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振钧题画诗研究

2016-03-28代利萍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题画情志画作

代利萍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39)

李振钧题画诗研究

代利萍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39)

李振钧能诗善画,以画家之眼去鉴赏画作、以诗人之情去勾勒画作,将个人情志与独特的生命体悟寓于诗中。诗中有画意,寄托遥深,诗歌风格多样。因此,李振钧题画诗的研究对了解其人其文都有重要意义。

题画诗;情志;生命体悟;艺术风格

李振钧(1794-1839),字仲衡,号海初,安徽安庆府太湖县城西树林冲人。道光九年(1829)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文渊阁校理、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著有《味灯听叶庐诗草》两卷,题画诗十九题五十九首。题画诗是在诗歌与绘画长期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诗歌与绘画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种艺术,古代早有诗画一律的论断。唐人说:“书画异名而同体”[1]。苏轼于《书鄢陵君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2]。宋代张舜民在《跋百之诗画》中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3]。结合题画诗的实际,笔者认为题画诗是因画而题的诗,能补充画中蕴含却难以看出的深意;或是由画作激发诗人情感和灵感而作的诗,它可以是题在画中,与画为一体的配画诗,也可以是题在扇面、屏风上的诗。李振钧曾向当时桐城有名画家吴荦学习作画,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品评画作亦有独到之处。其诗不同于以往题画诗多是对画作内容进行描摹,他还将个人情志和自身独特的生命体悟付诸于题画诗,使画外有深意,诗中有画意,从而创作出印有鲜明个人标志的题画诗。

1

李振钧题画诗因画作题材的不同,诗人解读的方式和情感表达也不同。按题材对其题画诗分类大致可包括:花木题画诗、仕女题画诗、人事题画诗、宗教神仙题画诗等。

花木题画诗在李振钧为数不多的题画诗中占据三分之一左右。这类诗多对画作进行人格化的解读。诗人常常以花木自比,表达个人情志。“欲归空谷讬闲身,一翦香留墨迹新。妙手试挥吴道子,同心许结管夫人。冰纨销尽班姬怨,玉佩堪供楚客纫,为遣羁愁偏不去,采萧采艾满江滨”[4]60。诗人自画自题,以画上兰花自比,托物言志,欲和兰花一样幽居空谷,自在无拘束。诗人自信画技高超可媲美吴道子和管道升。虽锦衣玉食,但羁旅之愁挥之不去,只能于江畔采摘香草。诗人将兰作为自己情志的化身,不愿在锦衣玉食中奔波他乡,只愿于家乡幽静处自吟自乐。“断雨零烟水一涯,鲛宫空忆旧儿家。让他金屋要琼佩,不作同心姊妹花”[4]181。诗人将赵子固所画高洁淡雅之水仙作为自己形象的化身,表明不愿追求富贵。此首诗应是诗人向兄长表明志向与其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诗人还将个人经历比作花木经历,以花自比,抒发感慨。“瘦影翩跹历劫灰,种花人去不归来。洛阳金带无图画,此本应教处士猜。南园门巷感乌衣,回首沧桑事事非。却笑春风双燕子,而今不傍画堂飞。独守天寒二十年,无端开占百花先。故乡消息凭谁问,梦绕空山野水边”[4]169-170。画作虽名瘦鹤图,却是一副梅花图,因为梅花被主人称作“一只瘦鹤舞”。诗人开始即点明花树几遭严霜,种花人去而不返。随后想到世人多未见过此图,应让其猜猜瘦鹤到底为何物。突然的转折发问,使诗歌饶有趣味。诗人于巷口回首梅树,只觉一路行来事事变迁,早已面目全非。忽见燕子翩跹于风中生机勃勃,使人十分欣喜。梅花于天寒地冻中坚守二十余年,未料于春天开放于百花之前。诗人将自己的经历比作梅花的经历。诗人屡试不中,多年后却能中得状元。可惜中了状元,父亲却早已离去。就像如今如花开,种花人却不归。现在自己客居他乡,故乡音讯已难闻。回首往事,心绪复杂,内心有走上仕途之欣喜,有客居之惆怅,有欲慰父亲之盼而父亲已不在的伤心。花如人,人亦如花。

仕女题画诗中融入诗人大量的个人想象,诗人由画作联想到身边的亲近之人,想象她们的言行神态,抒发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涨腻浮香水一条,门前几树柳弯腰。悄随翠羽窥金屋,肯上华灯侑玉箫。乍见已拼仙骨化,重来难禁艳魂销。孤衾今是长安客,还把春风俏影描……或有精魂幻楚云,毕竟风流赢薄幸,悔教人说杜司勋……柔肠侠骨都休说,枯寂今如退院僧”[4]147-148。诗人将眼前的莲舫仕女倚兰图动化,只见门前香江一条静静流,翠柳几树微微舞。随柳树轻舞之际悄悄窥那金屋美人。诗人抓住画中最能表现画意的几个意象,“香江”、“柳”、“金屋”、“华灯”“玉箫”等,简简几笔已勾勒出美人住处的美好,让人忍不住想见其人。简笔勾勒渲染环境,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美人一见使人倾心。诗人虽客居长安,也忍不住将美人作于画上。诗人由画上美人联想到自己的妻子,想到与妻子伉俪情深,而如今分隔两地音讯难闻,料想妻子在家应是非常思念自己,后悔让自己游宦远方求取功名。诗人想象妻子在家思念自己的种种场景,自己也难抑相思之情。然而如今回想一切都无用,只能像寺庙外的僧人一样,枯寂无趣。

人事题画诗存有五首,诗人由画思己,感慨往事。“见说鸣琴治,枌乡颂翕然。望如慈父母,知是小神仙。草偃和风洽,花开爱日研。多情通佛性,遥指九华巅。少小趋庭日,滇池赋笔豪。星轺佳话在,书锦厚恩叨。亦有全家乐,难忘万里翱。披图怀雅度,嗤彼簿书劳”[4]167。诗人由全家乐图联想到彭筠溪为官爱民如子,辖区内一片清平宴和。再由此联想到自己少时随父宦游在外,兄长赢得功名,后自己也高中状元,也是一番乐景。“草偃和风洽,花开爱日研。”青草随和煦的春风轻轻摇动,色彩艳丽的花儿在阳光下更加明艳动人。这两句诗将春天的美好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草”、“风”、“花”、“日”等意象表现出来,自然的美景将清平宴和的人文美景衬托得更加美好,使人心向往之。

“男儿读书果何事?早岁扬名慰亲志。父母生儿愿克家,能言先授之无字。一间矮屋灯光青,灯前白发垂星星。朦胧老眼强拂拭,口讲指画通九经……博得慈颜一笑开,抱持膝上勖将来……披图无奈百感增,父书儿读能未能。双扉静掩孤檠冷,也有荒斋说味灯”[4]131-132。诗人幼时聪颖深得父亲喜爱,其父对其期盼也高。然他困顿科场长达二十年,直至父亲去世也为未能中乡试。诗人对寒夜课读之辛苦、辛酸深有体会,但为赢得功名以慰父母,不得不强打精神通读经书。看到此图,诗人百感交集。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否继承父亲的志愿,只存有《味灯听叶庐诗草》可以向父亲言说。

宗教神仙题画诗,诗人以宗教思想阐释画作,富有哲理。“烟香杳渺泛阿罗,浪说鲛宫幻相多。新上蓬莱山上望,朱霞天半海无波”[4]147。诗人将图画动态化,烟波飘渺中罗汉泛于海上,传言鲛宫幻相多。于蓬莱山上眺望去,海天一体皆寂静。诗人用“烟香杳渺”四个字来将罗汉过海时的情景虚幻化,烟波杳茫中隐约可见一人泛于海上。加入传说“鲛宫幻相多”,为诗添加一抹神话色彩。同时又让人确实产生疑问,海上之罗汉是否只是个幻相。于是诗人想象自己于蓬莱山上眺望远方,可是海天一体俱寂静,并未看见有人。诗人将罗汉过海虚幻化,不知是否有罗汉,把自己融入画中,以我观罗汉之有无。其中蕴含“我之不知罗汉,不知真有罗汉耶”的意味。同时还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教义融入其中,以佛理诠释佛画,蕴含深刻,令人深思。

2

诗人将画家之眼与诗人之情紧密地融合为一体,融汇成灵性之眼去欣赏诗,去解读画作,以画家的绘画技法去勾勒画作,同时融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因而其题画诗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格。首先,诗人极尽勾勒渲染之能事,于诗中寄托个人情志。诗人作题画诗善于拈取画作中最能表现画意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并极力勾勒渲染环境,寥寥数笔将画中之意表现出来,然后将由画所激发的自己的所思所感全部展现出。“一研相随卅载身,曾游海岱圣人门。烟云挥洒金丝璧,不独花开澹墨痕。峭石修篁足自娱,韩陵一片紫云腴。问渠洗涤缘何事,待写余园相马图”[4]166。诗人用“圣人门”、“烟云”、“璧”、“墨痕”、“紫云”、“相马图”等意象,营造出的充满文人雅士气息的环境,从而把琢斋先生的博雅文人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自然而真切。诗人十分钦羡琢斋先生的才能,希望能像琢斋先生一样洒脱自在。“断雨零烟水一涯,鲛宫空忆旧儿家。让他金屋要琼佩,不作同心姊妹花”[4]181。诗人用“断研”、“零烟”两个意象渲染出凄冷的环境,其实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感叹兄长一心追求富贵,自己则志不在此,因而与兄长终归异途。诗人以画中水仙花自比,表明情志,希望能坚守自我,而不失本心。

其次,诗人善于化静为动,想象丰富。诗人并不是平面、静态地去描摹画中情景,而是将其动态化,将画面延伸开来,道出其画外之意。“两点金焦射夕曛,一帆风利拥归云。披图相见登州日,多少人看万石君。鼓打回帆宦海深,江城亲付旧弹琴。模糊却忆瀛洲路,烟水苍茫不可寻。老人八十六春秋,历尽繁华买尽愁。借问如何归梦稳,到家船泊百花洲”[4]176。诗写梅皋先生仕宦归乡的热闹场景,其中也寄予诗人对梅皋先生的期望。诗人先写梅皋先生归来之盛景,人们蜂拥于岸边争相踮脚观望,热热闹闹锣鼓声响。将当日热闹之景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将画作活化。诗人深觉宦海浮沉难久居,规劝梅皋先生能离开仕途,于家乡安享晚年。“涨腻浮香水一条,门前几树柳弯腰。悄随翠羽窥金屋,肯上华灯侑玉箫。乍见已拼仙骨化,重来难禁艳魂销。……旖旎未防呼小字,聪明偏解惜双文,只今消息沉吴沼。或有精魂幻楚云,毕竟风流赢薄幸,悔教人说杜司勋。红墙脉脉盼牵牛,只隔帘栊不隔愁。倚遍栏干双袖冷,听来砧杵一声秋……花外笛声凉逗月,水边楼影静移灯”[4]147-148。诗人由眼前仕女图展开联想,诗人先想象美人的住处,香江岸边,翠柳荫处,华屋深处。华灯初上才见得美人面容,令人惊艳不已。由美人联想到自己的妻子,想象妻子因思念自己而忧思难解。想象妻子凭栏远眺,双袖冰冷,月圆时分形容憔悴。诗人凭借想象非常细腻地描写了妻子的日常生活,传神地描写其言行神态,成功刻画思妇形象。因其思念妻子所以才能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更能体现诗人自己深切的思亲之情。

最后,诗人的题画诗语言风格多样,兼有豪放不羁与沉郁低徊两种风格。诗人用语爽直利落,少曲折隐晦之声。这与他的个性有关。他的学生林宝鋆评其“顾性傲岸不羁,语言戆直不合于时”[4]3。“呼我为狂我不辞,更无人道只君知。漫云绝世人难再,如此通才恨见迟”[4]98。诗人不拒人呼其狂放,只觉因为世人不了解自己,只有拥有绝世之才的友人才能解其意,语言豪放不羁。诗人曾于《舟行纪闻杂咏》中说:“少长从亲宦游,南穷牂牁,北溯淀津。泛洞湖庭,涉彭蠡。观海于东莱,渡河于袁浦。弔祢衡之芳洲,访滕王之高阁。上石城以眺秋,蹑金山而调水”[4]140。诗人出身官宦之家,身边都是显贵之人。他少时随父宦游,结交不少名宦大儒,且精通经史,还曾向当时有名的桐城画家吴荦学画,博识多才,不免恃才傲物,因而诗中多豪放之语。“泪洒葩经废蓼莪,未央空问夜如何。纸窗风破鸺鹠叫,展转手泽亲摩挲。平阳词客古贤子,欲报劬劳思犀齿。无限哀情付画工,模糊血染桃花纸。我来瞻拜鲁王宫,相逢马上东山东,示我图册索题句,白杨瑟瑟鸣寒风”[4]131-132。“泪”、“废”、“破”、“哀”、“血”等词,极富冲击力。将士子艰辛课读之生活和悲苦的心境通过沉郁低徊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一种沉痛难遏之感。诗人屡试不中,父母又对其期盼高,因而寒夜课读之苦,诗人体会最深。痛苦的求仕生涯使诗人内心悲愤难平,外化于语言之中,也就表现出沉郁低徊的语言风格。

3

诗人能以融汇画家之眼与诗人之情的灵性眼光来鉴赏画作,作题画诗,这离不开诗人对画作技法的精通和对传统题画诗的继承,同时也受他个人的遭遇的影响。李振钧师承桐城有名画家吴荦,吴荦“专研书画,工山水、花鸟。山水有新安画派面貌,兼取梅清法。花鸟多大写意,阔笔奔放”[4]223。现存吴荦的资料十分匮乏,我们已经无法知晓其绘画情况。但他画作兼有新安画派与梅清画的风貌,据新安画派和梅清的绘画特点,我们可大致推敲一下吴荦的绘画特点及向其学习的李振钧对绘画技法的理解和认识。新安画派的画家“不讲‘仿古’、‘革新’,讲的是‘道’和‘理’以及人格的修炼和心胸的澄澈……主张‘师法自然’,通过师造化通往‘道’”[5]8。这些画家的画作不是简单的摹写景物,而是将心中之逸气融入自然风景中,注重人格的表达,注重画外之意的表现。他们“画面重简,为了能表达画中之意,一切无关的都可以省掉”[5]8。他们作画多简笔勾勒,画作多简单、典雅、意境深远。所以新安派的画作是文人画,注重画家本身情志、人格在画中的抒写。梅清画作用“他那纯熟多变的笔墨,或流动旋转,或生涩老辣,或苍劲挺健,或飘渺秀逸,不守一家之法,既来源于诸家传统,又能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并多发新趣”[6]。梅清利用水墨浓淡的转换,运用灵活的笔法将自然山水之韵生动表现出来。吴荦兼取这两种画法,由此推测其画作应笔墨灵活多变,融汇画家自身的人格与情志,充满淡雅、高洁的文人气息。因而李振钧在解读画作的时候,多是从人格化的角度去理解画作,他鉴赏画中的梅、兰等花卉时,将它们自然看作自身情志的化身,于诗中通过这些花木去抒写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使画作所蕴含的画家与自身相通的精神与人格气息,于诗中淡淡展现出来,补充画中未尽之意,诗中有画意,诗中有深意。

他的题画诗继承了传统题画诗的特点。传统题画诗,往往以少总多,使画意得到升华。有些画作是很难看出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诗人对其解读时往往会将画中之意解读出来甚至将画意深化、升华。“烟香杳渺泛阿罗,浪说鲛宫幻相多。新上蓬莱山上望,朱霞天半海无波”[4]147。诗人将眼前简单的罗汉过海图以神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据传言说“鲛宫幻相多”,将自己与罗汉之有无混乱颠倒,淋漓尽致地阐释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教义。“寄托,虽不是题画诗所独具的特征,但它却是题画诗中最常见的手法。并且,它不是‘托物言志’,而是‘托画寄情’”[7]。李振钧的题画诗多有“托画寄情”之意,“迢迢流水到天涯,小谪人间又若耶。毕竟隨园诗谶早,生非薄命不为花”[4]108。诗人十分惋惜佩湘之香消玉殒,由画中芙蓉花联想到佩湘,哀叹其一生的不幸遭际,诗人由此图有感而发,其中也包含自己半生郁郁不得志的辛酸与痛楚。由画作寄托其哀思。传统题画诗并不全是对画作进行具体描摹,还有不少诗作讲求传神,以画为真,气韵生动,笔墨传神。李振钧将画上景物想象成实体景物,在诗中生发联想,画中之物被其活化。“西山薇蕨许同伦,劲草离披撇澹痕。不似楚香讬沅澧,此曾无地著孤根”[4]181。兰与山间的其它花草很相似,但不似别的花草有依托之处,而是孤零零傲立其中。诗人将兰的孤傲与高洁在其所生长的环境中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传神而生动、真实。

其题画诗多为寄托个人情志之作。他性格孤傲,不合于世,人生经历坎坷不平,内心常常有孤寂、愤懑之情。诗人不愿也无法向人倾诉,多将这种情感与个人情志寄寓于题画诗中,因而他的题画诗往往印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诗人性格孤傲与世不合,且常年随父游宦在外,寂寥之情难以排遣。“踪犹萍梗性同鸥,入世难忘旧酒楼。醉里不知身是客,夜深惟觉气如秋。云山漫绕蕉中鹿,鞭策真惭稷下牛。最爱多情清静水,不因河曲强回头”[4]20。诗人感慨自己个性耿直,行踪飘忽不定,为自己课读多年而未中第愤懑羞惭,自言不愿迎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希望过清静的生活,“僮慵风扫塌,客少月敲门。蠖屈通泉解,脉虬蟠抉石。根东山他日,卧松菊赋存”[4]88。诗人只愿生活清幽,日常生活杂事少,能够自吟自得。他的交游圈比较狭小,人生经历又比较坎坷,所以诗人就借助画作来言说内心之情志。“傲骨常称天地间,闲心哪计沧桑后。以瓢当铗亦可弹,以瓢当缶亦可扣。兴亡阅世青门瓜,富贵误人上蔡狗……许由五石颜一簟,吾自得吾甘墨守”[4]168。铁瓢道人常存一身傲骨,虽贫穷却能怡然自得,阅尽世间兴亡变化,觉富贵终究贻误终身。诗人对其为人十分钦佩,愿自己不为富贵所误,能于娴静处看书写诗。因画中之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与诗人的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一致的,诗人便将画中人的精神风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借此抒发自己的情志。

李振钧以画家的眼光去鉴赏画作,用诗人的想象和情怀去勾勒眼中之画,同时融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其题画诗充满画意,内涵丰富。从他的题画诗中不仅可以见出诗人鉴赏画作的高超艺术水平,还可以感知诗人的情志和心灵体悟,知其诗解其人。

[1]张彦远.叙画之源流[M]//历代名画记.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

[2]苏轼诗集[M].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2:1525-1526.

[3]张舜民.画墁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8.

[4]李振钧.味灯听叶庐诗草[M].北京: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资助印刷,2015.

[5]李桂芝.新安画派笔墨表现演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6]董永生.梅清与宣城画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75.

[7]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12.

[责任编辑:钱果长]

A Study of Li Zhenjun’s Poems on Paintings

Dai Liping
(College of Arts,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

Li Zhenjun has superior abilities to write poetry and is good at painting.Wit his emotions and unique life experience in his poems,he appreciates the paitings from the piont of view of painters,and draws the paint⁃ings with poem’s emotions.His poems,with different poetic styles,are full of artistic inspiration.The study of his paintings plays a most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Li Zhenjun and his works.

I206

A

1674-1102(2016)04-0007-04

10.13420/j.cnki.jczu.2016.04.002

2015-05-21

代利萍(1992-),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Key Works:Poems on Paintings;Entrusting;Emotions;Life Experience

猜你喜欢

题画情志画作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学生画作欣赏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