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26张晓婷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张晓婷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晓婷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摘要:加强性别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中性,缺乏对女大学生的特殊关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过于行政化,没有考虑女大学生的特殊性;观念上没有意识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专门化;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可通过改变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扩展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加强理论研究等路径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女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通过女生节、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整体上深度不够、力度不够。女大学生具有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殊性,而高校整体上采用的还是无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女大学生而言教育效果有限。学术界更多的关注无差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少研究者对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政教育进行研究。大多研究成果虽然是以女大学生为调查和研究对象,但是调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没有深入考虑女大学生的特殊性,调查问卷和谈话的设计实际上还是没有对女生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女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淡薄。少数的研究从女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揭示女大学生的身体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特殊性,但还不够深入,无法满足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指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的对策,以推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一性别意识下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男女平等意识下,高校对大学生实行无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无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女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责任意识和主体性意识等都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客观上女性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性别差异,让女大学生并不能向男大学生那样思考问题和作出人生选择。

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差异。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身体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生理问题、生理疾病、生儿育女等都是女性大学生的特殊生理特征。二是由生理差异产生的社会性别差异。众多的社会性别理论与生态女权主义对此有过介绍和研究,在社会性别差异下,女性比男性就业竞争力偏弱,就业收入比男性要低。正是因为性别差异的存在,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众多女大学生还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结婚后就应当以家庭为重,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对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理想不做考虑,压抑个性和主体性。诸如此类,实质上违背男女平等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因此,应当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女大学生的个体发展解决忧虑[1]。

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通过无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部分成果。如女大学生成才愿望强烈,学习刻苦用功,学习成绩较好。女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女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增强,不再满足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追求理想,追求价值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大学生的思想依然存在不健康的观点和意识。首先,部分女大学生缺乏主体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还是按照传统社会的观念对自身进行定位,认为女人婚后的重心就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赡养公婆。其次,部分女大学生爱慕虚荣,具有享乐主义的倾向。女大学生无视家庭经济条件,追求好生活,用好手机,买名牌衣服。第三,部分女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部分女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女大学生,不认为自己具有社会竞争力,不愿意参与社会竞争,抗挫折能力弱。

(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中性,缺乏对女大学生的特殊关怀

目前高校普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以辅导员为主力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但教育内容过于中性,无法满足女大学生的特殊需要。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日趋复杂,主观能动性强而独立性差,自尊自信与自卑闭锁心理相互交织,成才意识强烈与成功焦虑感强[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诸多理念并不能解决女大学生现实生活遇到的困惑,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如女性本科生放弃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大好机会,选择就业帮助父母解决家庭经济问题;女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负担宁愿选择退学打工帮家里赚钱;女大学生不知如何面对事业、婚姻与生儿育女的冲突;女大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与产生的自卑心理等。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过于行政化,没有考虑女大学生的特殊性

广义上,高校党支部、团委、学工部门、思政教师、辅导员等都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狭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仅学工部门领导的学生辅导员。辅导员和学生关系密切,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更多关注的是行政化配置。如每个年级或专业配备辅导员一名,主要受理学生的咨询答疑解惑,与奖学金评定、助学金评定等学生事务对接,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奋发自强。这种行政化的配置并没有考虑到女大学生的特殊性,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在面对男性辅导员时,有些女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理问题、生理疾病难以启齿,由生理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更是难以与男性辅导员沟通。其次,有些男性辅导员并不熟悉女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政工队伍辅导员配备不足,有些辅导员与学生比例高达1∶800,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女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调查问卷、访谈以了解女大学生思想动态,举办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是力不从心[3]。

3.观念上没有形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当前高校强调男女平等,对男女大学生进行无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男女大学生形成趋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际上,由于家庭的存在和需要,由于女大学生更具有母爱和慈爱品质,女大学生在追究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考虑家庭责任,在进行社会追求时也会考虑女大学生固有弱点和社会歧视,形成复杂的心理特征。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怀具有必要性,这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不冲突。有些高校借助妇女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女生节等活动,但观念上并没有足够重视,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排上议程,缺乏对女大学生的专门辅导和关怀。

4.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存在不足

当前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而且大多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生态女权主义理论[4],关注的大多是女大学生的社会弱势。实际上当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要求对女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对女大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对女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研究应当拓展学术理论,适当引进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思想方法。当然,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遵循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如积极心理学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游离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女大学生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进行协调,如此等等。

三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对策

(一)改变思想观念,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和身体特征,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实现自身追求的同时也有自身的弱势,要求对其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当改变思想观念,摈弃无差别思想政治教育,为女大学生建立起专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为女大学生思想教育给予重点关怀的做法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不违背男女平等的思想。女大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人本关怀的具体要求。高校改变思想观念,在行动上就应建立起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等支持。

(二)建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满足女大学生教育需求

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教师队伍,完善的师资有助于满足女大学生不同的需求,引导女大学生健康发展。建设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当把握如下关键性问题:一是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构成。首先,需要配备有一定工作和辅导经验的辅导员专门关注女大学生事务。女性辅导员往往对于女大学生生理问题、心理问题较为敏感,要在女大学生培养上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男性辅导员在女大学生工作方面要多积累工作案例和经验,平时要树立平易近人的亲和形象,细心观察和了解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次,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研究女性问题的学者应当指导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教育实践发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对策。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参与能开拓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通过更加合适的教育理论引导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进步。学生工作的其他部门、学校关工委等应该派代表参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便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与辅导员之间应该协调,形成互补。应制定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要,引导辅导员等思政人员关注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引导女大学生健康发展。高校可成立女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展面对面或者网络咨询,耐心倾听女大学生的困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和女大学生的需要,引导女大学生发展。该队伍还应当对本校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实行跟踪研究,通过辅导员观察汇报、谈话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时给予必要的帮扶。

(三)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女大学生发展需要。

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发挥无差别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方法,根据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将女大学生培养成“四自”新人,另一方面要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扩展。结合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扩展的内容主要包括:(1)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成立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与开展女性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等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2)进行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女大学生认识、评价和实现女性的价值。(3)加强女大学生成才成长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女大学生在成才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困惑,对其进行教育与引导,能促进女大学生健康发展[5]。

(四)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推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理论创新。针对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加强理论研究主要立足于这些方面:首先推动理论研究,在生态女权主义、社会性别理论等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女大学生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建立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其次,对女大学生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和职能进行研究,理顺女大学生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形成互补的职能配置关系。第三,加强跟踪研究。当前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着眼于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效果有待观察。因此,高校可以选取部分女大学生进行5-10年的长期研究,研究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内容与女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联系和作用。最后,应当研究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主题演讲、网络教育法与社会实践教育法等。

参考文献:

[1]胡博,王钰.加强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2]王晶.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培养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3]谢秀珍.新时期高校女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4]谢莉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观察,2014,(13).

[5]唐展风,刘桂宇.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路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

(责任编校:余中华)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ZHANG Xiaoting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China)

Abstract:With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consciousness, it is necessary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take a special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so neutral that it is lack of special care for the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ce shows serious administrative tendenc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y are not aware tha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specialized. And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deep enough.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ry to chan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xten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theory studies etc.

Key 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6-02-26

作者简介:张晓婷(1987— ),女,辽宁锦州人,岭南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3-0128-03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