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016-03-28吕小青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学活动小学语文

吕小青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体系的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只有做到坚持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才能优化教学质量,在课堂中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81-01

在最近的几年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同时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关于“书呆子”批判的浪潮。那么,什么是“书呆子”?小学语文的本色回归究竟具体指什么?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又要从哪些方面下手?这些问题都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筮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的小学阶段,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关注“书呆”问题,但是在一些改善措施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相当显著。所以,为更好地阐释人文素养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从小学语文本色回归教学的基础出发,提出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一、关于语文本色回归教学的阐释

语文,可以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同时,语文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它奠定着其它各学科的基础,与其他各学科命脉相连。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都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探寻语文的本色,要使语文本色回归还是要从中国文化入手。

翻开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饱满的文字贡品婀娜多姿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中,语文不仅仅是关于语言的展示,它是琴棋书画,是人文与艺术的结合。可以说,这就是语文的本色。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我们看见的是文字所透漏出来的灵性,但是其实质是人类思维所散发着的灵性,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创造出富有灵性的文章。而这也就是所讲的“书呆子”和人文回归之间的区别。从传统历史文化中体现的人文性是建立在素养的基础上之上的,也就是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语文本色即散发着满是灵性的语文思维,而所谓语文本色回归就是让语文的灵性通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来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二、从语文本色回归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上来看,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语文本色缺失现象,我们有必要通过调研使其回归。通常来说,语文本色缺失体现在以下两个方向:首先,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形式可谓花枝招展,但往往都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终导致语文的形式主义。再者,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中虽然起着必不可少的引导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能过度的依赖于教师所归纳的理论知识,应该学会付诸于实践。所以,以下从语文本色回归的立场出发对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几点规划性的意见。

1、从阅读过程中体会人文.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每一部经典文学著作都是在特定的背景环境下所创作出来的,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有着作者自己独道的见解。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深层解读。其实,只有将学生带入到作者所渲染的环境之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味人文美。

举例来说,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要首先引导学生将视野放在东北的小兴安岭,通过一次次的略读、精读、解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教学,像:在阅读过程中你有没有联想到什么?或者小兴安岭美在什么地方?或者文章除了四季美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务必将所设的问题与文本结合,使学生能够从文本的基础上转化,在学生的脑海中不能脱离文中所描绘的小兴安岭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从思考中体会语文课堂的品质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品质美不仅单纯的指文章的品质,还指学生的品质。只有将学生的品质与课文中的品质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够做到精心的思考问题,独立的思考问题。

语文,应该是安静的,当然,并不是反对大声地诵读。只有用心灵去阅读才能安静理智的思考,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独立的人文素养。像《小镇的早晨》一文中的片段:“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这样的文本是不适合全班来诵读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来安排合适的阅读形式。可以说,阅读是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交碰,只有静心的阅读才能体会文章中的品质美,才能从中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实现人文素养的培育。

3、从读和写中充分的展现语文的人文素养.通常来说,语文分为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语文思维与感悟上的碰撞,更有一部分在学生作文中有很好的体现。所以,只有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才能更形象的透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务必要能够从学生的作文中捕风捉影,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读后感,是很常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也就是说,有读必有感,然而感悟不能局限在语文思维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写作表现出学生的感悟,也就是作文教学。在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中,往往出现限定题目,甚至限定内容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最好的作文教学方式就是给予学生一段素材,让学生自己提取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自己认为的主题,这样既实现了读写结合,又能够有效地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人文价值。

语文,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追求形式主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只有坚持语文本色回归才能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继续探究语文本色回归的教学措施,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 唐彩连.返璞归真,还原阅读的本色——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新校园:理论版2012.04

[2] 兰 臻. 本色语文 “读”辟蹊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热点问题之一[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

[3] 曹广福.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的课堂教学.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2012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教学活动小学语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