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现状及培养模式

2016-03-28龙湘明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郴州423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龙湘明(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信息化时代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现状及培养模式

龙湘明
(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助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复合型人才.首先阐明了信息化时代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培养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及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最后针对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了培养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纵观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推进,政治文化不断衍生,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跨国企业不断延伸,外语复合型人才需求已渗透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1 信息化时代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定义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为适应潮流,不断开发、汇集、整合成融合协同、扁平化、服务化等多渠道新业态,滋生了外语复合型人才.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教授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点明了在即将到来21世纪是属于跨学科的时代,而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大学英语属于应用型边缘交叉学科,该学科培养的人才(包括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应是英语学科+X(其中的X为经济、管理、法律类等学科)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信息化时代下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以英语语言教学为立足点为核心复合因素,同时兼具一个或多个与经管有关领域交叉的知识,并形成一定跨学科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具有其局限性: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拥有扎实的外语语言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娴熟掌握并具有夯实的外语听、说、读、写和译等理论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以及信息应变能力,对于与经管有关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如金融、经济、贸易、会计、旅游、物流、保险、营销、工商企业管理、酒店管理、会展、软件与服务外包、法律、微商、电商、信息技术等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一门应用性边缘交叉学科,其知识面可限于通晓,而非精通,正如其它学科也不可能轻易进入外语语言学科的核心区域一样,复合型外语人才需关注的是边缘的、学科间的交叉空间,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1],对“X”这个另一学科只要通晓其基础知识或行业惯例与程序,至于具体与哪一种或几种学科(相近学科)复合,这涉及到外语教师的自身能力、发展轨迹和学生的兴趣(就业)取向以及学校专业倾向和市场需求等四因素的作用.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属于暂未定性者,其基础宽厚、适应性强,既懂外语又通晓其他学科,既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且能有机和谐地交叉融合、贯通多领域跨专业综合知识,又具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多类型综合能力,属于可塑性、粗犷型人才[2],它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为目标,而在就业岗位上需通过实践深化“X”专业,进而实现由“粗犷”转向“精专”的专业技术人才.

2 培养信息化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催生了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复苏,迫使行业转型升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原来慢三拍的转向快四拍,而对人才的需求也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向宽口径的复合型.高校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培养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乃是大势所趋.

2.1促进区域贸易合作

信息化外语复合型人才在区域经贸合作和谈判等活动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位,是区域合作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信息传输的介质,也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了“保税区”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经贸活动中,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对合作伙伴的国家(或区域)政治文化背景和民风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合作双方其贸易规则和相关法律政策,在经贸合作中能有效规避风险,促进区域贸易友好合作.

2.2推动本地区经济、旅游业发展

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基础宽厚、适应性强,既懂外语又通晓其他学科,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又具备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应变能力,能整合资源提升自我,为企业用人单位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提供更好地服务.该类人才不失为本地区的特色代言人,能给区域合作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服务中彰显中国特色,促进和吸引外资来华投资,也间接地能吸引外宾跨区域前来参观旅游,从而推动本地区的经济、旅游业的发展.

2.3带动本地区附加经济效益

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在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催生了本地区新型的服务型经济,为外语培训市场提供了温床,为培训师、翻译师等职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带动了本地区的就业和创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无形间整合了一个庞大的集人才、知识、教育、产业、经济为一体的有机资源库,促进了本地区文化、教育链的有机循环发展,更为本地区的附加经济效益提了质、扩了容.

2.4促进高等教育适应新常态,探索新发展

人才的迭代更新,促进了教育体系的完善,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寻新思路,寻求新发展,创造新条件,适应新常态;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流通,给人才库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知识经济时代的存亡投了关键一票,给普通外语人才增添了竞争压力同时也带去了前进动力,给企业带来了高效益,给经济社会带来了财富,给高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动能,给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添砖加瓦,乃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了光添了彩.

2.5迫使普通人才转型升级

在当今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人才尤为珍贵,主因是第一流人才关乎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在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除了像石油一类的不可再生能源外,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相争夺稀缺的人才资源.世贸的发展、企业的扩增、区域经济的发展无不与外语复合型人才相挂钩.而传统的外语人才若想倍受青睐,必须审时度势转变观念,除了加强外语专业知识,还需积极充电商务贸易金融一类的知识,提升自我,转型升级成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 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

3.1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经贸、大中国等理念的深入,外资不断注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汽车等新型产业的兴起,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人才需求进入了新一轮热潮,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被悄悄替代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3.2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供需现状

从区域经济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整体呈显性增长趋势,在人才市场和企业用人单位来看,外语人才供给总量充足,但就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来看,普通型外语人才有供过于求,人才结构性过剩的倾向,而对于高水平、高素质、能够融合外语和经济、金融、科技、法律等行业的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却十分匮乏,真正业务水平高和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呈现供不应求,严重短缺的现象.这给高校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即市场需求中高端水平层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高校应着力加大该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企业用人单位方若需求的是具有研究型、高学历、创新性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则可以通过对接相关高校并下定单,高校可为企业量身定制复合型外语人才.

3.3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现状

另据调查发现:对于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在对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进行两个专业的简单叠加、结合,或者本末倒置,过分强调“X”这个其它学科专业,忽视了英语这个本专业的重要性.而作为准外语人才也存在自我塑造的误区:一些学生抱着应对考试通关多拿证书多谋划就业门径而努力学英语,尤其重视英语“过级榜”,给自己锁定目标通过英语四、六、八级、托业、翻译师考试等.大部分高校还仍以英语过级论英雄,以英语过级绑定学位证书,给人才培养带上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传统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职英语相关职业近半年甚至一年的月薪仅在两千至三千元左右.而复合型英语人才既抢手,其薪资水平又明显高于传统英语人才.这如实反映了普通英语人才的培养已存在弊端,而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凸现出供不应求的现状.

4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可圈可点,其专业知识既相对独立,跨专业多学科像"浆糊"或"糯米粥"式和谐交融,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技术的迅速更新并高度综合化.各高校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跟技术革新的形势,在部分学科间打破专业界限,建立交叉培养的机制,优化课程配套、知识和层次结构,以培养学生跨院系、跨专业系统地学习,增加多学科渗透的适应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形成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的素质、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产能.具体培养模式可通过借鉴成功案例来进行推广.

4.1双学位制培养模式(doublemajor)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放在“3+2”或“3+1+1”等方式培养双学士学位教育、研究生教育.其培养模式可借鉴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培养工医复合型人才、广西医科学院与广西大学联合办学培养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厦门大学高教所跨本科专业招收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博士生.双学位讲究专业的同等性,同时攻读两个专业即英语+X(在毕业时间上可能比单一获取如英语专业的文学学位的培养时间稍长,可能是5年或更长时间),通过相关考试考核全部合格(获得两个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毕业时颁发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获得两个专业的学位.

4.2主修+辅修模式(majorplusminor)

主修+辅修模式是指高校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本、专科的同时,辅修另一相近学科或跨学科专业,按相关规定均修满主、辅修专业的学分后,可获得主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辅修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该模式同样具备双重优势,即主专业为外语+辅修的专业为财经贸易或其他专业的技能均很扎实.像外语专业为主修+辅修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其外语水平高、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模式.

4.3公共选修课模式(electivemodule)

公共选修课模式是高校确定“KAQ”(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将单科性的专才教育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通过设置若干选修课“菜单”,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主专业相关专业或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课,通过多学科交叉综合系统学习所选学科或专业,获取相关知识技能,凝练知识结构,获得相应学分,提升综合能力,成为专业领域的外语人才.

5 结束语

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世纪,归根结底还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既有扎实外语基础知识扎实,又能综合运用跨学科多专业知识技能,发挥创新力,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明清.商务英语教学中孪生性问题及求解[J].大学教育科学,2010(4):61.

〔2〕翟建华,等.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9):158.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109-03

收稿日期:2016-03-22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湘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2015XC1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