救天下苍生,替天下老百姓寻太平。在武侠题材的游戏中,暴力行为往往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由于这种依附于英雄、侠客身上的暴力行为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接受,其暴力的残酷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

第二,故事的发展遵从法理。面对当今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一些游戏开发商受利益驱使,在设计故事情节时不顾法理,将暴力元素从游戏的表现方式转变为游戏的核心目标。据报道,美国爱达荷州一名14岁少年枪杀父亲和兄弟,警方称嫌疑人已经为此谋划了八个月。而据嫌疑人透露,他最喜欢的就是《侠盗猎车手》里神经质又残忍的“崔弗”这个角色,这一事件也为游戏故事策划敲响了警钟。《侠盗猎车手》是一款以犯罪为主要剧情的游戏,内容涉及暴力、黑帮争斗、抢夺地盘和枪战,包含大量嘲讽美国文化及其社会现象的内容,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同样也引起诸多争议。游戏发布之后引发了舆论的轰动,很多家长谴责这款游戏诱导暴力犯罪;政府也担心游戏故事内容严重违反法理,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宣布全面禁止销售游戏光盘。这样一来,很多青少年反而因为看到媒体对《侠盗猎车手》的大量负面报道,受好奇心驱使对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加上游戏本身超高的自由度和多样的玩法让这款游戏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另一款游戏《喋血街头》由于剧情单调,游戏策划者就融入大量血腥的情节,例如玩家可以使用汽油罐浇路人,并且将其点燃,使用石块丢路人,使用铁铲将人打倒后把他的头铲下来当球踢,甚至可以袭击警察,抢夺警察的枪支向路人疯狂扫射,这些情节对未成年人影响恶劣。作为游戏策划者,应坚决抵制像《侠盗猎车手》《喋血街头》这样以违反法理的故事情节为噱头的做法。

第三,故事的结局是邪不胜正。在游戏中我们都希望,正义终能战胜邪恶。但偏偏有一些游戏让刺激的故事情节成为主线,结局竟是邪恶胜过正义。例如,被美国十个州所禁止的《黑道圣徒》系列游戏,宣扬极端暴力和对路人无休止的虐杀。这款游戏最大的乐趣,便是玩家可以把由于生活过度幽闭而产生的烦躁情绪,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部发泄在游戏中那些无辜的人们身上,而不会受到公正的审判和惩罚。这款游戏在推出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指责。这种游戏的出现,不仅触动各国游戏分级系统的神经,而且挑战青少年的道德极限。相反,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游戏《战神》,虽然有不少血腥暴力镜头,但故事结局是邪不压正,游戏主角天神宙斯的儿子斯巴达人奎托斯(Kratos)为了给妻女和部落复仇,义无反顾地带领军队凭借着所向披靡的实力,将斯巴达的荣耀传给世人,被斯巴达人真诚地爱戴。游戏精彩的神话剧情、史诗般宏大的音乐、流畅连贯的动作让《战神》成为了一部高水准的游戏,为游戏策划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又如,国产网络游戏《雷霆之怒》将魔幻神话与东方武侠巧妙结合,剧情讲述了恶魔通过诅咒将英雄王子的灵魂封印在两件法器之中,从此王子见不到他的爱人,庇佑不了他的百姓,而恶魔神殿再现人间。玩家将以不同的职业身份,带着激情昂扬的斗志和忠肝义胆与恶魔战斗,最终逆转时空,解救王子、拯救人类。

由此可见,游戏的故事情节,就是一个游戏的骨架。一款游戏是不是充满血腥恐怖的暴力游戏,取决于游戏策划者对于故事情节的取舍。故事使玩家置身游戏世界,扮演着故事中的游戏角色,随着故事的推进,虚拟的成就感令玩家感到满足与兴奋。过多的暴力情节容易扭曲青少年的是非标准,游戏策划者创作积极健康的游戏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处理好故事情节的取舍,留给青少年一片“精神净土”。

综上所述,游戏剧本中暴力元素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游戏剧本的策划者,在设定游戏主题与故事时,是可以将暴力化为正义战胜邪恶的。游戏学家拉夫·科斯特(Raph Koster)曾说:“游戏就像一个非常基础的、非常强有力的学习工具。”游戏的第一本质是学习工具,它比电影、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有更强烈的互动性,起着模拟和教学的作用。游戏这个天然的学习机制,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游戏对其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游戏策划者,只有充分发挥主题设定的前提作用和故事设定的基础作用,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避免游戏陷入本末倒置的困境中,达到健康游戏的真正目的,从而消解暴力元素的不良影响。

[1]刘桂芹,刘衍玲,张大均.暴力视频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当代青年研究,2010(4):22-25.

[2]黄石.论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J].装饰,2007(6):34-36.

[3]徐凌峰.浅析游戏世界观的作用及意义[J].大家,2010(15):114.

[4]焦虹,余雪丽.游戏剧本设计研究及在游戏式训练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5):53-55.

[5]肖凝希.面向青少年道德素养提升的电子游戏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责任编辑于湘]

2016-07-04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项目“网络游戏设计中暴力元素的消解策略研究”(2016skjd06)

钱华欣(1960— ),男,重庆市人,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理论。

J042

A

1008-6390(2016)05-0093-04

猜你喜欢

暴力青少年游戏
反性别暴力
青少年发明家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向暴力宣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