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

2016-03-28何根海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念学校发展

何根海

(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笔谈

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

何根海

(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本期由学校党委书记何根海同志牵头组织策划并推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笔谈”专题,刊发池州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心得体会和做合格党员的实践感悟。

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到2050年将我国建成一个处于世界前沿地位的高等教育强国,“十三五”期间,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引导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逻辑。地方高校如何认识理解新发展理念,如何把握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适应新发展理念带来的新要求,同样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1 深化创新理念,挖掘发展潜力

一是遵循新发展理念要求,推进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用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课程资源、考试评价的供给结构;二是努力建设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利用学科综合优势培养基础扎实、博学多能的本科生,使他们获取持续发展和厚积薄发的能力,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多视角思维模式的创新人才;三是努力建设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利用学校科研实力强、教师研究项目多的特点,鼓励学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四是努力建设以能力为取向的实践模式,利用学校综合互补的学科环境、研究氛围浓厚的学术环境、规范而开放的教学制度环境,着重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的培养;五是努力建设以人格为核心的育人模式,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2 深化协调理念,释放发展活力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首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保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一是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建立教师、学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励指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二是协调学术与行政关系,赋予学术委员会系统独立管理学术事务的权责,调整职能部门构架,梳理岗位职责,优化管理流程,完善以岗位目标责任为基础、服务对象为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协调校内各类人员关系,逐步稳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薪资、绩效体系,促进人才队伍良性发展;四是协调学校与院系关系,强化学校在促进学科交叉、教学改革、科研评价等方面统筹职能。推动院系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管理重心下移,逐步下放人事和财务权限,实施二级管理模式;五是协调学校与社会关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调整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契合度,注重调整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协调相匹配,注重高校科研与文化传承创新和区域社会发展的协同性,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地方高校尤其要注意做好“立地”的工作,培养大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生力军。

3 深化绿色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育师生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观念,反对奢侈浪费,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文明校园,推动形成区域社会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行动;二是倡导“无车校园”“低碳校园”理念,加强交通管理,提倡绿色出行,规划、建设校园慢行系统和停车场设施,降低校内车辆行驶的噪音影响;三是树立节约型校园理念,厉行中央八项规定,缩减学校三公支出,降低校园耗能,建立健全资源配置体系,统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收入,建立各项事业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补偿机制,实现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学校绿色发展;四是厚植人文环境,涵养人文情怀,传承大学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学术生态。

4 深化开放理念,优化发展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开放是指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共享。一是与省内外相关性较强的高水平大学探索新合作模式,准确把握区域发展实际,探索新的合作路径,对接需求实现精准合作;二是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断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巩固并发展一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继续拓展国际合作的区域和方式,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三是推进学校管理队伍培训、教师培训和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争取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支持高水平外籍教授来校讲学。

5 深化共享理念,普惠发展成果

一是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前提,推动优质教育的资源共建共享。如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既可以推进学校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加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学科建设,又可以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发挥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企业进行专项产品的研究,与企业共同创办生产联合体,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试验,帮助企业培养人才等等。企业则可共享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利用这些互补性研究成果进入新技术领域开发新产品等;二是完善“帮扶计划”,在学生奖勤补贷减等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持,注重实现教育公平;三是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智力扶贫,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多样化方式,进一步密切校地联系,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四是要关注师生员工所盼所需,推改革、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要坚持群众观点,尊重师生员工,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智慧和力量搞改革搞发展,要探索基于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适度调节收入差距,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解决教师实际困难,使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6 深化党建理念,加强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实现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坚定的理念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和《准则》《条例》,以“三严三实”为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切实用严明的纪律引领党员,要求党员,管住党员,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切实负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要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领导班子个人的“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基层党总支议事规则,细化班子成员的党内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四是要加强对干部群众教育管理,做到讲政治、讲规矩、守纪律。新发展理念对干部群众有新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用新发展理念统领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上,就是要求广大师生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依法治校,推进学校规划建设,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余义兵]

10.13420/j.cnki.jczu.2016.04.006

2016-06-21

何根海(1963—),男,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学与高等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理念学校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