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勇士》看汤亭亭的文化视角

2016-03-26周伟平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女勇士文化视角

周伟平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从《女勇士》看汤亭亭的文化视角

周伟平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位。作为早期中国移民后代,汤亭亭具有特殊的双重民族文化背景,这虽然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也为她研究两种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较佳的环境与条件。在《女勇士》中,汤亭亭正是利用了这一文化身份上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视角,让寻求文化认同和身处于多种文化之中的族群接受这样的共识:只有各种文化兼容并蓄,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汤亭亭;女勇士;文化视角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阶段生于美国的西部加州,为美籍华裔。汤亭亭是第一位进入美国文学主流社会的亚裔女作家,于1976年出版《女勇士》,同年获得了当地的非虚构小说奖。在此之后,该作获得了很多全国性的大奖,如被美国《现代周刊》誉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文学作品的最优秀奖,也被称之为美国高等院校必读作品。汤亭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充分的独创性,倾力撰写华裔女性在多重元素的共同作用下所面临的痛苦以及定位,为思考个人认同选择提供了新颖的文化视角。然而,《女勇士》出版后,来自华裔个人和组织包括同时代的一些作家、评论家对她个人和作品的激烈抨击从来没有停止过[1]。国内对《女勇士》的分析一般采用东方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很少从文化角度考虑。本文将从汤亭亭的时代背景、双重视角和文化立场出发去分析汤亭亭的文化视角。

一汤亭亭所处的时代背景

汤亭亭的《女勇士》发表在1970年代,此时,女权主义这一思想理念早已在欧美各个国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美国的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也随之呈现开来。这一期间,许多女性联合起来共同反抗男权。在此过程中,这些女性不仅劝告女人改变只做女儿、妻子以及母亲的消极心态,也撰写了很多关于维护女性权利的书籍与文学作品,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美国地区的女权主义文学作品比较多,有着鲜明的特征,有很多的女性作者从个人亲身经历来描述女性的悲惨生活,渴望打破家庭的束缚,按照个人的要求选择未来,实现人权和人格的双重独立。汤亭亭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下进行生存,她所阐述的文学作品更加具有丰富的色彩,吸引更多的人群去观赏。

二汤亭亭的双重视角

自传体小说《女勇士》中的人物,既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受害者,也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因为其恰好处于这两种状态之中,所领略到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所以在其观念中的文化与种族问题均是比较模糊的。这可能是由于她有时候不是很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认同的不确定性使她失去父母的信任:“他们不告诉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任何事情,因为我们本身就与鬼佬没什么两样。”[2]

汤亭亭以叙述者的视角去解析个人在多重文化元素的背景下生存的历程,所以在作品开篇就提出了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作为一个美籍的华裔人民,在你想要尝试理解你内心深处何为中华民族时,你又是怎样辨别在生长期间内多种因素对你的影响与作用?又是怎样分辨出何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什么又是美国文化?”[2]5-6由于汤亭亭站在了很多的角度去阐述问题,模糊了二者之间的定义,所以她才深陷于双重的文化困境中,不自觉地采用了双重视角。

在《女勇士》的开头,叙述者就是作为一个被害者将自己的故事说给阅读者,汤亭亭不仅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中,而且还受到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种族歧视。这部文学作品主要从两个方面向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男尊女卑以及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种族歧视发起挑战。叙述者试图在她的姑姑(无名氏)、母亲勇兰、姨妈月兰和中国古代被流放的诗人蔡琰四位华裔女性身上找到认同的基点。她不断地解构并重构她的童年经历、记忆和她母亲讲述的那些令她疑惑不解的故事,因为她的“母亲只对她讲述她认为最有用的部分。除非迫不得已,她是不会增加任何细节的”[2]5。也许正是因为她的母亲讲昔日故事时有太多保留,汤亭亭只能从一个美国年轻女性“自我”的角度,在复述她母亲故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构。她对中国文化内涵经常一知半解,但因为她换上了“自我”的角色,导致常常做出匆忙判断。

例如,她断言,中国文化中“女人称‘我’为‘奴’,‘奴’就是‘奴隶’,这实际上意味着,女人用自己的舌头奴役自己”[3]47。她的判断和结论,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具有相当的误导性,并不能作为支持汤亭亭反抗她在家庭和社区中遭受的性别歧视的行为做注脚。相反,从美国当代妇女的文化“主体”出发,以偏概全,将已经基本消失的文化习俗当做中国文化奴役女性的典型,让读者对中国的性别文化产生误解厌恶和愤怒。再有,汤亭亭从男女不平等的角度考虑,并在作品中明确阐述:“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旧在用双层的缠脚布将我的双脚紧紧包裹住。”[2]48其实,她写下这句话时就变成了美国的文化主体,从主体的立场对“他者”进行认知。然而,中国女性裹脚,如同美国的奴隶制一样,早已作古。汤亭亭应该清楚,因为她的母亲虽然出生在中国,但是显然并没有裹脚,否则她不可能“将重达一百磅的德克萨斯大米从楼上扛上扛下”,也不可能在自己开办的洗衣房“从早上六点半一直干到后半夜”[2]104。

三汤亭亭的文化立场

汤亭亭的文化立场和认同趋向在小说的开端就十分明显。勇兰对她的女儿讲述了一个“无名女子”的故事。这个“活着的寡妇”不安分守己,和别的男人私通,在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怀孕,随后带着自己的孩子跳河自尽。“无名女子”其实是叙述者的姑姑,要不是妈妈告诉她这个故事,她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姑姑存在,因为在他们家里,那样的女人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的”[2]5。勇兰揭露家族隐秘,目的是警告叙述者:“虽然你早已变成了一个女人,但是类似于你姑姑的那种事情或许也会出现在你这里,所以千万不要做让大家蒙羞的事情。”[2]5虽然勇兰希望借此警示女儿,但她不但不将母亲的告诫放在心中,还试图将其话语看做成“一个英雄式的寓言故事”[2]192。她把她当做一个反抗、挑战并瓦解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国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甘愿付出生命代价的反传统文化的女勇士,可以媲美花木兰了。勇兰教导女儿的出发点完全立足于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使个人蒙羞,以达到惩戒的目的。然而,汤亭亭接受了以自己心中的道德标准评判事理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因此她对母亲怎样利用“故事”帮助自己成长有她自己的看法。她说:“除非(姑姑的生活)能够进入我的生活,她对我的成长不可能提供任何祖先的助益。”[2]8汤亭亭将一个不守妇道的近代中国“无名女子”塑造成了一位挑战中国封建宗法制的斗士。她领略到了在中华民族的封建思想中以及男权理念中对女性的欺压,包括在姑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

汤亭亭大费周章地把中国古代传说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改编,如她将岳飞报名抗击金军,离开家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传说,移植到了花木兰身上。她对蔡琰的故事也做了大胆的修改。恰如她所说的:“ 《女勇士》属于一本比较自私的作品,通常会将个人的理念与思想融入至故事情节中。”[4]26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将中华文化中光辉耀眼的部分聚焦到女性身上。她内心里抵触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性别歧视,她坚信她的“父母会把我和我的姐妹都卖掉,爸爸也会妻妾成群,她们会把滚烫的油泼到我们赤裸的脚趾上”[2]99。

种族歧视在汤亭亭的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汤亭亭对此十分苦恼:“我的怨念早就已经变成了一把坚韧的剑。我要利用这把坚韧的利剑将其碾碎。也要使其的衣衫变成血红色,不再整洁。”[2]49这把剑成了她抗议种族歧视的象征符号。美国的种族主义在这一阶段表现为黑人和白人学生不能上同一个学校,不能上同一个餐馆,乘坐公交车时黑人必须为白人让座等。就像是作品中所阐述的,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它的出现,但是又不能说明“谁才是最大的阻碍”。作为华裔女性,汤亭亭对华人社区和自己家庭的性别歧视是深恶痛绝的。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由于她的英语水平较差,所以经常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与轻视;在家中时,通常会被说为“女性就是一群蛀虫。宁可养一些家禽也比养女性也合适”[2]43。汤亭亭出生在中式的家庭中,但是又生长在美国,所学习的文化也大多是美国文化,而这些均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女性无法被家里人彻底信赖,但是与此同时也不能够被美国人群按照正常的眼光去接受,无法享受到平等的待遇,于是她们在这两种文化背景下失去了归属感,不知该何去何从。

汤亭亭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受到赛珍珠和林语堂英文作品的影响。她说:“我所读的中国文学是通过英文翻译——韦礼、赛珍珠、林语堂、《红楼梦》、《易经》,当然也有英译的古典诗和现代诗。”[5]218从表现层次进行考虑,她好像是在自身的作品中特意创建出一种种族与文化相互对立的场景。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明确的观察到,美国生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保证人权自由,享受到快乐与平等;但是在中国进行生活时,则不具有条理性,充满着封建迷信,男女之间不平等,受到多重方面的压力。美国的导师曾告诫过她,“当地球走到了太阳与月亮之间就会向月亮投出影子,进而产生月蚀现象”,汤亭亭的妈妈曾毕业于医学院校,但是却将“月蚀”现象称之为“蟾蛛吞月”,并提出“如果此种现象再次出现,应立即敲打锅盖,可以将食月的蟾蛛赶走”。美国文化教育使汤亭亭明白仅要在各个方面得到“A”就能够得到出息的机会,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去俄勒冈做工;而在中国的文化教育背景下,女性则必须担惊受怕地度过每一天,害怕被卖为女婢。

在文章中我们可了解到,作品的副标题“生活在鬼佬中的少女时期的回忆”则可表示其对于多元文化的怀疑心理[2]97。在她的作品中,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美国文化,均存在很多令其无法解释以及无法界定的事情,她将这些不能定义的事物均称之为“鬼”。

在以上内容中我们可明确了解到,汤亭亭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实践者。她的文学作品将中西方的文化进行了巧妙结合,进而体现出了对多元文化的渴望。在这一文学作品中,汤亭亭主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述出了这一观念:“现今的人类均属于这个地球……无论身处何方,均是源自于一片土地,所有的人都是一样。”[2]99

通过《女勇士》,汤亭亭主要向阅读者阐述了华裔人民的生活情况及其在两种文化背景下所生存时遇到的阻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找寻自我、逐步成长的一段历程。学者霍米·巴巴说,“在一般情况下,文化均是在和别人进行接触与了解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是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才会被确定的”[6]120。汤亭亭的作品通过各个方面表明了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内心所属的文化背景。汤亭亭把我国比较古典的神话内容以及文化背景进行改造,融合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对其进行升华与发展,进而呈现出更加优质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作品刻意把两国的文化以对话的形式展露出来,不但突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优良美德以及落后之处,也正视了美国文化中所存在的诸多荒谬现象,对两种国家的文化背景均进行一定的思考与评判,果敢地对以西方为中心这一理论进行了反驳,希望可以在中西方文化平等的条件下来正视文化,充分体现出文化的意义,完成个人价值的重构。

参考文献:

[1]Jeffery Paul Chan. The big aiiieeeee!:An antholog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merican literature[C].New York:Meridian,1991.

[2]Maxine Hong Kingston.The woman warrior: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M].New York:Knopf,1980.

[3]Wong Sau-ling. Reading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necessity to extravagance[M].Princeton:Princeton Up,1993.

[4]Timothy Pfaff.Talk with Mrs Kingston[N].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1980-06-15.

[5]何文敬,单德兴.再现政治与华裔美国文学[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1996.

[6]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责任编校:余中华)

On Kingston’s Cultural Perspective FromTheWomanWarrior

ZHOU Weipi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 351100,China)

Abstract:Maxine Hong Kingston i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Chinese American writers. Being the descent of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her bi- national and bicultural backgrounds do not only put her in an awkward dilemma, but also provide her with a best visual angle. In the Woman Warrior,Kingston us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to fully demonstrate its unique cultural perspective, to pass knowledge for those ethnic groups who are seeking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eople in a variety of cultures that only eclecticism can achieve a relatively stable cultural identity.

Key Words:Maxine Hong Kingston; The Woman Warrior; cultural perspective

收稿日期:2016-02-20

作者简介:周伟平(1979—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华裔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3-0113-03

猜你喜欢

女勇士文化视角
历史编纂元小说视角下《女勇士》中主人公身份的确立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
文化视角下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