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期猪价不升反降后市或将高位盘整

2016-03-27刘国信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6年10期
关键词:猪价猪肉养殖户

近期猪价不升反降后市或将高位盘整

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9月以来,随着学校开学、中秋和国庆双节消费以及天气逐渐转凉,都有望推动猪肉需求增加,促使猪价如期迎来大涨,但受制于当前生猪出栏有所增加,节日期间养殖户集中抛售,加之,生猪进口量也保持高位,近期猪价却不升反降。预计,节后猪市仍要维持一段低谷期,但随着冬季“灌香肠、做腊肉、杀年猪”等传统需求旺季的到来,猪价仍将高位盘整震荡运行,养殖户要理性应对,见好就收,切忌盲目压栏,以免重蹈覆辙。

节日猪价不升反降

往年9月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望带动猪肉消费增加,促使猪价如期迎来新一轮上涨,但2016年此时猪价整体表现却不升反降,目前全国生猪价格依然呈现小幅下跌趋势,南方地区虽然涨跌互现,但整体来看也在不断回落之中。

中国生猪预警网数据显示,9月27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已跌至17.08元/kg,较6月3日的历史最高点21.21元/kg下跌了4元以上,跌幅达19.47%,已接近2016年初的价格水平。据了解,“十一”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猪价已经跌破17元/kg大关,创下2016年以来最低;南方地区也在同时跟跌。如10月6日辽宁省出栏瘦肉型猪日均价15.80元/kg,山西省16.60元/kg,河北省16.40元/kg,山东省16.0元/kg,河南省16.80元/kg,江苏省17.90元/kg。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猪价下行,既有消费不足的影响,也是产能调整使然,更与节日前后养殖户集中抛售密切相关。据分析,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生猪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熨平”,不再出现之前的节前、节后需求剧烈波动的情况,因此所谓的节前涨价、节后叠加的“节日效应”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猪市,真正决定节前节后生猪价格趋势的动力因素换成了供给。即一年四季中冬春季节和夏秋季节仔猪成活率的变化,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夏季消费淡季猪价上涨、9月后猪价下跌,这一“9月分水岭”的现象。据了解,2016年春季以来,不仅猪市行情高涨,而且没有大的疫情发生,仔猪成活率较高,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很高,这才造成了中秋前夕猪价依然比较“稳当”的现状。

而中秋节后下跌速率、幅度不断加快,与养殖户对后市信心不足、集中抛售直接相关。据调查,不少养殖户认为,受2016年夏季高温和洪灾的影响,育肥猪死亡增加,中秋、国庆双节市场供应将偏紧,价格还会上涨,因此8月份压栏惜售情绪浓厚,都在等待中秋卖上好价钱,可中秋节前后这一期盼彻底落空,不仅没有上涨,反而走低趋势开始表现,更冲击了养殖户的信心底线,从而导致养殖户大猪出栏突增,东北地区首先出现毛猪抛售、大量外运的现象。

这样在生猪出栏量上升,中秋需求拉动已经结束的格局下,供需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此时北方屠宰企业趁机压价收储备货,白条猪肉价格在京津一带大型屠宰企业的带动下一路杀低,部分大型养殖场也下调了出栏价格,使养殖户扛价心理进一步减弱,导致集中出栏、恐慌抛售等卖跌行为再度普遍出现,使阶段性供应越来越多;同时,南方猪价受到北猪南运的冲击,加之,国庆需求提振略显不足,节后企业屠宰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十一”前后全国生猪价格普遍下跌的态势如溃坝一般骤然形成,仅仅1周左右的时间,生猪价格平均下跌0.8元/kg左右,跌至目前的17元/kg以下,呈现急跌、深跌的态势。其中,北方猪价整体下滑,南方猪价稳中伴跌,东北局部地区甚至跌破16元/kg,市场价格较为混乱。

后期有望企稳回涨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猪价止跌趋稳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同时,由于生猪产能远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生猪供应短缺的现状暂时不会出现较大改观,当前猪价继续下跌空间将会受限,且随着冬季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后市猪价仍会再次反弹,而高位震荡运行。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由于节后猪肉集中消费减少,白条走货缓慢,加之,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将支撑屠宰企业继续压价;同时,进口猪肉激增,也是抑制猪价上涨的原因。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进口生猪产品30.97万t,同比增145.3%,进口额6.18亿美元,同比增188.9%;1~7月累计进口生猪产品175.25万t,同比增110.5%,进口额32.47亿美元,同比增134.8%。不过,养殖户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经过两节抛售,北方地区肥猪外流严重,本地市场猪源已有减少,后期对南方地区生猪价格冲击也将相对减弱,如果养殖户能够保证大猪适时出栏,不抛售标猪,保持理性的博弈状态,猪价跌势将难以进一步扩大。

对于2016年后市担忧的猪价暴跌,业内人士并不担心。芝华数据首席畜牧行业分析师袁松表示,近期猪价下跌并不表示猪价进入了下跌周期,目前能繁母猪存栏还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因此产能远未恢复到国内所需要的正常水平,目前只是短暂的平衡。进入冬季后生猪出栏体重将会下降,供应方面也会逐步企稳,同时需求也没有明显利好,因此,猪价在未来两个月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进入年底的消费旺季后,在后续产量难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猪价还会再次上涨至较高价位。

从出栏猪供给情况来看,2016年的供给缺口要大于2015年。2016年2~3月开始增加的母猪产能“昙花一现”,4月份起又连续下降,新增产能对年底的生猪供应贡献不大。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小幅增加后再度下降,环比减0.1%,同比减2.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0.2%,同比减3.2%。此外,2016年夏季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导致母猪死亡增加,致使产能恢复进程更为缓慢,此轮“猪周期”有可能被延长。有信息显示,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福建等地生猪死亡数量达30万头,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春节前的生猪供应蒙上阴影;同时,极端天气导致麦麸和玉米霉变较为严重,饲料质量和管理问题也为生猪疫病发生带来了隐患,使后期生猪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消费需求方面看,尽管生活水平提高后,居民对于猪肉类日常食品的购买力受节日影响逐渐减低,对节日消费需求造成的波动不如以往强烈,但“灌香肠、做腊肉、杀年猪”的传统消费习惯依然存在,并且涉及范围广、需求量大,对生猪市场需求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从供需两端的后期变化形势分析,春节前1~2个月猪价依然存在非常大的上涨概率。

超强周期暗含风险

此轮“猪周期”不仅延续时间长,而且价格创下史上最高,因此,被人们称为“超强猪周期”,2016年以来更形成了高价格、高成本、高利润的“三高”局面。但下半年以来,“二师兄”也似乎进入了多灾多难的阶段,尽管后市上涨预期依旧存在,但风险如影相随且骤然上升,市场历程注定跌宕起伏,养殖者尤要摆正心态,科学谋划,理性应对。

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整体来看,全年截止目前猪价基本位于18元/kg上方,而在高价抑制及刺激下,市场对猪肉的替代消费已经凸显。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饮食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中持续升级,加之,现在“菜篮子”商品趋于丰富,人们可选择的商品范围较大,猪肉已经不是唯一选择,牛羊肉、禽肉和水产品的替代性日益增强,尤其是在猪肉价格贵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这也是造成近年来猪肉消费需求支撑始终乏力,导致生猪市场反向运行的一个重要苗头,值得人们深思。

事实上,2016年下半年以来,“二师兄”表面看虽然风光,但似乎已进入了多灾多难的阶段,市场历程跌宕起伏,充满凶险。进入6月份,以往夏季淡季不淡的旺盛行情在2016年被迫降的走势所代替,7月份是在盘整和养殖户的盼稳以及暴雨、高温的摧残下度过;进入8月份,猪价呈现先涨后稳再降的态势,养殖户对降价出现抵触情绪,压栏明显,加之受立秋节气影响,市场看好情绪增加,但随着节气过去,“贴秋膘”行情仅是“昙花一现”,消费再度出现缩水,屠宰企业对生猪需求量有限,加之生猪出栏体重依旧偏大,市场再度出现供大于求价格回落;但当大家对9月份猪价形成较大期盼的同时,中秋节前后的下跌态势再一次冲击了养殖信心,此后集中出栏、恐慌抛售等卖跌行为,更加剧了“十一”的暴跌态势……近期市场有望逐渐企稳,但随着传统旺季来临,新一轮的价格较量即将开启。

业内人士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生猪市场从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充分自由的市场竞争便成为决定猪价走势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背景下,进口猪肉源源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供给和需求都已处于极限水平,此时的博弈只需要来自于一方的细微变化便可打破平衡,这也是引起市场动荡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目前来看,养殖者对未来猪价期待不可过高,更不能再以某些机构和个人预测的猪价还能涨到22~24元/kg的观点为据而再次压栏惜售,从而被自己的“贪心”所害。

综上所述,影响后市生猪市场的因素错综复杂,生猪行情具体走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养殖户要摆正心态,保持理性,加强生产管理和疫情防控,合理安排生猪生产和出栏节奏,勿刻意压栏惜售或恐慌抛售,以期把利益做到最大化。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既要从宏观上密切关注生产发展和市场走势,也要从微观上及时采取综合性措施,以保证生猪生产和市场消费平稳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生猪市场调控,全面、准确、客观地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科学解读,正确引导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要加强对生猪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在价格上涨时哄抬猪价,市场下降时压级压价。同时,要加强对生猪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2016年我国受“厄尔尼诺”影响严重,极端天气增多,有关部门应分析研判灾害天气对生猪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程度,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搞好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服务,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严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此外,2016年以来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与生猪压栏或抛售密切相关,其中网络媒体的错误信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向作用。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通过及时发布权威、精准的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养殖结构,适时出栏、补栏,保证生猪生产平稳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避免追涨杀跌,防止大起大落,必须从转型升级着手,逐步淘汰散户为主的养殖模式,提高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猜你喜欢

猪价猪肉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