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如何关注学生生命律动

2016-03-28张小芳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个体生命高职

张小芳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如何关注学生生命律动

张小芳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当前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活动对象泛化、活动实施程序化、活动效果表象化等问题,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生命的律动,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活动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活动的实施要“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的体验性;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生命的升华为最终目的。

主题教育活动;生命化教育;以人为本;高职学生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核心内容得到充分体现的一系列教育活动。[1]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注重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因为它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形式,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的有效载体。主题教育活动应该以“人”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生命之歌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律动起来。

1 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注重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将其看作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少学校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忽视了活动的生命性内涵,忽略了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活动对象泛化,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内举办特定的活动,美其名曰“德育特色系列”,不同年龄段、不同院系的学生使用同一个方案。这是活动缺乏针对性的表现。其实,不同年级、不同时间入校的学生,其学习和生活环境是不同的,不同院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生源特点也是不同的,不应该有“一个方案遍天下”的现象。

1.2 活动实施程序化,缺乏灵活性

一些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死板地按照活动方案中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不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变通,造成活动的实施机械化、程序化,缺乏灵活性。造成这一现象有可能是因为活动的组织者自身素养不高,不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不能够根据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单纯关注活动本身,而忽略了活动的主体——“人”。

1.3 活动效果表象化,缺乏实效性

一些学校为搞活动而活动,场面宏大,效果却不理想。其活动的开展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让学生有事可做,因为职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开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多余的精力有地方释放;二是提高学校的办学美誉度。学校要对外宣传自己,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树立更好的形象,为将来的招生工作和学校的升格、发展做好铺垫,如果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就只能关注活动的外界效应,或者所谓的“媒体效应”了。

2 主题教育活动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律动

教育家叶澜说过:“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然而,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教育淡化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成了单纯培养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工具的场所。教育疏离了生命,必会走向异化。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疏离了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必然也是异化了的教育活动,达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因此,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生命的律动,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为本,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2.1 活动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

主题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不管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定下来以后,就要围绕固定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实施形式。因此,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取等都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

2.1.1 活动内容生活化

主题教育活动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因为生活的世界,是生命存活的世界,是生命求得意义和价值的活动。[2]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无处不在,所以到处都是教育场所”。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的形成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因此,主题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成长,其内容必须体现生活性,具体做到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

2.1.2 活动设计序列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不断地生长”。生长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一种生长状态的实现意味着另一个生长过程的开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因此,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命成长因素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成长阶段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建立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序列,构建活动的长效机制,循序渐进,以期最大限度实现“人的教育”。

2.1.3 活动目的人本化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生命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要面对学生个体的生命存在,必须以人为本,活动目的的设计只能着眼于个体生命,而不能着眼于社会等外在的东西,不能以牺牲个体生命的发展来迎合社会的要求,更不能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而忽略了活动育人的实效性。

2.2 活动的实施要“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的体验性

活动的实施是整个主题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活动内容和实施形式的设计等都要在这一环节一一展现,学生生命化教育目标也要通过这一环节来实现。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现场实际上就是一个“生命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个“生命场”中精灵般的跃动。

2.2.1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知、情、意在个体身上的综合反映。它标志着人的精神面貌的类型差异,表现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独特的能力、气质和性质类型。[3]学生是主题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活动,将个体独特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类型充分展现出来,焕发生命的煜煜风采。

2.2.2 注重生命的体验性

体验是个体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是生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生命创造自我、发展人格、完善生命的必要途径。体验具有独特性,面对同样的事物和处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主题教育活动要把学生视为有情感的、有生命的个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现其生命道德的升华,从而提升整体的品德水平。因此,在进行生命化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亲身经历。

2.2.3 关注生命的独特性

生命是一个具体的人,是一个鲜活、丰满而独特的人。每个生命都是无可替代的个体。主题教育活动多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然而,集体的教育形式并不意味着对个性的扼杀。相反,主题教育活动要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为个体独特性创造发展的空间。要在主题教育这一集体活动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满足其发展的不同需要。比如,分组、分层、分阶段等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实施特色化的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优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3 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生命的升华为最终目的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主题教育活动要以学生生命的升华为最终目的,因此,活动评价要多方面、多维度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2.3.1 是否渗透生命关怀

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是主题教育活动评价的灵魂。在对活动的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时,都要注意该环节的设计是否体现生命关怀。主题教育活动要体现生命关怀,表现在既要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也关怀其精神生命;既要关怀学生的未来生命,也关怀其当下生命;既要关怀学生群体生命,也关怀其个体生命。[4]

2.3.2 是否引领健康成长

教育对生命具有引领作用,这是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体现,主题教育活动就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这一引领作用达到理想效果。评价一个活动实施效果的好与坏,要看活动的实施是否引领生命的健康成长:一是要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二是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生命发展的方向,使人的发展方向既要符合社会的规律,又要适合个体的发展特质。

2.3.3 是否唤醒生命发展的意识

意识是一种对创造的需要,意识对人的潜能开掘、生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题教育活动要着眼于学生意识的唤醒。个体自身的发展蕴含着无限的潜能,要尽可能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在进行主题教育效果评价时要特别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总之,个体生命的发展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主题教育活动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生命在活动中律动起来。

[1] 郑新瑜.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效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李 芳.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 张和新.高职院校“生命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01).

How to show Concern for Students’ Life Rhythm in Theme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iao-fang

(Funing Higher Normal School, Yancheng 224000, 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me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generalization of activity objects, routinization of activity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superficialization of activity effects and lack of pertinence,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Them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rhythm of life,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fe.The content design of activities should conform to the law of student's life developm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ies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focus on the experience of life.The evaluation of activities should take sublimation of students' life as the ultimate goal.

theme education activities; life-emphasized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2016-06-21

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构建高职院校生命化校园的实践研究”(编号:2013(ZYB189))和2014年盐城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职院校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

张小芳(1979-),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

G711

A

1673-0496(2016)04-0056-03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4.019

猜你喜欢

个体生命高职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