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雌雄识别分子机制被揭示

2016-03-27

蔬菜 2016年3期
关键词:胚囊花粉管蛋白激酶

2月12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首次分离到了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信号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

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通过反向遗传学手段,研究人员在花粉管中筛选到2个膜表面受体蛋白激酶,参与花粉管对胚囊信号分子的响应。一系列的生化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2个受体蛋白激酶共同接受胚囊的信号,并启动花粉管的定向生长。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基因手段把其中的1个信号受体导入另1种植物荠菜中,并和拟南芥进行杂交实验,转基因荠菜的花粉管识别拟南芥胚囊的效率大大提高。

该研究是植物生殖领域的重大突破,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建立的利用生殖关键基因打破生殖隔离的方法,为克服杂交育种中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胚囊花粉管蛋白激酶
Nadorcott 柑桔无核化处理对组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胚囊育性及其对异交结实的影响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细胞质膜AHAs维持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2020.5.20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重金属对梨花粉萌发及生长有影响
钙结合蛋白对花粉生长发育调控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超声引导局部注射MTX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