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2016-03-27孙识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性别比老龄化生育

文/孙识濛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文/孙识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二孩政策自颁布以来广受热议。全面二孩涉及到政府、家庭和社会各层次长期调整问题,包括政策的衔接,措施的执行、家庭的准备、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心理的调整等方面,其实施将对经济、社会、家庭各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高速增长,1960至1979年,中国每年生育人口平均达到2500万人以上,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资源等方面也有明显改善,但由此引发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生育意愿发生变化,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新出生人口下降幅度加快,人口红利面临枯竭,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2011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全国各地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是该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生育率仅1.4%。为了缓解该问题,促进人口均衡,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各地推行。

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从中长期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提高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劳动力储备,改善劳动力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人口数量方面,由于实施了近4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劳动力人口红利减少,为保证几十年后的劳动力数量能够维持在社会发展的正常水平,人口政策必须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需要而发展和改变。全面二孩的实施可以避免几十年后由于劳动力人口的严重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的滞后。可以改善劳动力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

第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形成新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使我国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而年轻人消费水平较高,为迎合老年人的需要,市场上老年产品逐渐增多,医疗、保健等服务需求增多,但由于价格过高,加上老年人思想保守,需求量极低,需求量较高的年轻化产品却在市场上减少,这种趋势容易拉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并且

降低国内需求与GDP的水平。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出口市场增速缓慢,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实体经济亟待转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带来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据统计,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每年新增消费额将达1200—1600亿元,带动婴幼儿产业、教育、房地产等行业发展。从短期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与新生儿直接相关的母婴产品的投资增长,带动了母婴行业的繁荣发展。从中长期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鼓励了与孩子教育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投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拉动了我国实体经济转型。

第三,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提高经济增长后劲。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我国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主要诱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刺激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对冲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为中国劳动力的供给提供后续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再续中国的人口红利,减少政府在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方面的资金压力。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才比重,但这需要国家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对教育资源的扩充,达到绝大部分达受教育年龄的人群,都能够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并减少人才的流失。这一问题一旦得到有效解决,未来人口质量的大幅提升,将有效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后劲。

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减轻社会长期抚养压力。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处于“421” 模式,使得社会、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承担着巨大压力。近年,“失独家庭”“空巢老人”成为人们热议,且其数量不断增加。脆弱的家庭结构使得社会长期抚养压力增大。据统计,如果不放开生育政策,截至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将达34.5%,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能够使这一比率下降至29.9%,有助于减轻社会长期抚养压力。所以,虽然提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必然趋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于减轻社会长期抚养压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就业、医疗、教育

等领域压力增加。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导致短期内人口增加,必然会加大资源环境的压力,就业和医疗机构水平面临严峻考验,但同时,与现在老龄化加剧、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相比,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属于可控范围,且无论实施何种人口政策,以上几方面都需要继续提高,所以说“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必然的。

第三,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虽然自2002年政府开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调,也有部分人生育观念改变,对男孩的偏好淡化,但到2014年,性别比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高生育率条件下,即使存在强烈的性别偏好,出生性别比也不会异常,因为性别偏好基本都能得到满足。伴随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上升、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的弱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出现长期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

对家庭的影响

第一,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传统的“421”家庭没有传统家庭结构中兄弟姐妹的帮助,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脆弱的家庭结构要承担起养老的重任,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专家指出,随着“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岁门槛,“80后”在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同时,很可能成为“养老奴”。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中,“80后”面临的赡养老人压力远远大于“70后”和“60后”。此外,“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据统计,2015年全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而同时面临父母年龄已不再适合继续生育,而且中国目前养老系统还不够成熟,使得其中多数老人无法进入养老机构。同时,失独对于父母双方精神上的打击更是不可估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未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老人可以做到老有所依。

第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改善家庭结构,发挥家庭经济社会功能,改善子女教育。由于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成长环境,独生子女性格上会存在缺少团队合作、相互谦让、协调的精神,全面放开二孩后,可以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培养出更易融入社会的性格。“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在于独特的成长环境所培养出的独特性格。一方面成长过程中挫折教育不足,一旦脱离父母的保护,遇事受到的打击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独生,父母的宠爱过多,导致一旦进入社会后很难融入其中,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较弱。这些方面的问题很有可能制造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全面放开二孩,核心问题不在于人口总量,而在于人口结构以及人口变化的速率问题。全面二孩的放开,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第三,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满足家庭对多数量子女的需求,增进家庭幸福。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对于人口年龄结构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于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家庭逐步简约化,未来的经济发展重点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的传宗接代为主,到如今的优生优育,国人的生育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全面二孩的实施,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孙识濛,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

责任编辑 解梅娟

C924.21

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6.003

猜你喜欢

性别比老龄化生育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