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2016-03-28柴晓东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高校学生考试

柴晓东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63)



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柴晓东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63)

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目标不完善、考核内容具有局限性是我国高校学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特点,从考核形式多元化、考核目标注重考核结果信息的反馈、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机制宽松化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学生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性改革。

高校;学生考核;考核方式

高校学生考核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检验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核,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创造力[1]。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准确、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准确反映学生自身素质的真实情况。考核结果的信息反馈,还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国内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现状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学生考核方式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并通过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考核形式单一

国内高校在学生考核形式上过于单一。目前考核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随堂考试,一种是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又有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之分。随堂考试是针对考查课,而期末考试则是针对考试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但考试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每一学期的期末,所以其本质是一样,都是通过一次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即使有部分教师在考核结果上综合了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仍然占学生最终成绩的70%以上。通过一次考试来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显然过于片面。由于考试试卷所包含的试题数量有限,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不可能达到100%,所以考核的结果就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当然也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种单一的期末考试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使学生极易忽略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大部分学生以期末考试成绩好差,来评判自己一学期学习的好差。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投机取巧,仅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以考前突击的方式应对考试。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却能使部分学生不劳而获,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本身是对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是一种考核的不公正,最终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认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考核目标不完善

国内高校学生考核的目标不完善,比较单一,只是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只要学生考试成绩高,即认定学生学习好,是好学生,而学生考试成绩差,即认定学生学习差,是差学生。这种只重视学业成绩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团体意识和个性化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并且,学业成绩的考核结果,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学习状况。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对考核结果的信息反馈。考核结果的信息反馈,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能为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提供依据[2],便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学生考核的目标,恰恰缺少了考核结果的信息反馈这一项。忽略考核结果的信息反馈,无形的提升了考试成绩的地位,从而使分数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占重要地位。

1.3 考核内容具有局限性

国内高校期末考试试题的命题者,大多以任课教师为主。考核内容的范围也以教材为主,试题基本都是教师讲过的内容,或者是教材上类似的习题,记忆性的题目较多。且题型一般都集中在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整体上来说,整个试卷客观题较多,而主观题相对较少,能够考查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少之又少。学生只需要在考前,认真跟着教师复习,把侧重点复习好,基本都可以轻松及格。而正是这种轻松的及格,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同时,由于考试题型相对较少,且内容都以教材为主,因此不能真实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且期末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因此考试内容的知识点覆盖面就要非常大,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章节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所要复习的范围就变得非常大。要想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把所有章节的知识点都要复习、掌握。同时,由于多数课程的考试都安排在期末进行,这也从客观上造成学生考前复习压力增大,从而使学生不得不希望老师能够划重点,划定考试范围[3]。

2 国外高校学生考核方式

国外高校一般都不会设置专门的学生考试机构,当然也没有补考的概念,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国内高校。不管是组织考试,还是试卷命题、甚至什么时候考试和监考都由教师个人决定。这不是说国外高校对学生的考试不重视,事实上,不论是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考试。教师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次考试,当然,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也都会体现在考试中。从学生上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会告知所学课程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以及一旦考试不通过,就只能重修的警告。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课程的重要性。

国外高校学生考核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也有所不同。新西兰高校一般不会在一个学期的期末组织大规模的集体测试,每门课程的考核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教师会在授课之初,明确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教师会在授课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考核,此次考核占最终成绩的1/4左右;授课中期进行第二次考核,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比例也是1/4左右;在学期末要进行第三次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1/2左右。考核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论文、演讲、课堂展示等。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考核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比如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教师在学期初就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考核小组,考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月末每组所有成员都要提交一份由自己撰写的课程认识报告,此次考核占总成绩的1/4;学期中需要每组提交一篇科研小论文,占总成绩的1/4;期末测试是一次科研产品展示活动,要求每组按照设计思想、设计过程、设计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现场展示,得分占考核总成绩的一半左右。所有的考核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对于每个小组的学生来说,在做自己小组设计时,都必须对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然后梳理出具有自己思想的东西。教师一般也会在上第一节课时,为学生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一部分是必读的,一部分是选读的。学生在读书时,批判地对书籍内容进行吸收,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对于像文科类的课程,理论性比较强,教师也会进行试卷测试,但大多是采用思维性或主观性更强的论文等考核方式,学生要完成考试任务,就必须主动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或创新,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汲取和运用。

美国大学没有补考的概念。如果某门课程不及格,在成绩单上该门课程的成绩栏里会有一个F,这就意味着下学期只能重修这门课。即使下学期重修通过,那个F成绩同样会保留在学生成绩单上。在课程的第一节,教师会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课程提纲,上面列出了该课程所要求的教材及参考书目,必须完成的课后作业,多少次课堂测验和课堂演讲,团队作业的次数,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安排,出勤率的考核,以及上述这些考核项目各占总成绩的比例,通过这门课程的最低标准等信息。一般出勤率占总成绩的5%~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25%,期末考试占30%~35%,其余部分就由平时作业(独立作业和团队作业),测验以及课堂演讲组成。比如纽约城市大学,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期中考试占20%,作业报告占20%,课堂演讲占15%,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占10%,课堂测验或出勤占5%。因此,只要学生平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就算期末考试发挥失常,也不会严重影响最终总成绩。

关于团队作业,每个人各自负责相应的部分,并规定好完成的最后期限。如果有小组成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则大家会一起讨论解决完成。在团队演讲时,教师一般只要求每个成员讲述自己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在演讲期间,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演讲,进行提问或提异议。每个成员在演讲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只有演讲结构清晰,言简意明,口语流畅的才可以获得高分的。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与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 高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结合国内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现状与国外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优点,以及我国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可对我国高校学生考核方式进行以下改革探索。

3.1 考核方式多元化

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考核方式单一化,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可以实行一个学期多次考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章节测验、单元测验或阶段测验等方式,增加平时测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以此来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让学生清楚,即使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如果平时不认真学习,平时测验成绩不好,其总成绩仍有可能不合格。同样,如果期末考试发挥失常,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平时学习认真,平时测验成绩好,总成绩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打消部分学生只等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妄图通过期末突击复习取得好成绩的念头,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观。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团队作业和演讲作业,让学生亲身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藉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使考核真正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3.2 考核目标注重考核结果信息的反馈

教师要重视考核结果信息的反馈,发挥考核的教育性功能。考核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从学生一方来说,考核结果是对一个学生一学期来努力学习效果的一个衡量。根据考核结果以及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可以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等。例如,一个学生平时听课很认真,学习态度端正,但考核结果却不理想。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学生考核不理想的原因。如果该学生在团队作业以及演讲作业方面都表现得不错,则可判断该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同样,通过对学生团队作业和演讲作业的表现,也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将根据考核结果得到的分析信息告知学生,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便于学生及时弥补改进。

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可以让教师知道自己的命题是否有难度,试题数量是否恰当等,提高教师的命题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考核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生的侧重点、难点是什么,便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另外,考核目标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发挥其优势、开发其潜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实现其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4]。

3.3 考核内容全面化

教师在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上课时,可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等告知学生,让学生对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做到心中有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便于教师教学。在考核内容方面,教师要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使考核内容知识点的覆盖面达到95%以上,通过考核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命题时,应尽量减少客观题、记忆性题目,增加综合性题目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题目。在给学生布置团队作业或演讲作业时,向学生明确任务和方向,尽量不要给学生固定题目,让学生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来确定题目。考核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知识,应该更多注重于教材之外专业知识的延伸,以及专业知识与实际密切相联系的应用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类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在命题时,应摒弃陈旧的题目,选择有新意的题目,提高试题的新颖度,给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在考核内容上,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3.4 考核机制宽松化

目前高校学生考核的完成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考核的主要执行者,学校则是考核的组织者,整个考核都由学校内部完成。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其综合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能力不相协调。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主体,而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体,因此在脱离企业参与的考核机制下,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针对目前的考核机制,有必要引入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考核。

第三方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优劣,只有引入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考核,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考核结果,能够提供较全面的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方便院校管理者、教师明确改进的目标,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5]。在美国普遍存在着第三方考核机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经常采用第三方考核。正由于第三方考核的引入,使得美国的教育质量非常高,同时也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协调。

另外,在考核机制中也可引入学生自评机制,让学生进行自我考核。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在考核机制中引入学生自评机制,让学生通过文字材料、语言表达或分值评估等方式来对自已的学习情况进行描述,使教师获得一定的考核判断材料,从而使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客观。在美国,有的大学教师还会把命题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考试题目。而在考试时,教师也会让学生做自己的监考人, 考试过程无任何教师参与。当然,这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诚信的一种考验。

对高校学生的考核,也可以借鉴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生考核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4 结束语

高校学生考核是高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检验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是高校培养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是高校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保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1] 张凯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2):56-58.

[2] 曹 静.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比较[J].商业时代,2010(24):115-116.

[3] 刘 荣.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比较及启示[J].北方经贸,2009(06):134-135.

[4] 孙永清,周健.国内外高等学校考试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282-283.

[5] 王 艳.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第三方评价[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02):87-89.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Assessment Mode and Reform Strategy

CHAI Xiao-dong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63)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ssessment mod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 single assessment form, imperfect assessment objectives and limited assessment content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essment modes of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 the assessment mode reform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explored from diversifying assessment form, focusing assessment objectives on results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establishing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contents and liberal assessment mechanis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assessment; assessment mode

2016-05-31

柴晓东(1980-),男,河南郏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G642.475

A

1673-0496(2016)04-0029-04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4.010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高校学生考试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期末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十年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你考试焦虑吗?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