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

2016-03-28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常态辅导员

林 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重庆 400067)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

林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重庆 400067)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等方面的“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工作目标、原则、着力点和人才保障四个维度解读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把握“新常态”,明确工作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学生工作。

新常态;学生工作;内涵

学生工作“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形成新常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形成新常态,注重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形成新常态,注重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学生教育管理骨干力量;在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行为特征方面形成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信息多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时代及“90后”时代。从高校学生工作内容角度,严玉明[1]认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和学生就业指导等内容。从高校学生工作利益相关者角度,朱坚[2]认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本质与价值诉求应为发展,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学生发展方面注重学生的学业发展、能力发展和个性发展。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新常态”的基础之上,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为出发点,从工作目标、原则、着力点和人才保障四个维度解读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

一、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常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调,指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得到全面部署和深化。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指出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明确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使教育更加专注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改革的主体,如何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直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常态

早在2000年9月,教育部就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并指出,用健康、积极、正确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媒介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宣传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得到巩固[3]。2015 年1 月,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要从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两方面贯彻执行。袁贵仁曾在有关座谈会上强调,校园网络要在“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建机制,进一步扩大主流网络舆论阵地,进一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开展网上舆情引导和思想疏导[4]。而且,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5年11月修订版)》有关辅导员工作职责中,新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和传播知识以及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更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信息技术化、网络化,全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常态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从专业深造、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为高校辅导员队伍提供职业发展保障,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从中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的影子,表明党中央早已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进行战略布局。2006年5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培养与发展章节制定了十条政策措施以保障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为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2015年11月,教育部对2006年颁发的《规定》进行修订,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立足本职岗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党和国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从模糊到明确,辅导员队伍发展保障措施从笼统到具体,为辅导员群体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因此,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全体学生工作者都迎来专业化发展的新常态,这无疑为高校学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时代特征的新常态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互联网被广泛使用,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信息爆炸,网络资讯、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空前兴盛,大家都能方便快捷接收和传播各种信息。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且良莠不齐,导致人们不能有效辨别信息真伪,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各种社会思潮也借助新媒体平台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同样也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捕捉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该公司认为,数据已无处不在,并且成为重要的决策因素。“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已存在多时,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正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说:“大数据带来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无处不在,无论是商界,还是学界,抑或政界”。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样能够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便利。这还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时代。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中国掀起一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样的论述同样出现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各种公开场合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词。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2月,“互联网+”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中位列第二。显然,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的新常态。

(五)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新常态

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是“90后”学生的天下。“90 后”是“80 后”的派生词,指 1990 年 1 月 1 日至 1999 年 12 月 31 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 1990 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当“90 后”青少年进入大学后,我们称他们为“90 后”大学生。关于“90 后”的研究和评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90 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特点等定性分析的文献也经常见诸各类学术期刊。综合来看,“90 后”大学生具有以下闪光点:热爱学习、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心态开放,个人发展目标预期高、成就动机强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人中心主义浓厚、合作意识薄弱;追求物质享受、功利倾向明显;心理问题凸显、抗挫能力弱等[5]。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受社会环境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作为教育组织和实施单位,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及时、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学方式,甚至教育内容方面进行调整或改革,以适应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新常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

(一)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放在高校学生工作的语境中,就是要以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历经教育、管理、服务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生为本,就是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把握当代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李波认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6]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升质量,全面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质量。即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要结合校情实际,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落脚点。高校学生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培养质量为内涵。

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之一。对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四个课堂的联动教育,即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教学和网络课堂,即第一、二、三、四课堂。第二课堂是由学生工作队伍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工作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理念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华魂等理想信念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注重开展感恩、诚信、礼仪礼貌、社会关爱等文明修身教育;以各种竞赛项目、比赛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大学生在思想觉悟、人格修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三)激发活力,创新创业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后,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新风向标。在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高校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抓手。《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改革议程之中,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同时,提出2015年、2017年和2020年三阶段发展目标。高校学生工作应抓住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契机,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纳入工作内涵,转变工作观念、加强思想引领,以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和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抓手,激发活力、营造氛围,开启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局面,努力打造一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四)落实政策,优化队伍

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在国家致力于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结合校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待遇,从而消除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化解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整体水平有限等尴尬局面。具体就是根据《规定》(2015年修订版)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建立独立、完善的辅导员招聘、考核、培训、激励、薪酬待遇、职级晋升体制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机制的确立,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而且还是整个学校的顶层设计任务之一,涉及人事、教务、学工、财务等多个部门,同时还会引起学校其他行政人员和专任教师的强烈关注,因此,需要学校党政领导下定决心,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

三、结语

从育人的角度出发,高校学生工作的本质和价值诉求应建立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之上。围绕这个基础,结合高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从工作目标、原则、着力点和人才保障四个维度解读学生工作的内涵,其中,“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是学生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提升质量,全面发展”是学生工作的目标和结果,“激发活力,创新创业”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着力点。“落实政策,优化队伍”是实现目标的人才和制度保障。高校学生工作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目前所处的“新常态”,明确工作内涵及内涵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实现学生工作新跨越。

[1]严玉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6):5-9.

[2]朱坚.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的本质与价值诉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6-39.

[3]严书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的要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5):38-43.

[4]林强.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5(4):53-57.

[5]苏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6]李波.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N].贵州民族报,2014-07-22(B03).

[责任编辑石悦]

2015-04-0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青年项目“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精细化学生工作的模式与路径研究”(KY201532C);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创新大学生第二课堂的胜任力模型与构建研究”(15SKS033)

林强(1988— ),男,河南信阳人,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5

A

1008-6390(2016)05-0134-0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常态辅导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